-
公开(公告)号:CN100525507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510002785.7
申请日:2005-01-26
Applicant: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J3/12 , H04J3/085 , H04J3/1617 , H04J14/0227 , H04J14/0241 , H04J14/0283 , H04L41/08 , H04L41/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光学信号连接装置,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光学信号传输线路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路由器,其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节点包括:第一端口,其通过定义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光学信号传输线路耦合至第一路由器;耦合第一和第二节点的第一线路设置单元;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线路设置单元设置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光学通信链路;和第一信号类型存储单元,存储关于第一端口处理的第一光学信号类型的信息。第二节点包括第二端口,其通过定义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光学信号传输线路耦合至第二路由器,第二端口处理与第二路由器相关的第二光学信号类型,其中,第一信息和关于第二光学信号类型的第二信息相比较,以确定第一和第二通信链路是否相互兼容。
-
公开(公告)号:CN101267276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80701.5
申请日:2008-02-05
Applicant: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J3/1611 , H04J3/047 , H04J2203/0046
Abstract: 一种信号传送装置,为了使对传送路径的线路收容效率最大化,将多个低速WAN线路时分复用为1个高速信号(复用信号),通过可收容不同的信号速度或帧格式的信号,实现可灵活地应对收容的WAN线路类别的多样化。该信号传送装置具备多速率信号处理部,该多速率信号处理部根据信号速度或帧格式的不同,预先保持多个信号处理电路,并且根据需要可选择需要的信号处理电路,再者,从可装卸的光模块取得可判别光模块或信号的种类的类别代码,根据该信息,自动地确定上述多速率信号处理部的工作模式、由信号速度的不同带来的频带分配、或者由帧格式不同带来的监视项目内容,在增设低速信号时,不需要维护者的登记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976537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108313.4
申请日:2006-08-01
Applicant: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J3/1658 , H04J3/07 , H04J2203/0085 , H04J2203/0089 , H04L25/4908
Abstract: 现有的时分复用装置,为了吸收存在于多个输入信号之间的传送速度的偏差,中止千兆以太网信号或在光纤通道中使用的8B10B代码,采取映射到规定的帧的方式,结果,使该时分多路复用装置不能通过传送的信号的自动协商的数据等,而有对网络之间的故障信息传送或带宽控制带来恶劣影响的可能性。在本发明中,不中止接收到的多个千兆以太网信号的8B10B代码,而维持8B10B代码的正常性或Running Disparity的连续性,在8B10B代码原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正负填充,对多个信号进行同步后实施多路复用/分离。通过本发明,可以对由8B10B构成的多个信号在8B10B代码原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多路复用/分离,实现了在用户装置间的8B10B代码中包含的管理信息的透明传送。
-
公开(公告)号:CN1649444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200510002785.7
申请日:2005-01-26
Applicant: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J3/12 , H04J3/085 , H04J3/1617 , H04J14/0227 , H04J14/0241 , H04J14/0283 , H04L41/08 , H04L41/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光学信号连接装置,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光学信号传输线路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路由器,其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节点包括:第一端口,其通过定义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光学信号传输线路耦合至第一路由器;耦合第一和第二节点的第一线路设置单元;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线路设置单元设置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光学通信链路;和第一信号类型存储单元,存储关于第一端口处理的第一光学信号类型的信息。第二节点包括第二端口,其通过定义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光学信号传输线路耦合至第二路由器,第二端口处理与第二路由器相关的第二光学信号类型,其中,第一信息和关于第二光学信号类型的第二信息相比较,以确定第一和第二通信链路是否相互兼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