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泵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2899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80026070.6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膜泵,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对合适的运转条件的把握。在隔膜泵1中,驱动装置4能够基于多个运转模式中的预先选择的运转模式,使隔膜3进行往复运动。设定装置能够设定并发送运转模式和运转条件。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接收由所述设定装置发送的运转模式和运转条件,并且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隔膜根据从所述设定装置接收的运转模式和运转条件进行往动或复动。并且,所述多个运转模式具有普通运转模式和部分运转模式,在所述普通运转模式中,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以执行吸入流体的吸入处理和将吸入的流体喷出的喷出处理的一系列处理,在所述部分运转模式中,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以执行所述一系列处理的一部分。

    往复泵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7747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80041509.2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压力计的安装结构导致在泵室内产生积液的往复泵。往复泵(1)具有:壳体(2),具有吸入口以及喷出口;往复移动构件(3),配置为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泵室(28),并且,所述往复移动构件(3)设置为能够往复移动,以便能够经由吸入口(15)将流体吸入所述泵室且从所述泵室经由喷出口(16)喷出流入所述泵室的流体;驱动装置(4),能够使所述往复移动构件往复移动;以及压力计(6),具有受压部(46)且经由该受压部检测流入所述泵室的流体的压力,所述压力计与该往复移动构件连接,以便能通过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往复移动构件一体地往复移动。

    隔膜泵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289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6070.6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膜泵,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对合适的运转条件的把握。在隔膜泵1中,驱动装置4能够基于多个运转模式中的预先选择的运转模式,使隔膜3进行往复运动。设定装置能够设定并发送运转模式和运转条件。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接收由所述设定装置发送的运转模式和运转条件,并且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隔膜根据从所述设定装置接收的运转模式和运转条件进行往动或复动。并且,所述多个运转模式具有普通运转模式和部分运转模式,在所述普通运转模式中,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以执行吸入流体的吸入处理和将吸入的流体喷出的喷出处理的一系列处理,在所述部分运转模式中,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以执行所述一系列处理的一部分。

    往复泵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77477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80041509.2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压力计的安装结构导致在泵室内产生积液的往复泵。往复泵(1)具有:壳体(2),具有吸入口以及喷出口;往复移动构件(3),配置为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泵室(28),并且,所述往复移动构件(3)设置为能够往复移动,以便能够经由吸入口(15)将流体吸入所述泵室且从所述泵室经由喷出口(16)喷出流入所述泵室的流体;驱动装置(4),能够使所述往复移动构件往复移动;以及压力计(6),具有受压部(46)且经由该受压部检测流入所述泵室的流体的压力,所述压力计与该往复移动构件连接,以便能通过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往复移动构件一体地往复移动。

    往复泵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1603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80041500.1

    申请日:2017-05-0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压力计的安装结构导致在包括泵室的流体流路中产生积液的往复泵。往复泵(1)具有:壳体(2),具有包括泵室(28)的流体流路;往复移动构件(3),配置为在壳体内形成所述泵室,往复移动构件(3)设置为能够往复移动,以便进行流体的吸入和喷出;驱动装置(4),能够使所述往复移动构件往复移动;以及压力计(6),具有受压部(46)且经由该受压部检测所述流体流路中的流体的压力。所述壳体具有:内壁部(19),以面向所述流体流路的方式设置;以及膜状部分(20),具有挠性,且以面向所述流体流路的方式与所述内壁部连续地设置,所述压力计以将所述膜状部分夹在所述受压部与所述流体流路之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

    树脂部件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6430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880064111.5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因反复弯曲所导致的颗粒的产生的树脂部件。由树脂部件形成的滚动隔膜5,其一面设为液体接触面37a,反复弯曲地被使用且具有可挠性,所述弯曲部分371的液体接触面37a的表面粗糙度设为算术平均粗糙度小于0.40μm;所述弯曲部分371的所述液体接触面37a的全光线反射率设为2.0%以上。

    树脂制管接头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606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780044086.X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树脂制管接头品质的树脂制管接头的制造方法。具备接头本体的树脂制管接头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准备成型模具和供给装置(62),所述成型模具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接头本体的外部形状的第一模具(65)以及用于形成所述接头本体的内部形状的第二模具(66),所述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成型模具供给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组合工序,以在所述成型模具内形成能够注入来自所述供给装置的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的型腔(88)的方式,将所述第二模具组合于所述第一模具;供给工序,将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供给至所述型腔;以及固化工序,停止供给来自所述供给装置的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后,使所述型腔的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固化。在所述第二模具内具备间隙(81),该间隙用于在将所述第二模具组合于所述第一模具时,使所述型腔和该型腔外的排出空间连通连接并容许气体流动。

    树脂部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6430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80064111.5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因反复弯曲所导致的颗粒的产生的树脂部件。由树脂部件形成的滚动隔膜5,其一面设为液体接触面37a,反复弯曲地被使用且具有可挠性,所述弯曲部分371的液体接触面37a的表面粗糙度设为算术平均粗糙度小于0.40μm;所述弯曲部分371的所述液体接触面37a的全光线反射率设为2.0%以上。

    树脂制管接头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606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80044086.X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树脂制管接头品质的树脂制管接头的制造方法。具备接头本体的树脂制管接头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准备成型模具和供给装置(62),所述成型模具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接头本体的外部形状的第一模具(65)以及用于形成所述接头本体的内部形状的第二模具(66),所述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成型模具供给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组合工序,以在所述成型模具内形成能够注入来自所述供给装置的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的型腔(88)的方式,将所述第二模具组合于所述第一模具;供给工序,将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供给至所述型腔;以及固化工序,停止供给来自所述供给装置的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后,使所述型腔的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固化。在所述第二模具内具备间隙(81),该间隙用于在将所述第二模具组合于所述第一模具时,使所述型腔和该型腔外的排出空间连通连接并容许气体流动。

    往复泵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1603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80041500.1

    申请日:2017-05-0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压力计的安装结构导致在包括泵室的流体流路中产生积液的往复泵。往复泵(1)具有:壳体(2),具有包括泵室(28)的流体流路;往复移动构件(3),配置为在壳体内形成所述泵室,往复移动构件(3)设置为能够往复移动,以便进行流体的吸入和喷出;驱动装置(4),能够使所述往复移动构件往复移动;以及压力计(6),具有受压部(46)且经由该受压部检测所述流体流路中的流体的压力。所述壳体具有:内壁部(19),以面向所述流体流路的方式设置;以及膜状部分(20),具有挠性,且以面向所述流体流路的方式与所述内壁部连续地设置,所述压力计以将所述膜状部分夹在所述受压部与所述流体流路之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