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的玻锥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94613C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310113068.2

    申请日:2003-12-25

    Inventor: 吉野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1 H01J2229/8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一个加厚区域的阴极射线管的玻锥,其目的在于降低在玻锥成型过程中定位基准部形成部位与包括加厚区域在内的其周围区域的玻璃化温度平衡的破坏,从而减少成型过程中的定位基准部的缺陷如平面度缺陷或尺寸误差的发生。根据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玻锥,其结构包括锥体部大开口端周围形成的作为加厚区域的第一区和邻近第一区小开口端一侧形成的作为较薄区域的第二区,定位基准部仅在第二区的外表面形成。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沿管轴自锥体部最外廓至第一区小开口端一侧上的边缘的预定距离h满足以下关系式:2mm<h<15mm,且沿管轴自锥体部最外廓至定位基准部大开口端一侧上的边缘的预定距离i满足以下关系式:i<h+20mm。

    阴极射线管的玻锥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12535A

    公开(公告)日:2004-07-14

    申请号:CN200310113068.2

    申请日:2003-12-25

    Inventor: 吉野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1 H01J2229/8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一个加厚区域的阴极射线管的玻锥,其目的在于降低在玻锥成型过程中定位基准部形成部位与包括加厚区域在内的其周围区域的玻璃化温度平衡的破坏,从而减少成型过程中的定位基准部的缺陷如平面度缺陷或尺寸误差的发生。根据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玻锥,其结构包括锥体部大开口端周围形成的作为加厚区域的第一区和邻近第一区小开口端一侧形成的作为较薄区域的第二区,定位基准部仅在第二区的外表面形成。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沿管轴自锥体部最外廓至第一区小开口端一侧上的边缘的预定距离h满足以下关系式:2mm<h<15mm,且沿管轴自锥体部最外廓至定位基准部大开口端一侧上的边缘的预定距离i满足以下关系式:i<h+20mm。

    阴极射线管用玻锥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81867A

    公开(公告)日:2002-11-27

    申请号:CN02105752.4

    申请日:2002-04-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

    Abstract: 在玻锥1的侧壁部4的内壁5的规定位置上,封接埋设具有向前端侧逐渐扩径的圆锥形头部的单一的阳极钮6。在内壁5上、从阳极钮6离开颈管3一侧规定尺寸的位置上,成一整体地形成作为玻璃加厚部的一对隆起部9。一对隆起部9在通过阳极钮6的中心,且横贯封接边缘面2与颈管3延伸的假想基线A的两侧对称地形成。假想基线A是包含管轴Z的假想平面与内壁5的交叉线,它穿过封接边缘面2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阴极射线管用玻锥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26770C

    公开(公告)日:2005-11-09

    申请号:CN02105752.4

    申请日:2002-04-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

    Abstract: 在玻锥(1)的侧壁部(4)的内壁(5)的规定位置上,封接埋设具有向前端侧逐渐扩径的圆锥形头部的单一的阳极钮(6)。在内壁(5)上、从阳极钮(6)离开颈管(3)一侧规定尺寸的位置上,成一整体地形成作为玻璃加厚部的一对隆起部(9)。一对隆起部(9)在通过阳极钮(6)的中心的假想基线(A)的两侧对称地形成。假想基线(A)是包含管轴(Z)的假想平面与内壁(5)的交叉线,它穿过侧壁部的内壁边缘的大致中央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