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4089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610099865.3

    申请日:2006-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454 G02F1/1339 G02F2001/13606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动作容限·高可靠性·小型·低成本的驱动电路一体型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具有相对向配置的成对的基板、密封所述成对的基板的外缘部的间隙的导电性密封件、在由所述基板和所述密封件划分的空间配置的电光元件、在所述一方的基板上形成且具有控制所述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控制所述像素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结构是:将受所述导电性密封件和所述驱动电路之间形成的杂散电容的影响的电路元件,与所述导电性密封件分开配置。

    显示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12692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99865.3

    申请日:2006-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454 G02F1/1339 G02F2001/13606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动作容限·高可靠性·小型·低成本的驱动电路一体型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具有相对向配置的成对的基板、密封所述成对的基板的外缘部的间隙的导电性密封件、在由所述基板和所述密封件划分的空间配置的电光元件、在所述一方的基板上形成且具有控制所述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控制所述像素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结构是:将受所述导电性密封件和所述驱动电路之间形成的杂散电容的影响的电路元件,与所述导电性密封件分开配置。

    双向移位寄存器、采用它的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483068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810190900.1

    申请日:2008-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移位寄存器,使其电路规模小,并且稳定地动作。包括:通过各自的相位不同的3个以上的时钟信号(CLK1~CLK3)中的任意者和确定移位方向的设定信号(FW,RV)而进行传输控制的多个串联连接的单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1));和可对应于设定信号,从3个以上的时钟信号,选择至少1个时钟信号的选择电路(开关阵列(30)),按照通过对应于每个单位寄存器由选择电路选择的1个时钟信号,使单位寄存器成为复位状态的方式构成。

    半导体电路、扫描电路及采用该扫描电路的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192391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710193451.1

    申请日:2007-11-27

    Inventor: 音濑智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C19/28

    Abstract: 利用周期比时钟信号短的控制信号将浮游状态的节点设定为任意的电压。具备连接在第一时钟端子(C1)和第一电源(VSS)之间的第一、第二晶体管(MN1、MN2);连接在刷新端子(RF)与第一电源之间的第三、第四晶体管(MN3、MN4);和连接在第二电源(VDD)与第一电源之间的第五、第六晶体管(MN5、MN6);第四、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输入端子(IN)公共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时钟端子(C2)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和第六晶体管的连接节点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连接节点与输出端子(OUT)连接。从而,可提供不增大控制信号数,而提升半导体电路或显示装置的动作容限的半导体电路。

    自举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移位寄存器和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94135A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910202814.2

    申请日:2009-05-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C19/28 G09G3/3266 G09G2310/0286 G09G2330/021

    Abstract: 一种自举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移位寄存器和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控制信号线数量,提高晶体管的漏电流耐性。具有:晶体管(Tr7、Tr1),串联在电源端子和第1时钟信号端子之间,将连接点作为输出端子;晶体管(Tr6、Tr4、Tr3),串联在电源端子和第2时钟信号端子之间;晶体管(Tr5),连接在电源端子和晶体管(Tr1)的栅极之间;晶体管(Tr2),源极连接到晶体管(Tr1)的栅极,晶体管(Tr2、Tr6)的栅极与输入端子连接,逆变器的输出连接到晶体管(Tr4)的栅极,晶体管(Tr5、Tr7)的栅极连接到晶体管(Tr6、Tr4)的连接点,晶体管(Tr1)的栅极连接到晶体管(Tr5、Tr2)的连接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