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2770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270431.5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F16F9/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转子刚开始旋转时就能够使转子在高负荷状态下旋转的阻尼装置。在阻尼装置(7)中,在转子(11)设置有叶片(34),安装于叶片(34)的单向阀(39)为树脂等弹性体,且与转子(11)一体移动。并且,单向阀(39)通过在转子(11)沿顺时针(CW)旋转时受到的粘性流体(29)的流体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轴线(L)方向的前端侧部分发生位移而打开流体流路(38d),并且,单向阀(39)在转子(11)停止时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复到原来的形状,从而关闭流体流路(38d)。因此,使转子(11)沿逆时针(CCW)旋转时,从旋转开始时就将流体的负荷施加到转子(11)上,从而能够使转子(11)在高负荷状态下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3527700B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310270431.5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F16F9/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转子刚开始旋转时就能够使转子在高负荷状态下旋转的阻尼装置。在阻尼装置(7)中,在转子(11)设置有叶片(34),安装于叶片(34)的单向阀(39)为树脂等弹性体,且与转子(11)一体移动。并且,单向阀(39)通过在转子(11)沿顺时针(CW)旋转时受到的粘性流体(29)的流体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轴线(L)方向的前端侧部分发生位移而打开流体流路(38d),并且,单向阀(39)在转子(11)停止时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复到原来的形状,从而关闭流体流路(38d)。因此,使转子(11)沿逆时针(CCW)旋转时,从旋转开始时就将流体的负荷施加到转子(11)上,从而能够使转子(11)在高负荷状态下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3519741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10270250.2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河洋介
IPC: F16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制造过程中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气泡残留在阻尼室内的阻尼装置。在与有底筒状的壳体一同区划阻尼装置的阻尼室的转子的凸缘部中,前侧圆环状端面成为朝向远离壳体的底的方向向外周侧倾斜的锥面。在制造过程中,在壳体中保持粘性液体,并按照转子的轴部以及凸缘部的顺序将转子从壳体的底侧插入,在该状态下只要使壳体的开口朝上放置,则残留在阻尼室内的气泡在向上方移动后会沿着凸缘部的前侧圆环状端面向凸缘部的外周缘侧移动,并通过凸缘部的环状外周面与壳体的环状内周面之间排出到阻尼室的外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519741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270250.2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河洋介
IPC: A47K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制造过程中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气泡残留在阻尼室内的阻尼装置。在与有底筒状的壳体一同区划阻尼装置的阻尼室的转子的凸缘部中,前侧圆环状端面成为朝向远离壳体的底的方向向外周侧倾斜的锥面。在制造过程中,在壳体中保持粘性液体,并按照转子的轴部以及凸缘部的顺序将转子从壳体的底侧插入,在该状态下只要使壳体的开口朝上放置,则残留在阻尼室内的气泡在向上方移动后会沿着凸缘部的前侧圆环状端面向凸缘部的外周缘侧移动,并通过凸缘部的环状外周面与壳体的环状内周面之间排出到阻尼室的外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