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26307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080008866.7
申请日:2010-02-23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13/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塞帽的生产率。用于火花塞的塞帽(100)包括:主体,其包括具有第一开口(OP1)的第一腔体(H1)和具有第二开口(OP2)的第二腔体(H2);线连接构件(螺钉)(120),其布置于第一腔体(H1),使得塞线能够从第一开口(OP1)连接到该线连接构件;塞连接构件(连接器构件)(150),其布置于第二腔体(H2),使得火花塞的端子能够从第二开口(OP2)连接到该塞连接构件;以及电阻体(140),其布置于第二腔体(H2)的比塞连接构件(150)的布置区域靠内侧的区域。塞连接构件(150)和电阻体(140)以彼此接触的状态被彼此固定。已经固定有电阻体(140)的塞连接构件(150)被压配合到主体(110)的第二腔体(H2)。
-
公开(公告)号:CN102792535B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180011193.5
申请日:2011-02-23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火花塞帽,其通过抑制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进水而更可靠地防止漏电。火花塞帽(1)包括:电连接部(5),其用于将火花塞电连接到点火线;端子主体(2),其设置在电连接部(5)的外周;以及筒状的橡胶构件(3),其安装到端子主体(2)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并且供火花塞等插入。端子主体(2)包括形成于端子主体的一端的一端侧插入部(41)和形成于端子主体的另一端的另一端侧插入部(42),所述一端侧插入部供火花塞插入,所述另一端侧插入部供点火线插入。橡胶构件(3)包括:内筒部(31),其插入到所述一端侧插入部(41)或所述另一端侧插入部(42);筒状的外筒部(32),其位于内筒部(31)的外周侧。内筒部(31)包括与端子主体(2)的内周面接触的环形突起(35)。
-
公开(公告)号:CN10279253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80011193.5
申请日:2011-02-23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火花塞帽,其通过抑制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进水而更可靠地防止漏电。火花塞帽(1)包括:电连接部(5),其用于将火花塞电连接到点火线;端子主体(2),其设置在电连接部(5)的外周;以及筒状的橡胶构件(3),其安装到端子主体(2)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并且供火花塞等插入。端子主体(2)包括形成于端子主体的一端的一端侧插入部(41)和形成于端子主体的另一端的另一端侧插入部(42),所述一端侧插入部供火花塞插入,所述另一端侧插入部供点火线插入。橡胶构件(3)包括:内筒部(31),其插入到所述一端侧插入部(41)或所述另一端侧插入部(42);筒状的外筒部(32),其位于内筒部(31)的外周侧。内筒部(31)包括与端子主体(2)的内周面接触的环形突起(35)。
-
公开(公告)号:CN104205534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380014131.9
申请日:2013-03-04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火花塞连接器具包括:端子主体(2);以及端子连接部(64),其具有凸部(641)以及凹部(642);该火花塞连接器具满足下述(A)~(C)中的任一者。(A)在将凸部(641)的沿端子连接部(64)的中心轴线(CL3)的长度设为A(mm),将凹部(642)的沿中心轴线(CL3)的长度设为B(mm)时,满足A≥1.5,B≥2.0以及A/B≤7/4。(B)在凸部(641)的外周形成有多个槽部(643),槽部(643)的长度设为0.3mm以上,槽部(643)的宽度W设为0.05mm~0.25mm。(C)在将凸部(641)的外径设为E(mm),将凹部(642)的外径设为F(mm)时,满足0.05≤E-F。通过满足(A)~(C))中的任一者,更可靠地防止了端子连接部(64)自端子主体(2)的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04205534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80014131.9
申请日:2013-03-04
Applicant: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火花塞连接器具包括:端子主体(2);以及端子连接部(64),其具有凸部(641)以及凹部(642);该火花塞连接器具满足下述(A)~(C)中的任一者。(A)在将凸部(641)的沿端子连接部(64)的中心轴线(CL3)的长度设为A(mm),将凹部(642)的沿中心轴线(CL3)的长度设为B(mm)时,满足A≥1.5,B≥2.0以及A/B≤7/4。(B)在凸部(641)的外周形成有多个槽部(643),槽部(643)的长度设为0.3mm以上,槽部(643)的宽度W设为0.05mm~0.25mm。(C)在将凸部(641)的外径设为E(mm),将凹部(642)的外径设为F(mm)时,满足0.05≤E-F。通过满足(A)~(C))中的任一者,更可靠地防止了端子连接部(64)自端子主体(2)的脱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