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碳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和金属-碳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5547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80009985.5

    申请日:2019-04-02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属‑碳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含有规定的金属构件、位于所述金属构件的至少部分表面上的树脂层、和位于所述树脂层上的碳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所述树脂层含有热传导率为20W/(m·K)以上的无机填料,所述碳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含有规定的基体树脂、以及存在于该基体树脂中的碳强化纤维,所述碳强化纤维是热传导率在180~900W/(m·K)的范围内的沥青系碳强化纤维、和热传导率在100~200W/(m·K)的范围内的PAN系碳强化纤维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树脂层中所述无机填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层的总体积在10~45体积%的范围内,在将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设为Xμm时,从所述树脂层和所述碳纤维强化树脂材料的界面朝向所述树脂层的方向宽Xμm的区域内存在的所述无机填料的个数密度为300个/mm2以上。

    外装板以及具备外装板的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291230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080005878.8

    申请日:2020-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外装板以及具备外装板的汽车。该外装板包括钢板、第1粘接层、中间层、第2粘接层以及加强层,上述钢板与上述加强层夹着上述中间层,上述第1粘接层将上述钢板与上述中间层进行粘接,上述第2粘接层将上述中间层与上述加强层进行粘接,上述钢板的厚度为0.30~0.55mm,上述钢板的极限屈服应力为350MPa以上,当将上述加强层的面内方向上的平均杨氏模量设为E,上述加强层的面内方向上的平均每单位宽度的截面二次矩设为I时,每单位宽度的弯曲刚性ΔEI为45N·mm以上,上述中间层的厚度为0.1~2.0mm。

    金属-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698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1880083911.1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通过使金属构件与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更牢固地接合从而使金属构件与纤维强化材料的剪切强度提高,并且实现强度的提高,同时轻量并且加工性优异的金属‑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解决手段是一种金属‑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其具备金属构件、以及叠层在金属构件的至少一个面而与金属构件复合化了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具有: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基体树脂;在基体树脂中含有的强化纤维材料;以及介于强化纤维材料与金属构件之间,且由与基体树脂同种的树脂制得的树脂层,金属构件与纤维强化树脂材料的剪切强度为0.8MPa以上。

    车辆用碳纤维增强塑料复合金属板和车辆用面板

    公开(公告)号:CN11569782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80101308.9

    申请日:2020-04-01

    Abstract: [课题]在抑制成本的增加的同时实现强度、刚度及振动衰减性的提高以及轻量化。[解决方案]本发明的车辆用碳纤维增强塑料复合金属板具备:特定的金属板;以及混合树脂层,其设于所述金属板的单面或者两面的至少一部分,包含碳纤维增强塑料层和树脂层,该碳纤维增强塑料层由包含特定的基体树脂和存在于该基体树脂中的碳增强纤维的多个层构成,该树脂层位于所述碳纤维增强塑料层的任意层间或者所述碳纤维增强塑料层与所述金属板的界面中的至少任一者,包含与所述基体树脂不同的杨氏模量小于1GPa并且损耗系数为0.01以上的树脂。

    金属-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和金属-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55477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1980010200.6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使作为基体树脂使用热塑性的苯氧树脂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与金属构件在不降低纤维强化树脂材料的性能的情况下接合,并且、能够抑制金属构件与纤维强化树脂材料之间电蚀发生。本发明的金属‑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具有金属构件、层叠在金属构件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并与金属构件复合化了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以及介于金属构件和纤维强化树脂材料之间的粘接树脂层。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具有基体树脂和存在于基体树脂中的强化纤维材料,在基体树脂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50质量份以上的苯氧树脂。粘接树脂层的树脂成分中的苯氧树脂的浓度低于基体树脂的树脂成分中的苯氧树脂的浓度。金属构件与纤维强化树脂材料之间的剪切强度为0.8MPa以上。

    电池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507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80041958.9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提供与以往相比实现小型化、高装载性、长寿命化、低成本化的电池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一种电池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池用壳体包含容器主体和容器盖,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容器盖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层压钢板制成,该层压钢板是在镀覆钢板上层压以聚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的膜而得到的,所述容器主体与所述容器盖的接合部具有所述镀覆钢板的焊接部、所述膜的熔敷部、以及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熔敷部之间的空隙部,其中,所述空隙部的长度/所述镀覆钢板的厚度≤10.0,所述空隙部的长度/所述接合部的长度<0.50,并且电池壳体的至少部分内表面被所述膜覆盖。

    电池单体间的冷却构造、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公开(公告)号:CN11688881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80017940.4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是在产生了异常发热的电池单体的情况下也能更高效地抑制相邻的电池单体的温度上升的电池单体间的冷却构造。一种电池单体间的冷却构造,所述电池单体以两个侧面彼此相对的方式排列配置,其中,利用板状金属构件和绝热层形成单体/金属构件/绝热层/金属构件/单体的多层构造,该板状金属构件的导热系数是100w/m·K以上且厚度是0.3mm以上,与所述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相对的各个侧面接触,该绝热层配置于所述板状金属构件彼此之间,导热系数是1.0W/m·K以下且厚度是0.5mm以上,该电池单体间的冷却构造还具备存在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附近的冷却构件,所述板状金属构件各自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冷却构件接触。

    金属-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复合体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6955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80058440.6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课题]提供即使作为汽车外板面板使用时也具有良好的外观、并且即使经过涂装烧结工序也不会产生变形的金属‑纤维强化树脂材料(FRP)复合体。[解决手段]本发明的金属‑FRP复合体具有3层以上的层叠结构,所述3层以上的层叠结构至少具备:金属层;在由基质树脂构成的层中保持有强化纤维材料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层;和位于前述金属层与前述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层之间的树脂层,前述树脂层为由常温固化粘接剂构成的层或由预定的树脂和常温固化粘接剂构成的层,前述树脂层的弹性模量E超过0.1MPa且为1000MPa以下,前述树脂层的厚度相对于前述金属层的厚度为0.005倍以上且小于7.500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