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285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084047.0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新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薄膜的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前端转体、风机叶片、发电转体、介电弹性体薄膜、支撑弹簧、支撑板、圆柱形重物、机壳、支撑塔柱、底座、电缆线、高压启动装置和电能收集装置;其中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与前端转体相连接,介电弹性体膜发电装置安装在叶片内部,每个叶片上有两个或者多个介电弹性体发电膜,圆柱形重物受重力影响在介电弹性体膜上产生压强,当风力发电机开始做圆周运动时,圆柱形重物带动介电弹性体膜做周期性的拉伸、收缩运动,所以能交替的从介电膜中获取能量;本发明具有质量轻,能量密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等优点,同时发电装置内部的发电单元空间利用率高,发电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573592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310465360.4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新疆大学
IPC: F04B43/04
Abstract: 一种锥形EAP驱动的单腔微泵,其上泵盖(3)的两边开有进口(15)和出口(16),上泵盖正中位置开中间大孔(17)。泵体(2)上开有进、出口缓冲腔(7、11),一个泵腔(13)。进口(15)和出口(16)分别和进、出口缓冲腔(7)和(11)连通。泵腔(13)与进、出口缓冲腔(7)、(11)之间分别由进、出口锥形流道(14)和(12)沟通。上泵盖(3)的底面开有上环形槽(9),泵体(2)的上表面开有下环形槽18)。上、下环形铜片电极(6)和(19)分别安置在上、下环形槽(9、18)里。电致动聚合物薄膜(10)放置在上、下环形铜片电极(6、19)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580043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468836.X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新疆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6 , Y02E70/30
Abstract: 一种风储一体化系统中储能充放电控制方法;首先判定风储一体化系统是否处于风电反调峰,并分析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风电出力的波动幅值变化对电网频率和电压的影响,进而确定在相应时间尺度下电网能够接受的风电出力波动极限幅值,确定电网中给定风电场的出力波动限值;进一步,考虑占用的储能充放电功率尽可能小等因素,通过实时在线监测方式获取不同负荷分区内相邻时段风电实际出力变化值,并由风储一体化系统中储能监控系统的比较器把相邻两时段风电实际出力值的差值与风电出力波动极限幅值做比较,将比较结果信号发送予储能监控系统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信号控制储能装置充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09882359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0242152.5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新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层介电弹性体膜叠加的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车、盘式凸轮机构、多层介电弹性体膜叠加发电单元、机壳、尾翼、回转体、支撑塔柱、电缆和高压启动电路及电能收集装置;其中,风车的风车转轴与盘式凸轮机构的凸轮转轴连接,凸轮转轴上设置有多个凸轮,每个凸轮的外周均分布有多个多层介电弹性体膜叠加发电单元,凸轮转动能够带动多层介电弹性体膜叠加发电单元做周期性拉伸与压缩的直线往复运动,利用介电弹性体材料的形变,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本发明具有质量轻,能量密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等优点,同时发电装置内部的发电单元空间利用率高,发电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882359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42152.5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新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层介电弹性体膜叠加的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车、盘式凸轮机构、多层介电弹性体膜叠加发电单元、机壳、尾翼、回转体、支撑塔柱、电缆和高压启动电路及电能收集装置;其中,风车的风车转轴与盘式凸轮机构的凸轮转轴连接,凸轮转轴上设置有多个凸轮,每个凸轮的外周均分布有多个多层介电弹性体膜叠加发电单元,凸轮转动能够带动多层介电弹性体膜叠加发电单元做周期性拉伸与压缩的直线往复运动,利用介电弹性体材料的形变,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本发明具有质量轻,能量密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等优点,同时发电装置内部的发电单元空间利用率高,发电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511230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465357.2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新疆大学
IPC: F04B43/04
Abstract: 一种双腔式电致动无阀微泵,包括驱动膜和微泵;微泵分为泵体和泵盖;泵体分为上泵体(2)和下泵体(1);上泵体(2)和下泵体(1)的左右两端均开有进口腔和出口腔,进口腔和出口腔之间为上泵腔(9)和下泵腔(18),上泵腔(9)和下泵腔(18)相对。泵盖分为上泵盖(3)、中泵盖(13)和下泵盖(15);上泵体(2)位于上泵盖(3)和中泵盖(13)之间,下泵体(1)位于中泵盖(13)和下泵盖(15)之间;上泵腔(9)和下泵腔(18)通过收缩流道和扩散流道与出口腔和进口腔连通;上泵体(2)的进口腔和下泵体(1)的出口腔通过中层小孔(14)相互连通;三块驱动膜分别覆盖上泵盖(3)、中泵盖(13)和下泵盖(15)上的大孔。
-
公开(公告)号:CN117726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104715.5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新疆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重卡换电站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先根据在固定线路上往返运输的换电重卡的换电行为进得到换电重卡的换电模型,进而得到重卡换电站的充放电模型。结合上述重卡换电站的充放电模型,并计及各类柔性负荷和热电比可调的燃气轮机以及用于制冷和供热的热能比例可调的余热锅炉,建立含重卡换电站的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建立出一种采用阶梯式碳交易机制计算综合能源系统的碳排放成本含重卡换电站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模型。优化调度模型在满足重卡换电需求以及系统的电热冷能源协调的基础上,以减少碳排放量、提高系统的经济性以及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为目标优化系统运行。将典型场景输入优化调度模型中,并利用matlab调用cplex求解,得到最佳运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195419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649599.5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新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二醇基磁流体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磁流体技术领域,主要由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稳定剂和乙二醇组成,所述分散稳定剂为巯基丁二酸、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酸、葡萄糖酸钠、六偏磷酸钠、多聚磷酸钠、焦磷酸钠、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次氮基三乙酸、低分子量葡聚糖、低分子量壳聚糖和低分子量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缓解了现有磁流体改良方向都集中在分散剂的选择上,导致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分散程度一直没有明显提升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采用乙二醇作为载液基质制备磁流体,不仅提高了结晶性能,使得超顺磁性能更加优良,而且提高了磁流体的分散稳定性,使其能够保持稳定分散90天以上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51123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465357.2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新疆大学
IPC: F04B43/04
Abstract: 一种双腔式电致动无阀微泵,包括驱动膜和微泵;微泵分为泵体和泵盖;泵体分为上泵体(2)和下泵体(1);上泵体(2)和下泵体(1)的左右两端均开有进口腔和出口腔,进口腔和出口腔之间为上泵腔(9)和下泵腔(18),上泵腔(9)和下泵腔(18)相对。泵盖分为上泵盖(3)、中泵盖(13)和下泵盖(15);上泵体(2)位于上泵盖(3)和中泵盖(13)之间,下泵体(1)位于中泵盖(13)和下泵盖(15)之间;上泵腔(9)和下泵腔(18)通过收缩流道和扩散流道与出口腔和进口腔连通;上泵体(2)的进口腔和下泵体(1)的出口腔通过中层小孔(14)相互连通;三块驱动膜分别覆盖上泵盖(3)、中泵盖(13)和下泵盖(15)上的大孔。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00223.9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新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单、双级切换进行制热和制冷的CO2热泵系统,涉及CO2热泵技术领域,其中,热泵主要包括:高压压缩机、低压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水侧气体冷却器、回热器、第一节流阀、闪蒸器、第二节流阀、空气测蒸发器及一些管道和阀门。本文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关实现热泵系统两个单级制热循环和一个双级制热循环,通过四通换向阀实现一个单级制冷循环,保证热泵系统在冬天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进行的单、双级制热,同时,在夏天进行制冷,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调整阀门和四通换向阀进行不同类型的循环,最大程度提高系统的能效,避免热量和冷量的浪费,提升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