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分子聚集态荧光增强型汞离子探针

    公开(公告)号:CN10728610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196977.4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新疆大学

    Inventor: 赵诗玉 石伟 苏月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39/62 C09K11/06 C09K2211/1044 G01N21/643

    Abstract: 一种小分子聚集态荧光增强型汞离子探针是基于三苯胺/巴比妥酸的小分子聚集态荧光增强型汞离子探针的制备及应用,其检测原理是利用这种小分子的聚集态荧光增强效应和巴比妥酸中类似胸腺嘧啶的酰亚胺,通过小分子在混合溶剂体系中随着不良溶剂体积分数的增加荧光强度的变化找到其发生变化的临界值,进而利用类似于胸腺嘧啶中的酰亚胺对汞离子的特定识别作用引发汞离子诱导小分子聚集态荧光增强,从而实现荧光信号开启以检测汞离子。基于此类小分子的相关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汞离子的高选择性及高灵敏度检测并达到裸眼识别效果。

    一种以絮凝剂为碳源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56871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10523997.0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新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絮凝剂为碳源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的新技术。该技术与普通溶液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等方法相比,具有工艺过程简单,可规模化生产,重现性好,无污染,产品纯度高,成本较低,材料性能优异等特点。采用该方法制备了新型的氧化铁/碳等负极材料,并对其锂离子储能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0.005~3V的电位区间内,电流密度从80mAg-1变化到500mAg-1,在经过一百圈的充放电后,可逆容量仍然保持在600mAhg-1左右,显示出极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

    一种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粗酚基苯并噁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664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96451.6

    申请日:2022-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粗酚基苯并噁嗪树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煤焦油粗酚、甲醛水溶液及伯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60~110℃反应4~12 h,通过虹吸等工艺移除大部分水,减压蒸馏除去残余水分得到改性树脂预聚体。在该预聚体中加入0.25~1.5 wt%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机械搅拌后,干燥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粗酚基苯并噁嗪树脂预聚体。将上述预聚体在120~240℃下固化反应1~6 h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粗酚基苯并噁嗪树脂。在相同条件下,该树脂材料与未掺杂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粗酚基苯并噁嗪树脂相比,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提高。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化学溶剂,具有环保性,其在覆铜板、层压板、摩擦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信号开启型汞离子光学探针的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03232592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11957.9

    申请日:2013-04-01

    Applicant: 新疆大学

    Inventor: 石伟 田勇 马福东

    Abstract: 本发明为基于含芳胺/咔唑的荧光聚合物的信号开启型汞离子探针的制备及应用,此类聚合物的检测原理是利用此类聚合物中的含N原子基元与碘离子之间的特定作用,通过加入碘离子,得到荧光被淬灭的聚合物-碘离子复配体系,进而利用汞离子与碘离子之间的强络合作用使聚合物-碘离子体系中的碘离子被抽离而实现荧光信号开启以检测汞离子。利用简单的后处理可制备出基于此类聚合物的汞离子检测试纸,以及同无机磁性纳米材料复合以制备出一种可通过磁性分离实现探针回收利用的荧光纳米复合传感器。基于此类荧光聚合物的相关传感器可实现对汞离子的高选择性及高灵敏度检测并达到裸眼识别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