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1712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910972245.3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39/002 , A61P1/00 , A61P11/06 , A61P33/10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免疫介导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公开了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动物免疫介导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活性成分为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的产品。本发明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的大量释放参与宿主的免疫调节,产生对炎症性肠病、哮喘等疾病的保护作用,从而为免疫介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79229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25835.8
申请日:2025-01-27
Applicant: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
IPC: A61K31/517 , A61P3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喹唑啉类化合物在治疗包虫病中的应用。所述喹唑啉类化合物包括式I所示的喹唑啉衍生物及其盐、前药、前药盐、溶剂合物、水合物和多晶型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研究发现,喹唑啉类化合物对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原头蚴和包囊具有很强的体外杀灭效果,对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用于制备杀伤棘球绦虫或其原头蚴、杀伤棘球绦虫中绦期幼虫(包囊或囊泡)、抑制棘球绦虫或其原头蚴感染、抑制棘球绦虫生长等的产品中的应用,为包虫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271712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0972245.3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39/002 , A61P1/00 , A61P11/06 , A61P33/10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免疫介导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公开了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动物免疫介导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活性成分为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的产品。本发明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的大量释放参与宿主的免疫调节,产生对炎症性肠病、哮喘等疾病的保护作用,从而为免疫介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203415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86287.5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重组蛋白在棘球绦虫包虫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要保护的一个技术方案是重组蛋白在制备泡型包虫病或/和囊型包虫病诊断抗原中的应用。所述重组蛋白为重组蛋白rEmSPNxj或重组蛋白rEgSPNxj,所述重组蛋白rEmSPNxj的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4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序列是序列4的第8-342位的蛋白质。实验证明使用制备的重组蛋白rEmSPNxj作为包虫病抗原对泡型包虫病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2.5%,分别比常用诊断包虫病的抗原EM18和NAgB的敏感性高出4%和13.5%;诊断的特异性为100%。重组蛋白rEmSPNxj可应用于制备泡型包虫病的诊断抗原。
-
公开(公告)号:CN1120341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010986287.5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重组蛋白在棘球绦虫包虫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要保护的一个技术方案是重组蛋白在制备泡型包虫病或/和囊型包虫病诊断抗原中的应用。所述重组蛋白为重组蛋白rEmSPNxj或重组蛋白rEgSPNxj,所述重组蛋白rEmSPNxj的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4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序列是序列4的第8‑342位的蛋白质。实验证明使用制备的重组蛋白rEmSPNxj作为包虫病抗原对泡型包虫病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2.5%,分别比常用诊断包虫病的抗原EM18和NAgB的敏感性高出4%和13.5%;诊断的特异性为100%。重组蛋白rEmSPNxj可应用于制备泡型包虫病的诊断抗原。
-
公开(公告)号:CN11720520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10621073.7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31/4418 , A61P33/10 , A61K31/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吡非尼酮在制备治疗多房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联合用药组合物。本发明联合用药组合物,包括吡非尼酮和式Ⅰ所示咔唑氨基醇类化合物;式Ⅰ中,X1和X2各自独立地选自Cl、Br或H,R为C3‑C8的烷基。通过药效学实验数据可知,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PFD)联合式Ⅰ所示咔唑氨基醇类化合物协同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的治疗效果优于或相当于临床常用的阿苯达唑(ABZ)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的治疗效果,说明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联合式Ⅰ所示咔唑氨基醇类化合物协同治疗多房棘球蚴病具有治疗效果,吡非尼酮对多房棘球蚴病能够作为新型的抗包虫病药物,为多房棘球蚴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934615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0936153.5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甲状腺功能障碍模型及其建立方法。一种甲状腺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收集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和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的新鲜血液;提取血清,得血清样本;(2)采用Horiba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检测血清样品,获得血清拉曼光谱;(3)拟合所有血清自体荧光背景后,校正基线,再在对校正后的光谱数据进行积分面积归一化处理,得处理后的光谱数据;(4)采用PCA法对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后,建立SVM分类模型,得所述的甲状腺功能障碍模型。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甲状腺功能障碍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建立了甲状腺功能障碍模型,基于该模型,可实现对甲状腺功能疾病的快速、低成本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214032490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2520824.5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nventor: 包建玲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移液装置,包括主管,所述主管一端设有集液管,另一端设有电源管,主管靠近电源管一端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与电源管连接,动力机构的另一侧设有气道,气道内部设有滑杆,滑杆上设有活塞,主管靠近集液管的端部设有开启机构,开启机构伸入集液管内部,主管的外侧设有控制机构;本装置采用磁力控制,提高控制精确度,保证液体的取放速度;本装置通过将主管与集液管分开设计,同时可对多组液体进行移液,提高主管的使用效率,同时也避免主管被污染,减少使用寿命;本装置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提高实验操作速度,实用性强、推广性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