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口膜壳绦虫的培养模式

    公开(公告)号:CN107439493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0815426.6

    申请日:2017-09-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微口膜壳绦虫的培养模式,其特征在于:微口膜壳绦虫虫卵与杂拟谷盗混合培养,微口膜壳绦虫虫卵寄宿于杂拟谷盗体内发育为拟囊尾蚴,收集拟囊尾蚴,并将拟囊尾蚴填喂小鼠,拟囊尾蚴寄宿于小鼠体内,拟囊尾蚴在小鼠体内成长,得到微口膜壳绦虫成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人工饲养,实现了微口膜壳绦虫成虫的快速培育和人工控制培育数量。

    一种微口膜壳绦虫的培养模式

    公开(公告)号:CN10743949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815426.6

    申请日:2017-09-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微口膜壳绦虫的培养模式,其特征在于:微口膜壳绦虫虫卵与杂拟谷盗混合培养,微口膜壳绦虫虫卵寄宿于杂拟谷盗体内发育为拟囊尾蚴,收集拟囊尾蚴,并将拟囊尾蚴填喂小鼠,拟囊尾蚴寄宿于小鼠体内,拟囊尾蚴在小鼠体内成长,得到微口膜壳绦虫成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人工饲养,实现了微口膜壳绦虫成虫的快速培育和人工控制培育数量。

    一种绦虫染色固定装置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51079U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21000852.6

    申请日:2017-08-10

    Abstract: 一种绦虫染色固定装置,包括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中部设有若干染色孔B(5),所述染色孔B(5)为通孔,且一端直径小于另一端,底板(3)上方设有上盖板(1),所述上盖板(1)中部设有若干与染色孔B(5)对应的染色孔A(2),所述染色孔A(2)为通孔,且通孔一端直径小于另一端,染色孔A(2)和染色孔B(5)两小孔径端相对,底板(3)和上盖板(1)间设有橡胶条(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绦虫染色固定装置安装操作简单,根据绦虫特征设计不同尺寸压片,且可以使染液以及脱色液更容易的进入两固定板之间,使组织标本充分接触染液,加快染色进程,提高效率。

    杂拟谷盗饲养装置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22959U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21000435.1

    申请日:2017-08-10

    Abstract: 一种杂拟谷盗饲养装置,包括本体(8),所述本体(8)为两端开口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开口端分别设有底盖(1)和顶盖(4),所述顶盖(4)上设有透气网(5),所述本体(8)管壁设有槽口(9),槽口(9)处的本体(8)内壁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内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能够从槽口(9)处移出本体(8)内腔,所述隔板(2)和底盖(1)之间的筛网(9),所述隔板(2)和筛网(9)将本体(8)内腔分隔为三个腔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饲养成活率高等优点。

    一种细粒棘球绦虫简易计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211266U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20817536.6

    申请日:2018-05-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粒棘球绦虫简易计数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右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内部底面上敷设有刻度网格,所述底座的顶部左端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端套设有上滑套,所述上滑套通过第一旋紧螺母固定在滑杆上,所述上滑套的侧面与第一圆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筒的另一端端部插接有放大镜,所述放大镜通过第二旋紧螺母固定在第一圆筒内,所述滑杆的下端套设有下滑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轨、放大镜、LED灯和刻度网格,解决了传统的细粒棘球绦虫计数装置调节困难,样品拿取摆放不便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