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及其配合比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080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270255.5

    申请日:2020-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所述沥青混凝土的大粒径骨料由筛孔边长37.5mm的方孔筛网筛出,所述沥青混凝土的沥青薄膜厚度为6.748‑8.688μm,级配指数为0.42‑0.48,填料用量为10%‑12%,沥青用量为5.5%‑6.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的配比优选方法。该沥青混凝土采用大粒径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高,有较强的适应变形能力,沥青用量明显低,且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工程投资,并利用大试件所得试验数据、PPR技术并引用最佳沥青薄膜厚度作为评定标准,解决来了随着骨料增大配合比没有经验依靠无法优选的困难。

    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及其配合比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0806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70255.5

    申请日:2020-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所述沥青混凝土的大粒径骨料由筛孔边长37.5mm的方孔筛网筛出,所述沥青混凝土的沥青薄膜厚度为6.748-8.688μm,级配指数为0.42-0.48,填料用量为10%-12%,沥青用量为5.5%-6.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的配比优选方法。该沥青混凝土采用大粒径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高,有较强的适应变形能力,沥青用量明显低,且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工程投资,并利用大试件所得试验数据、PPR技术并引用最佳沥青薄膜厚度作为评定标准,解决来了随着骨料增大配合比没有经验依靠无法优选的困难。

    顶部覆盖渠道水位的自动升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678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10411.1

    申请日:2020-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部覆盖渠道水位的自动升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装置包括浮球、钢索、刻度绳、底部固定装置和绕线装置,所述底部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渠道底壁上,所述渠道顶部覆盖上开设孔洞,所述孔洞上安装绕线装置,所述浮球中部具有固定环,所述刻度绳从浮球底部出发,依次穿过底部固定装置的圆环、固定环并连接至绕线装置,所述钢索固定连接底部固定装置和绕线装置,所述钢索穿过固定环。本发明为测量上部有覆盖的渠道内水位的测量提供了全新的测量装置与方法,具有构造简易、操作省时、省力、便捷和高效等优点。

    一种沥青混凝土多场耦合三轴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1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52563.9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多场耦合三轴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涉及沥青混凝土三轴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分析模块、中控终端模块和环境场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分析模块连接,用于收集试验环境数据和沥青混凝土属性数据;分析模块,与中控终端模块连接,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到中控终端模块,与环境场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发出控制指令;环境场控制模块,用于改变温度场的试验温度、渗流场的渗透压以及应力场的施加荷载。本发明有助于提高三轴试验数据准确度,更具有普遍性。

    一种竖直折线型面板组合坝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715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213819.1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直折线型面板组合坝及其施工方法。该组合坝包括铺设在河床基岩上的混凝土底板,若干个上游竖直折线型面板和下游堆石区。上游竖直折线型面板呈V型混凝土结构,V型的尖端朝向上游的迎水面。上游混凝土面板与下游堆石区之间设置有过渡层。过渡层与上游竖直折线型面板之间设置有三角形垫层区。各个面板交接处设置有止水区。该施工方法包括铺设混凝土底板;浇筑竖直折线型面板到达一定的高程并养护;在下游依次铺设三角形垫层区、过渡层和下游堆石区至一定高程;一个高程接着一个高程的铺设,直至完成整个坝体的施工。本发明通过对坝型结构的改进,使其相比于现有的面板坝,更加稳定、经济且施工方便。

    一种沥青混凝土面板单面抗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715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5815.5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面板单面抗冻试验装置,涉及建材类试验技术领域,包括底边框、支撑杆以及面模板主体,底边框两端均通过枢纽机构转动连接有承载板,承载板两侧设置有连接孔,底边框两侧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孔内,另一端放置于限位槽内,承载板用于放置面模板主体,面模板主体顶部开口设计,用于放置沥青混合料,面模板主体内设有约束机构,用于约束沥青混合料制成的面板试件,以及诱导面板试件的裂缝形成。本发明可通过转动承载板并将支撑杆卡在不同的限位槽内,调整承载板的角度,结合面模板主体内的约束机构,模拟不同约束条件和考虑自身重力作用条件下单面冻结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开裂试验。

    一种测试土工合成材料界面摩擦参数的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543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04975.9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工合成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土工合成材料界面摩擦参数的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牵引设备、混凝土板、采集设备和控制系统。该试验装置通过在斜墙砂砾石坝的顶部设置牵引设备,并在斜坡上设置混凝土板,利用控制系统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通过传动结构带动卷筒卷绕牵引绳对混凝土板实施牵引,控制系统接收并记录力值传感器传递的牵引力,以及位移传感器传递的位移值,实现了在工程现场进行测定土工合成材料界面摩擦参数,得到了土工合成材料和结构面的抗滑剪力以及界面摩擦系数,为工程安全分析提供依据,提升了施工质量。

    碾压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及越冬层面快速升温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0005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10102969.9

    申请日:2016-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7/22

    Abstract: 碾压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及越冬层面快速升温施工方法,在沥青混凝土心墙(2)表面先覆盖一层耐高温帆布(4),宽度比沥青混凝土心墙(2)两侧各宽出30cm,在耐高温帆布(4)上铺约30cm厚温度为220℃~250℃的加热过渡料层(3),铺设宽度与耐高温帆布(4)同宽,在加热过渡料层(3)上再覆盖一层耐高温帆布(4),耐高温帆布(4)上再加盖保温覆盖层(1)进行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的升温。越冬层以下50mm处经过2小时,温度由12.8℃升至52.2℃,再加热一次后,2小时温度可升至规范中要求的70℃以上,方法简单,操作易行,升温速度快,效果明显,节省养护资金。

    一种竖直折线型面板组合坝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715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213819.1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直折线型面板组合坝及其施工方法。该组合坝包括铺设在河床基岩上的混凝土底板,若干个上游竖直折线型面板和下游堆石区。上游竖直折线型面板呈V型混凝土结构,V型的尖端朝向上游的迎水面。上游混凝土面板与下游堆石区之间设置有过渡层。过渡层与上游竖直折线型面板之间设置有三角形垫层区。各个面板交接处设置有止水区。该施工方法包括铺设混凝土底板;浇筑竖直折线型面板到达一定的高程并养护;在下游依次铺设三角形垫层区、过渡层和下游堆石区至一定高程;一个高程接着一个高程的铺设,直至完成整个坝体的施工。本发明通过对坝型结构的改进,使其相比于现有的面板坝,更加稳定、经济且施工方便。

    建筑用减震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49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45757.7

    申请日:2023-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涉及建筑减震的技术领域,装配在房屋的防震缝上,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连接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减震机构,所述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连接在所述防震缝的两侧,通过设置的减震装置将防震缝两侧的墙体隔离开,从而避免防震缝两侧墙体出现碰撞的可能,同时减震装置具有减震的作用,使得防震缝仍然保留原本可减少房屋的扭转的能力以及抗震性能;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多个上述的建筑用减震装置,沿所述防震缝的竖直方向均匀的装配多个所述的建筑用减震装置,其中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安装到所述防震缝两侧的墙体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