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54273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180007497.4

    申请日:2011-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取代透明导电膜而使用集电极的技术中,使电池的制作作业简易,并可使集电极的厚度成为所希望的那样薄。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10)具有:透明基板(12),设置在太阳光的入射侧;导电性基板(14),与透明基板(12)对向设置,并作为阴极;多孔质半导体层(16);多孔质导电性金属层(18),作为集电极;以及多孔质绝缘层(20)。多孔质导电性金属层(18)是成膜于多孔质绝缘层(20)的厚0.3μm~100μm的层,并配置为接触多孔质半导体层(16)的相对于透明基板(12)的相反侧,而作为阳极。多孔质绝缘层(20)配置在多孔质导电性金属层(18)的相对于多孔质半导体层(16)的相反侧,导电性基板(14)与多孔质绝缘层(20)对向配置。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7075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0880120454.5

    申请日:2008-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可以简单制造、功率提取效率高、适于大型化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包括透明基板(12)、吸附染料的多孔半导体层(14)、导电金属膜(16)和具备导电膜的基板,在导电金属膜(16)与具备导电膜的基板之间具有电解质。导电金属膜(16)不规则地形成有深孔状的多个贯通孔。导电金属膜(16)与外部电极电连接。贯通孔通过在将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微粒(28)配置在多孔半导体层(14)上而形成的微粒层上形成导电金属膜(16),接着通过加热或溶剂洗涤使微粒层消失而得到。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4984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080023413.1

    申请日:20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22 H01G9/2031 H01G9/2059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发电效率较高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10)包括:透明基板(12)、导电性基板(14)、吸附染料的多孔半导体层(16)、以及接触在多孔半导体层(16)的与透明基板12相反的一侧而配置且成为阳极的导电性金属层(18)。导电性金属层(18)由具有贯通孔的金属多孔体形成,且金属多孔体的多个孔以各向同性的方式连通。金属多孔体的比表面积为0.1m2/g以上、孔隙率为30~60体积%、孔隙直径为1μm~40μm,且由Ti、W、Ni、Pt及Au等金属材料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