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59488C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310103132.9

    申请日:2003-10-31

    Abstract: 一种塑性滞后型的抗震装置,该抗震装置具有金属板与弹性体交替地叠置而形成的隔离器(1),与由弹塑性材料形成的,多个宽度大于板厚的弯曲状部件(7),该弯曲状部件的两端部(8,9)分别固定于上部结构(2)和底部结构(3)上,上述弯曲状部件(7)中的除了两端部(8,9)以外的中间部分按照与上部结构(2)和底部结构(3)离开的方式设置。

    粘弹性支撑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55952A

    公开(公告)日:2000-06-07

    申请号:CN99800011.6

    申请日:1999-01-28

    Abstract: 粘弹性支撑由型钢、角形钢管或圆形钢管构成的第1芯材和第2芯材,隔着伸缩用间隙地直列配置,在上述第1芯材的侧面,分别单层地叠层粘接包围第1芯材并相互面对配置着的一组槽形钢或半圆形钢板和粘弹性体片,上述槽形钢或半圆形钢板的端部固着在第2芯材上,第1芯材和第2芯材通过上述槽形钢或半圆形钢板和粘弹性体片粘弹性地连接。这样,在高层建筑物那样的高度比宽度大很多的高结构物中,可减轻地震和风等引起的水平方向的变形和剪切力,可迅速衰减振动。

    抗震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50619A

    公开(公告)日:2004-12-01

    申请号:CN200310103132.9

    申请日:2003-10-31

    Abstract: 一种塑性滞后型的抗震装置,该抗震装置具有金属板与弹性体交替地叠置而形成的隔离器(1),与由弹塑性材料形成的,多个宽度大于板厚的弯曲状部件(7),该弯曲状部件的两端部(8,9)分别固定于上部结构(2)和底部结构(3)上,上述弯曲状部件(7)中的除了两端部(8,9)以外的中间部分按照与上部结构(2)和底部结构(3)离开的方式设置。

    粘弹性支撑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282C

    公开(公告)日:2003-11-19

    申请号:CN99800011.6

    申请日:1999-01-28

    Abstract: 粘弹性支撑由型钢、角形钢管或圆形钢管构成的第1芯材和第2芯材,隔着伸缩用间隙地直列配置,在上述第1芯材的侧面,分别单层地叠层粘接包围第1芯材并相互面对配置着的一组槽形钢或半圆形钢板和粘弹性体片,上述槽形钢或半圆形钢板的端部固着在第2芯材上,第1芯材和第2芯材通过上述槽形钢或半圆形钢板和粘弹性体片粘弹性地连接。这样,在高层建筑物那样的高度比宽度大很多的高结构物中,可减轻地震和风等引起的水平方向的变形和剪切力,可迅速衰减振动。

    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3143C

    公开(公告)日:2003-07-02

    申请号:CN99802413.9

    申请日:1999-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1051 C12N15/82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减振结构,其中一弹塑性阻尼器与一粘弹性阻尼器结合成一体,从而可用于一抗震建筑物的一拉杆和一支柱。该减振结构的特征在于:一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被一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被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一端被相互固定;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另一端被相互固定;并且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与减振元件3粘弹性地结合成一体。这样,可以提供一减振结构,其制造成本低并且其相对于一大型、一中等和一小型地震的减振效果高。

    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300338A

    公开(公告)日:2001-06-20

    申请号:CN99802413.9

    申请日:1999-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1051 C12N15/82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减振结构,其中一弹塑性阻尼器与一粘弹性阻尼器结合成一体,从而可用于一抗震建筑物的一拉杆和一支柱。该减振结构的特征在于:一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被一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被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一端被相互固定;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另一端被相互固定;并且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与减振元件3粘弹性地结合成一体。这样,可以提供一减振结构,其制造成本低并且其相对于一大型、一中等和一小型地震的减振效果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