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021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89639.3

    申请日:2019-06-06

    Abstract: 一种除尘装置包括风筒和手柄,风筒头端开口且尾端封闭,风筒内设有包括第一风管本体和第一导流管的第一风管组件以及包括第二风管本体和第二导流管的第二风管组件;第一导流管的外径自风筒尾端向风筒头端的方向逐渐收敛,第一导流管靠近风筒尾端的外壁面与第一风管本体的内壁面贴合以在靠近风筒头端的一侧形成第一间隙;第二导流管的外径自风筒头端向风筒尾端的方向逐渐收敛,第二导流管靠近风筒头端的外壁面与第二风管本体的内壁面贴合以在靠近风筒尾端的一侧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风管本体的外壁面与第二导流管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手柄内设有主风道、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第一间隙连通,第二支路与第二间隙连通。

    一种除尘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0211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1910489639.3

    申请日:2019-06-06

    Abstract: 一种除尘装置包括风筒和手柄,风筒头端开口且尾端封闭,风筒内设有包括第一风管本体和第一导流管的第一风管组件以及包括第二风管本体和第二导流管的第二风管组件;第一导流管的外径自风筒尾端向风筒头端的方向逐渐收敛,第一导流管靠近风筒尾端的外壁面与第一风管本体的内壁面贴合以在靠近风筒头端的一侧形成第一间隙;第二导流管的外径自风筒头端向风筒尾端的方向逐渐收敛,第二导流管靠近风筒头端的外壁面与第二风管本体的内壁面贴合以在靠近风筒尾端的一侧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风管本体的外壁面与第二导流管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手柄内设有主风道、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第一间隙连通,第二支路与第二间隙连通。

    防护效果测试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526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22397.2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护效果测试装置,涉及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包括环境模拟箱以及均与环境模拟箱连接的称重机构、光照机构和喷淋机构,环境模拟箱设置有用于容置待测文物的容置腔;称重机构用于承载待测文物以获取待测文物的重量;光照机构用于在容置腔内模拟光照环境,喷淋机构用于在容置腔内模拟降雨环境。该测试装置能够合理控制变量,使试件和对比件的变量尽可能的仅存在于是否设置了生物软覆盖层,从而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结果对于文物防护更具有参考价值。

    一种监测洞窟内不同高度微尘流场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6515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1910128234.7

    申请日:2019-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洞窟内不同高度微尘流场的装置,其结构特征是支架底座上安装活动升降立杆,拧紧紧固环扣,活动升降立杆上装有计时器,杆顶搭有横杆,横杆上装活动十字架,绑在横杆细吊绳上连着铝片,铝片表面贴有双面胶带,铝片下端通过挂钩和挂环,再与不同高度细吊绳上的铝片连接;活动十字架通过挂钩上的挂环,在不同位置用细吊绳悬挂不锈钢空心球,不锈钢空心球表面涂有凡士林膏。通过涂有凡士林膏的不锈钢空心球和铝片表面贴有双面胶带对微尘收集捕获,记录不同高度的微尘的重量,用球面积和放置时间可以计算出洞窟内微尘量。通过各球的微尘量比较,有助于了解洞窟微尘流场微尘的走向和微尘的运动规律。

    一种利用烟雾粒子运动轨迹监测石窟寺空气流场流速动态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5221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37935.3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烟雾粒子运动轨迹监测石窟寺空气流场流速动态的装置,其结构特征是在石窟寺内,设置鼓风机,布有带发烟管的脉冲泵和LED板灯,脉冲泵管线与脉冲定时开关连接,电脑与储存卡连接,储存卡置放在摄像头盒内,摄像头套入环形LED灯内,由支架支撑竖立在石窟寺内;石窟寺内设有坐标尺和发烟计时器,沿着石窟寺建筑的走向设置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连接,电脑和手机相互传输数据。本发明通过监测封闭、半封闭环境下石窟寺内不同风速对烟雾粒子运动轨迹的影响,进而判断在不同环境下石窟寺空气流场流速动态特征。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成本低,广泛用于不同环境的石窟寺内空气流场流速动态特征研究,对保护古代文化遗产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种监测洞窟内不同高度微尘流场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6515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28234.7

    申请日:2019-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洞窟内不同高度微尘流场的装置,其结构特征是支架底座上安装活动升降收缩立杆,拧紧紧固环扣,活动升降立杆上装有计时器,杆顶搭有横杆,横杆上装活动十字架,绑在横杆细吊绳上连着铝片,铝片表面贴有双面胶带,铝片下端通过挂钩和挂环,再与不同高度细吊绳上的铝片连接;活动十字架通过挂钩上的挂环,在不同位置用细吊绳悬挂不锈钢空心球,不锈钢空心球表面涂有凡士林膏。通过涂有凡士林膏的不锈钢空心球和铝片表面贴有双面胶带对微尘收集捕获,记录不同高度的微尘的重量,用球面积和放置时间可以计算出洞窟内微尘量。通过各球的微尘量比较,有助于了解洞窟微尘流场微尘的走向和微尘的运动规律。

    一种除尘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57640U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20850131.7

    申请日:2019-06-06

    Abstract: 一种除尘装置包括风筒和手柄,风筒头端开口且尾端封闭,风筒内设有包括第一风管本体和第一导流管的第一风管组件以及包括第二风管本体和第二导流管的第二风管组件;第一导流管的外径自风筒尾端向风筒头端的方向逐渐收敛,第一导流管靠近风筒尾端的外壁面与第一风管本体的内壁面贴合以在靠近风筒头端的一侧形成第一间隙;第二导流管的外径自风筒头端向风筒尾端的方向逐渐收敛,第二导流管靠近风筒头端的外壁面与第二风管本体的内壁面贴合以在靠近风筒尾端的一侧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风管本体的外壁面与第二导流管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手柄内设有主风道、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第一间隙连通,第二支路与第二间隙连通。(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壁画起甲病害修复用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851957U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20615308.5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画起甲病害修复用加热装置,涉及壁画修复技术领域。该壁画起甲病害修复用加热装置包括导热体和手柄,导热体连接于手柄的端部;手柄的内部设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对导热体进行加热;手柄的侧壁上设有功能面板,功能面板上设有开关按键,开关按键用于控制加热组件的开关状态。该壁画起甲病害修复用加热装置能够对注射到壁画起甲颜料层背面的粘结剂或去离子水进行加热,从而加速粘结剂或去离子水在起甲壁画上的入渗,使壁画起甲颜料层快速稳固粘贴,并进而提高壁画修复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监测定位结构及监测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845155U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21315084.2

    申请日:2019-08-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监测定位结构及监测装置,涉及监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光源组件和轮廓限制组件,由于光源组件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且轮廓限制组件与光源组件连接,在轮廓限制组件上设置有轮廓限制部,光源组件发出的可见光穿过轮廓限制部,轮廓限制部用于将光线聚集在固定的照射区域内,使得穿过轮廓限位部的可见光在被照射物体上形成便于识别的照射区域,照射区域对应监测设备的监测区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监测设备不便于对监测区域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照射区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识别,方便对监测设备的监测区域进行定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