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株高和籽粒大小相关的OsTAL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988157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45282.3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株高和籽粒大小相关的OsTAL基因及其应用。该蛋白是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2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蛋白质,或者是将SEQ ID No: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且具有与SEQ ID No: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相同活性的由SEQ ID No:2衍生的蛋白质。在植物中过表达该基因时,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更强的生长势,包括成熟期株高增加、百粒重增加。根据本发明,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转基因植物,调节株型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因而可很好地应用于作物品种的改良。

    利用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培育高效水稻智能不育系的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06268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56559.5

    申请日:2014-09-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利用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培育高效水稻智能不育系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水稻CYP81A6基因RNA干扰结构,并与水稻隐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育性恢复基因和花粉失活基因构建成连锁基因,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将其导入相应的不育系中成为智能不育系;2)让该智能不育系自交,在其后代群体中有两类个体,一类是与转基因获得的杂合体同样的可育株,即智能不育系,一类是不带有转基因成分的不育株,且成1:1的比例,在利用该群体配制杂交种的过程中,喷撒磺酰脲类除草剂将非不育株去除,筛选出不育株。

    一种改良水稻粒型和外观品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2265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84132.3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水稻粒型和外观品质的方法。本发明具体地公开了一种使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现有优良粳稻的SLG7基因启动子区创制新的等位变异,灵活调控水稻粒型的方法,并公开了编辑靶位点T3及获得的三种新等位变异体。实验证明,与野生型相比,这三种突变类型均引起SLG7基因表达量增加并使得水稻籽粒变长,同时降低垩白,使外观品质显著改善。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免去杂交选育的工作,大大缩短长粒粳稻品种选育的周期,快速获得不同粒型的粳稻材料,进而满足消费者对稻米籽粒外观的不同要求。可为现有的高产粳稻品种提供一种高效的改善粒型和外观品质的方法,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红莲型杂交粳稻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47095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10196356.1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红莲型杂交粳稻选育方法属于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应用技术,适用于三系法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所说的红莲型杂交粳稻选育方法是:将籼稻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导入粳稻品种,转育红莲型粳稻不育系,并利用红莲型粳稻不育系测交筛选或杂交选育红莲型粳稻恢复系,再利用红莲型粳稻不育系与红莲型粳稻恢复系选配红莲型杂交粳稻。本发明通过选育红莲型粳稻不育系及其相应的恢复系,培育红莲型杂交粳稻,解决了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不育性不够稳定及细胞质单一的问题,实现红莲型粳三系配套。

    水稻叶色控制基因LYL1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23890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87111.8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001 C12N15/825 C12Y103/01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水稻叶色控制基因LYL1编码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具有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水稻叶色控制基因LYL1,该基因具有SEQ ID No:1和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LYL1编码一个双牻牛儿基还原酶,该基因的突变导致水稻叶色从正常的绿色变成黄色。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载体,为含有上述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植物表达载体例如为pCAMBIA1301-LYL1。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宿主细胞,其为含有上述载体的细胞;细胞例如为大肠杆菌、农杆菌细胞或植物细胞。利用本发明lyl1-1突变基因控制的黄叶性状可以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品种鉴定以及水稻遗传育种。

    水稻株高主效QTLqPH6位点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820444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114121.9

    申请日:2014-03-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株高主效QTL?qPH6位点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的分子标记是S6-334和S6-10;这两个分子标记与qPH6位点紧密连锁,可应用于鉴定和选育水稻矮秆品种。本发明所提供的水稻株高主效QTL位点qPH6的分子标记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定位了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上来自于Balilla的控制株高的主效QTL新位点qPH6,并获得了紧密连锁的InDel标记S6-334和S6-10。只需检测这些标记的扩增条带特性,可以判断株高主效位点qPH6的变异存在与否,来预测水稻的株高表型,用于指导水稻株高改良的育种工作。

    一种快速发展澳洲野生稻特异性分子标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0856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92974.3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目的是在不对澳洲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快速发展澳洲野生稻特异分子标记的方法。通过比对澳洲野生稻的BAC末端序列与栽培水稻品种序列之间的差异而设计一个特异性分子标记,原理是利用澳洲野生稻与栽培水稻品种序列间的缺失或者插入,在缺失或插入的序列两端设计引物。选取幼嫩的植株叶片,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总DNA,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验证分子标记是否在澳洲野生稻与所选水稻品种之间具有多态性。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澳洲野生稻与栽培水稻的多态性,且启动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而且条带的特异性明显。

    提高水稻智能不育系繁种产量的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29935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69239.5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提高水稻智能不育系繁种产量的新方法,1)将EPSPS基因的显性突变基因与水稻隐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育性恢复基因、花粉失活基因和使水稻对另一类除草剂敏感的基因构建在载体的同一T-DNA区成为连锁基因,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将其导入相应的不育系中成为智能不育系;2)让该智能不育系自交,利用该群体繁殖智能不育系的过程中,喷撒除草剂草甘膦就可以将不育株去除,获得一致的可育株群体,从而使得智能不育系的繁种产量较不施用除草剂草甘膦时要提高一倍,也较通过色选的方法进行不育与可育籽粒的筛选准确、可靠,而且使用方便。

    一种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8975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07942.4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培育方法,通过构建含有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S7部分片段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目的片断导入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分化,获得再生转基因植株,并通过对经接虫传毒试验的转基因植株中病毒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病毒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该方法利用RNAi技术,可培育出对黑条矮缩病表现抗性的水稻转基因株系,从根本上解决水稻黑条矮缩病缺少抗源的问题,显著增强水稻对该病的抗性,提高经济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