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3114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420108.6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D11/04 , C07D307/08 , C07D307/06 , C07D317/12 , C07D31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11/0492 , C07D307/06 , C07D307/08 , C07D317/12 , C07D3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N‑甲基环己胺对有机物和水的共混物进行萃取分离的方法,以N‑甲基环己胺为萃取剂,将N‑甲基环己胺与有机物和水的共混物混合,通入CO2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上层为含有有机物的有机相,下层为水和N‑甲基环己胺混合组成的水相,再将水和N‑甲基环己胺混合组成的水相精馏,分别取得水和N‑甲基环己胺。本发明用N‑甲基环己胺为萃取剂,通过CO2与N‑甲基环己胺反应生成N‑甲基环己胺‑碳酸氢盐后与有机物分开,来达到分离有机物的目的,反应后的上层为含有有机物的有机相,有机相中的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可达70~90%,下层水相精馏后的N‑甲基环己胺可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891579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279756.9
申请日:2015-05-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反蛋白石结构Co3O4@SiO2纳米涂层材料的垂直沉积合成方法,属于新材料生产技术领域,采用模板法沉积制备SiO2@PS,然后采用六水合硝酸钴作为钴源,制成凝胶,采用垂直沉积法,高温煅烧,制成以垂直沉积法制备的Co3O4@SiO2反蛋白石结构。本发明操作简单,节能环保,条件易控,制备的产品具有极为规整的网状结构且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与纳米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4926153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80129.7
申请日:2015-05-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3C17/23
Abstract: 反蛋白石结构Co3O4@SiO2纳米涂层材料的旋涂合成方法,属于材料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光子晶体排列自组装的有序规整性的特性,PS小球为原始模板,采用模板法沉积制备SiO2@PS,然后采用六水合硝酸钴作为钴源,制成凝胶,采用旋涂法,制成反蛋白石结构四氧化三钴@二氧化硅纳米涂层,本发明操作简单,节能环保,条件易控。制备的反蛋白石结构四氧化三钴@二氧化硅纳米涂层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与纳米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08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216559.2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C229/08 , C07C227/40 , C07C213/10 , C07C2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N,N‑二丁基乙醇胺分离提纯甘氨酸的方法,通过N,N‑二丁基乙醇胺构建的亲水性可变二氧化碳开关溶剂来分离提纯甘氨酸。通入的二氧化碳无毒、无腐蚀、无氯化,廉价且丰富,添加方便,便于大规模操作,而且它很容易通过空气或加热去除,操作过程绿色、经济。本方法分离提纯后的母液可以通过加热回收母液上层N,N‑二丁基乙醇胺,母液下层加入氨水还能回收部分N,N‑二丁基乙醇胺,从根本上降低了N,N‑二丁基乙醇胺的消耗,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本发明提纯工业甘氨酸的收率可达83%,N,N‑二丁基乙醇胺的回收率为85%。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08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16559.2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C229/08 , C07C227/40 , C07C213/10 , C07C2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N,N‑二丁基乙醇胺分离提纯甘氨酸的方法,通过N,N‑二丁基乙醇胺构建的亲水性可变二氧化碳开关溶剂来分离提纯甘氨酸。通入的二氧化碳无毒、无腐蚀、无氯化,廉价且丰富,添加方便,便于大规模操作,而且它很容易通过空气或加热去除,操作过程绿色、经济。本方法分离提纯后的母液可以通过加热回收母液上层N,N‑二丁基乙醇胺,母液下层加入氨水还能回收部分N,N‑二丁基乙醇胺,从根本上降低了N,N‑二丁基乙醇胺的消耗,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本发明提纯工业甘氨酸的收率可达83%,N,N‑二丁基乙醇胺的回收率为85%。
-
公开(公告)号:CN10737642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10995.1
申请日:2017-09-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D11/04 , C02F1/26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11/0492 , C02F1/26 , C02F2101/30
Abstract: 一种利用N-甲基二乙醇胺对有机物和水的共混物进行萃取分离的方法,涉及有机物和水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用N-甲基二乙醇胺为萃取剂,通过CO2与N-甲基二乙醇胺反应生成N-甲基二乙醇胺-碳酸氢盐后与有机物分开,来达到分离有机物的目的。以上反应后的上层为含有有机物的有机相,其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可达80~95%。下层水相精馏后的N-甲基二乙醇胺可循环利用。本发明可以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和目前无机盐盐析工艺中使用的无机盐,是绿色化学化工发展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4891579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79756.9
申请日:2015-05-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反蛋白石结构Co3O4@SiO2纳米涂层材料的垂直沉积合成方法,属于新材料生产技术领域,采用模板法沉积制备SiO2@PS,然后采用六水合硝酸钴作为钴源,制成凝胶,采用垂直沉积法,高温煅烧,制成以垂直沉积法制备的Co3O4@SiO2反蛋白石结构。本发明操作简单,节能环保,条件易控,制备的产品具有极为规整的网状结构且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与纳米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3819435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52246.3
申请日:2014-02-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307/8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07/89
Abstract: 一种从单氯代苯酐异构体混合物中分离3-氯代苯酐的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将单氯代苯酐异构体混合物加热至90~150℃后泵入降膜结晶器的顶部,在降膜结晶管的外部通入冷导热介质,熔点低的4-氯代苯酐沿着结晶管的内壁流入粗品罐,熔点高的3-氯代苯酐在结晶管的内壁形成结晶后,停止泵入单氯代异构体混合物,将降膜结晶管外部的冷导热介质切换成热导热介质,结晶的3-氯代苯酐熔化入成品罐,得到分离的3-氯代苯酐。本发明工艺温度低,能耗少,得到的3-氯代苯含量>99%。
-
公开(公告)号:CN103772332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52247.8
申请日:2014-02-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307/8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07/89
Abstract: 一种单氯代苯酐的连续生产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以偶氮类化合物与有机膦化合物组成的合引发剂加入含有助熔剂的硝基苯酐中,将体系的温度控制在170~230℃,此时硝基苯酐熔化为液体,从反应塔的上部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液体分布器的作用下,液态的硝基苯酐在塔中充分分散,同时氯气和氮气混合组成的氯化试剂从反应塔的底部通入,氯气与硝基苯酐在反应塔中进行氯代反应,氯代反应产物从塔的底部流出,副产物NO2和未反应的Cl2自塔顶部溢出,可由碱液吸收。得到的单氯苯酐粗产品经液相色谱分析,粗产品中单氯代苯酐的含量在96.5%左右。
-
公开(公告)号:CN10759673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810994.7
申请日:2017-09-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D11/04 , C02F1/26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利用三乙胺对有机物和水的共混物进行萃取分离的方法,涉及绿色、高效的有机物和水的分离技术领域。将三乙胺与有机物和水的共混物混合,通入CO2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上层为含有有机物的有机相,再将下层加热或与N2反应,分别取得水和三乙胺。以上反应后的上层为含有有机物的有机相,其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可达75~95%。下层经加热或进一步与N2反应,可回收到得三乙胺,可以循环利用。本发明可以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和目前无机盐盐析工艺中使用的无机盐,是绿色化学化工发展的方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