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2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08594.4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E21B47/005 , E21B47/00 , E21B41/00 , E21B33/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表层含水合物地层固井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建立含水合物地层井筒结构模型;划分网格,在固井水泥环与地层中设立监测点;向含水合物地层井筒结构模型施加固井工程参数;确定地层向环空运移的流体体积,同时确定各组分反侵流体反侵环空的体积;修正固井环空与含水合物地层井筒结构模型中流体的迁移方向;确定固井水泥环的裂隙分布与裂隙率;建立分区PFC数值模型,计算固井水泥环抗压强度;同时利用改进的KC方程计算固井水泥环各区域及整体的渗透率增量,本发明实现了含水合物地层固井质量的全面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02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236864.2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锚杆系统,该可回收锚杆系统包括用于锚固的锚索束;回收单元,包括套接至锚索束的壳体,且该壳体封装有热熔组分;激发单元,用于以电能形式激活热熔组分,以使热熔组分产生能够将锚索束熔断的化学反应热;和安装于锚索束的监测单元,监测单元至少包括用于监测锚索束应力变化的应变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的采样周期能够根据与锚索束的应力变化对应的预设应变幅值来设定,其中,在回收锚索束的过程中,锚索束的与时间相关的应力变化信息是以锚索束的预设应变幅值作为启动事件而经由应变传感器进行记录和传输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22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39655.7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E21B49/00 , E21B47/002 , E21B47/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应力测试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视化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钻孔,还包括信号连接的测试模块、交互模块以及加压模块,测试时,测试模块置于钻孔内,测试模块包括沿钻孔方向依次设置的钻杆、第一封隔单元、第一锚固单元、调节单元、第二锚固单元以及第二封隔单元;通过将测试模块伸入钻孔中,再通过测试模块内的采集单元采集到各项量化信息,并对各项量化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各项测算信息,数显单元接收到测算信息后进行实时处理,并在交互模块上输出实时画面、裂隙的三维柱坐标、裂隙的平面坐标以及水压—时间图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580813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77305.1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B11/16 , H04N23/56 , B62D55/065 , B08B5/02 , B08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围岩智能分级的围岩形貌自动化扫描装置及扫描方法,扫描装置包括行走装置;第三旋转电机,安装在行走装置上;支撑平台,安装在第三旋转电机上;伺服电动缸,底部通过第一铰接组件与第三旋转电机铰接;第二旋转电机,安装在第一铰接组件处,以驱动伺服电动缸在竖直面上进行摆动;相机组件,通过第二铰接组件与伺服电动缸铰接;第一旋转电机,安装在第二铰接组件处,以驱动相机组件摆动,且摆动面与伺服电动缸的摆动面共面;以及控制器。行走装置行走到被爆破的围岩下方,控制相机组件始终正对围岩表面且距离保持不变进行拍摄,直至将围岩拍摄完毕。本发明能贴近围岩进行扫描,可获取围岩细节且图片畸变小,还可实时获得围岩坐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92923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12189.5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平定向钻进绳索取心管液囊式智能快速投放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下连接体、中间核心部件和上连接体,所述中间核心部件的腔体内安装有发电单元、高压泵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板,中间核心部件的外壳上设置储液腔和液囊,储液腔通过输油管道与高压泵单元连通,高压泵单元的另一端通过流油管道与液囊连通,流油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发电单元为高压泵单元和控制板供电,控制板上根据检测单元检测的信号驱动高压泵单元实现油液在储液腔与液囊之间的流动。本发明通过高压泵单元抽取储液腔中的高压流体注入液囊使液囊膨胀封堵钻杆与取心管间间隙,利用封堵钻杆与取心管间间隙积蓄钻井液的能量抵抗取心管遇卡时受到阻力,使取心管脱困。
-
公开(公告)号:CN11580813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310077305.1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B11/16 , H04N23/56 , B62D55/065 , B08B5/02 , B08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围岩智能分级的围岩形貌自动化扫描装置及扫描方法,扫描装置包括行走装置;第三旋转电机,安装在行走装置上;支撑平台,安装在第三旋转电机上;伺服电动缸,底部通过第一铰接组件与第三旋转电机铰接;第二旋转电机,安装在第一铰接组件处,以驱动伺服电动缸在竖直面上进行摆动;相机组件,通过第二铰接组件与伺服电动缸铰接;第一旋转电机,安装在第二铰接组件处,以驱动相机组件摆动,且摆动面与伺服电动缸的摆动面共面;以及控制器。行走装置行走到被爆破的围岩下方,控制相机组件始终正对围岩表面且距离保持不变进行拍摄,直至将围岩拍摄完毕。本发明能贴近围岩进行扫描,可获取围岩细节且图片畸变小,还可实时获得围岩坐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18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36435.5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滑桩水泥浆凝结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多个输入管路和控制单元,各输入管路之上分别配置有用于获取加压流体流速的流量计,根据流量计的实时读数判断水泥浆的胶凝强度,在加压初期时,流量计实时显示的流体流速均匀;当加压管口有气泡形成并上浮或有裂隙产生时,流量计实时显示的流体流速产生波动,与此波动时刻相对应的压力定义为水泥浆的胶凝强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输入管路上各设备的启停、以及调整所述各设备的工作模式或状态。通过本控制系统,能够简单方便的控制水泥浆的凝结并利用压力值表征水泥浆的胶凝强度,还能够通过流量计判断水泥浆的胶凝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26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30026.9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E21B47/005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杂地层固井模拟与气水反侵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技术,评价系统设置模拟地层、缓冲空间、水泥环和套管、可移动底板,可移动底板下方设置两组液压缸分别测试二界面的剪切力和水泥环的抗压强度;套管具有管腔和水泥返高孔,水泥返高固化后形成水泥环;反应釜内设置声波测井探头、气体检测装置。评价方法采用上述评价系统进行评价。评价系统和评价方法能够更准确模拟目标地层,对二界面的剪切力和水泥环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且可视化方式更加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10569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083432.2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C11/00 , G01C9/00 , B08B5/02 , B08B1/16 , B08B1/36 , F16M11/04 , F16M11/14 , F16M11/18 , F16M11/42 , B62D55/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围岩分级和变形预测的隧道围岩形貌采集装置及方法,其中采集装置包括相机组件、控制器以及斜向伸缩机构,控制器控制斜向伸缩机构将相机组件斜向送至围岩附近,并使相机正对围岩表面且距离保持不变进行拍摄,控制斜向伸缩机构旋转直至相机组件将整个围岩拍摄完毕。本采集装置可将相机组件斜向送至围岩附近,因此无需铲车将渣石清除即可直接放置在定位点进行扫描。除了扫描围岩,本装置还可对掌子面进行扫描。通过斜向伸缩机构将扫描镜头贴近围岩表面,根据对正机构使扫描相机始终正对围岩表面且距离基本保持不变,增加扫描成像质量,可获取围岩细节且图片畸变较小。辅助以照明光源,提高成像清晰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707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43930.2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地质灾害自动识别系统及方法,属于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感知多源数据的方式,对地质灾害进行识别,通过采用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泥石流发生时的多源数据,得到判断泥石流发生的标准条件,通过对实时获取的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会发生泥石流,增加了判断泥石流发生的准确性。通过卫星和微波传感器对现场的信息进行采集,得到未发生泥石流的多源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生泥石流和没有发生泥石流的地区的多源数据,得到了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其他重要因素,使可以利用其他因素判断泥石流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