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91548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510836918.4
申请日:2015-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节点信任的量子信任评估方法,包括量子信任模型的建模和量子信任评估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基于信任节点的可信量子中继网络为研究对象,将信任管理引入到量子通信网络中,以评价节点的信任值作为基础来构建安全可信的量子通信网络,并以信任值作为评判量子通信网络中各用户是否可信的依据;借助于量子纠缠效应和量子隐形传态等独有特性,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节点信任的量子信任评估方法,对量子信任评估的思路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分析了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节点信任的量子信任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这为建立安全可信的量子通信网络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07103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97662.5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特性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系统,包括:量子感知网络模块:负责收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量子态分析模块:负责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和处理;应急响应模块:一旦发现安全威胁,根据量子态分析的结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流程;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模块:负责评估当前的安全态势,并对未来的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为决策者提供参考;集成与扩展模块:负责与其他安全设备和系统进行无缝对接;本发明中,量子态分析模块利用量子计算的优势,通过QPCA高效处理大规模的安全事件和数据,快速识别攻击行为、异常模式和安全风险,为应急响应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391548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836918.4
申请日:2015-1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9/0855 , H04B10/70 , H04B10/85 , H04L9/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节点信任的量子信任评估方法,包括量子信任模型的建模和量子信任评估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基于信任节点的可信量子中继网络为研究对象,将信任管理引入到量子通信网络中,以评价节点的信任值作为基础来构建安全可信的量子通信网络,并以信任值作为评判量子通信网络中各用户是否可信的依据;借助于量子纠缠效应和量子隐形传态等独有特性,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节点信任的量子信任评估方法,对量子信任评估的思路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分析了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节点信任的量子信任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这为建立安全可信的量子通信网络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721157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029124.1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纠缠态为量子载体的节点可信接入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以纠缠态为量子载体的量子身份认证技术认证待接入节点的身份;身份认证后,接入控制中心通过以纠缠态为量子载体的量子授权管理技术与授权管理中心进行交互,验证入网权限;节点接入受保护网络后,接入控制中心采用信任值来认证其可信性,并决定是否断开网络连接;当节点退出受保护的网络后,接入控制中心将节点入网情况记入日志,上报授权管理中心。本发明实现了未来量子通信网络中节点的安全可信接入,防止了量子通信网络环境下节点接入的假冒、恶意行为等问题,确保了量子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控可管性;丰富了量子通信网络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572115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29124.1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9/3226 , H04L9/0852 , H04L63/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纠缠态为量子载体的节点可信接入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以纠缠态为量子载体的量子身份认证技术认证待接入节点的身份;身份认证后,接入控制中心通过以纠缠态为量子载体的量子授权管理技术与授权管理中心进行交互,验证入网权限;节点接入受保护网络后,接入控制中心采用信任值来认证其可信性,并决定是否断开网络连接;当节点退出受保护的网络后,接入控制中心将节点入网情况记入日志,上报授权管理中心。本发明实现了未来量子通信网络中节点的安全可信接入,防止了量子通信网络环境下节点接入的假冒、恶意行为等问题,确保了量子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控可管性;丰富了量子通信网络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