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识别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1100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376956.0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灾害天气的历史雷达数据;根据雷达仰角和回波距离对历史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标签数据集、第二标签数据集和第三标签数据集;根据雷达回波距离设计第一网络架构、第二网络架构和第三网络架构;将第一标签数据集输入第一网络架构进行训练得到第一识别模型;将第二标签数据集输入第二网络架构进行训练得到第二识别模型;将第三标签数据集输入第三网络架构进行训练得到第三识别模型;基于第一识别模型、第二识别模型和第三识别模型进行灾害天气识别。该方法可扩展性较强,尤其适用于强对流天气识别,识别的准确率高。

    一种多雷达组网协同的冰雹云演变过程立体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3038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562855.2

    申请日:2023-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象观测领域,提供了一种多雷达组网协同的冰雹云演变过程立体观测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雷达需时约6分钟完成一次扫描,然而整个冰雹云的发展迅速,存在无法完整观测冰雹云的发展全过程的问题,主要方案包括确定冰雹云早期云体,对冰雹云云体持续跟踪扫描获得RHI观测数据;垂直指向雷达从冰雹云云体发展初期开始即在时域上对冰雹云体进行连续的扫描,得到的垂直观测数据;在时域上将同一时刻的RHI观测数据与垂直观测数据进行关联,得到立体观测数据;对立体观测数据进行质控,得到冰雹云发展变化的真实数据集;然后进行人为标记,得到冰雹初生期、跃增期、酝酿期、降雹期、衰退期全过程中冰雹云多种宏微观物理参数演变特征。

    一种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1946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66596.X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象领域,提供了一种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融合降水产品多是以空间分辨率较低的卫星、地面降水作为输入数据源,导致融合降水的空间分辨率普遍在5km或10km以上,估测降水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主要方案包括数据做网格化处理;将网格化处理订正后的CMORPH卫星估测降水数据作为背景场,网格化处理订正后的雷达估测降水数据作为观测场;获取网格化后的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中的“有效格点”,并将自动气象站实测降水值作为对应格点内的降水“真值”;用“有效格点”的“真值”覆盖观测场中对应格点的降水实现融合,得到融合后的观测场,用最优插值法对背景场、融合后的观测场进行融合,得到融合降水场。

    基于冰雹云演变过程变化的防雹作业指挥方法及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3038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561350.4

    申请日:2023-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象观测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冰雹云演变过程变化的防雹作业指挥方法及评估方法。主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因为无法对作业人影作业的作业时机、部位及剂量的作业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导致现有作业指挥方法精度不高的问题。主要方案包括通过云室模拟冰雹云全过程;模拟形成的多个同一典型冰雹云体,分别对每个同一典型冰雹云体采用不同的作业参数实施消雹实验,对每一个同一典型冰雹云体获取立体观测数据,得到典型冰雹云模型特征;采用测雹仪所测冰雹数据评估作业效果,得到效果评估数据;得到每一个典型冰雹云体对应的作业参数、冰雹云模型特征、效果评估数据,并根据效果评估数据得到每一个冰雹云模型特征对应的最佳作业参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