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482154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710543308.4

    申请日:2017-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包括极耳本体,极耳本体的一端开设有熔断槽,熔断槽的槽壁形成第一熔断壁及第二熔断壁,第一熔断壁与第二熔断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熔断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一盖帽连接片及第二盖帽连接片,第一盖帽连接片与第二盖帽连接片之间形成第二间隔,第一盖帽连接片及第二盖帽连接片分别与第一熔断壁及第二熔断壁连接,第一盖帽连接片具有第一激光焊接点,第二盖帽连接片具有第二激光焊接点。本发明的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通过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整体的安全性能。

    一种电池容量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15163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710439525.9

    申请日:2017-06-1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容量的获取方法和装置。其中,电池容量的获取方法包括:选取批量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并记录放电过程电压和对应的剩余容量占比值;计算所述放电过程电压和剩余容量占比值之间的拟合函数;对待测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停止充放电操作时的终止电压;根据所述拟合函数和终止电压计算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计算放电过程电压和剩余容量占比值之间的拟合函数,并根据所述拟合函数和终止电压计算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容量测试方法检测电池容量时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能耗的问题,实现低能耗并且快速的检测出电池容量。

    一种锂电池注液装置及其注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25168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610594304.4

    申请日:2016-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注液装置及其注液方法,包括钢壳、与所述钢壳的端口相配合的密封圈、以及与所述密封圈相配合的电解液喷雾装置,所述电解液喷雾装置包括压力腔、抽真空通道、以及均布于所述压力腔下底面的雾化喷头。以此结构设计的锂电池注液装置,能够使得电解液顺畅的进行注液,有效解决了因电解液与隔膜极片空隙间所产生的表面张力,而造成电解液下液困难问题的发生。

    一种电池卷芯参数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8172883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381309.X

    申请日:2017-12-2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卷芯参数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电池卷芯的预设参数计算螺旋线参数后结合螺旋线模型得到电池卷芯的负极片螺旋线信息;根据预设参数以及负极片螺旋线信息绘制卷芯结构模型图后按照预设规则设置正极耳、负极耳位置,并获取极耳间夹角、正极耳与正极片收尾位置夹角以及正极耳所在的圆的半径;根据卷芯结构模型图以及组件材料的厚度获取正极耳、负极耳所在卷芯直径;根据卷芯直径确定电池卷芯的正极片、负极片裁切尺寸、所述正极耳焊接位置以及负极耳焊接位置,能够避免传统同心圆模型造成的计算误差,减少计算量,并准确判断极片收尾位置、极耳位置以及极耳间角度。

    一种电池及电池组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16573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179396.4

    申请日:2017-03-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 H01M2/22 H01R4/023 H01R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电池组件,属于电池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电池与铝丝超声焊接的稳定性差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电池包括圆柱状的电池主体,电池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正极端子、第二端设置有负极端子;电池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正极端子可电导通的第一含铝金属片,和/或,电池主体的第二端设置有与负极端子可电导通的第二含铝金属片;第一含铝金属片、第二含铝金属片用于超声焊接铝丝。本发明电池及电池组件,可以提升铝丝超声焊接的稳定性、可靠性,且有利于电池热量的传导和散发,在电池的热管理方面更有优势。

    一种绝缘面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859321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11490322.9

    申请日:2017-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面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绝缘面垫包括由含孔面垫材料及位于所述含孔面垫材料孔中的吸附剂形成的改性面垫,以及位于所述改性面垫表面的指示剂。所述绝缘面垫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孔面垫材料浸泡于含有指示剂、吸附剂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对浸泡后的含孔面垫材料进行机械成型得到所述绝缘面垫。所述绝缘面垫用于电池漏液的检验。本发明提供的绝缘面垫不存在颜色不均或外观缺陷的问题,指示剂在绝缘面垫上固定的很牢固,不易脱落,用于检测电池漏液时无需其他检测工具,检测效率高,不会出现漏检的情况;所述绝缘面垫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过流程短,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

    一种电池内阻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938161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10529598.2

    申请日:2016-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内阻的测试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在不同倍率放电情况下,分别采集每一种倍率放电情况下电池的放电电流、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电池电量到达所述电池的总电量50%时刻的电池电芯头部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电池电量到达所述电池的预置最低电量时刻的电池电芯头部温度;根据所述放电电流和所述第一温度得到交流内阻直线;根据所述放电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得到直流内阻直线;根据所述交流内阻直线计算所述电池的交流内阻;根据所述直流内阻直线计算所述电池的直流内阻。测试电池内阻时,只需要根据放电电流、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同时得出电池的交流内阻和直流内阻,测试过程简单,测试成本低。

    一种热缩套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830341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1490303.6

    申请日:2017-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缩套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热缩套管包括由含孔塑料及位于所述含孔塑料的孔中的吸附剂形成的改性塑料,以及位于所述改性塑料表面的指示剂。所述热缩套管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塑料熔融后进行成型和拉伸,得到含孔塑料套管;2)将步骤1)所述含孔塑料套管浸泡于含有指示剂、吸附剂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浸泡后得到所述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用于电池漏液的检验。本发明提供的热缩套管用于检测电池漏液时操作简单,直接显示漏液提示颜色,无需其他检测工具,检测效率高,不会出现漏检的情况,能够100%将漏液电芯挑出,并且能够显示漏液部位,便于定位分析。

    一种电池容量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15163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439525.9

    申请日:2017-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 G01R31/38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容量的获取方法和装置。其中,电池容量的获取方法包括:选取批量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并记录放电过程电压和对应的剩余容量占比值;计算所述放电过程电压和剩余容量占比值之间的拟合函数;对待测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停止充放电操作时的终止电压;根据所述拟合函数和终止电压计算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计算放电过程电压和剩余容量占比值之间的拟合函数,并根据所述拟合函数和终止电压计算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容量测试方法检测电池容量时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能耗的问题,实现低能耗并且快速的检测出电池容量。

    一种电芯筛选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79386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112428.3

    申请日:2018-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筛选方法,该电芯筛选方法包括:将耐压测试装置与电芯中的正极耳和负极耳电连接;根据电芯的参数,利用耐压测试装置,向电芯施加设定时间长度的设定电压,并对电芯的电流值进行检测;根据电芯的电流值,对电芯进行筛选。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对施加电压的电压值以及施加电压的时间均根据电芯的参数进行了提前设定,可以更加准确地中判断出电芯的实际状况,提高电芯筛选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通用数据对电芯进行筛选,没有针对性,因经常出现误判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以及增大生产成本等问题,实现了减小电芯耐压测试过程中误判率,提高后续工序的安全性,节约成本等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