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6355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10136767.X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池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水质特点、出水要求、拟定去除效率初步选择生物滞留池的高度和表面积;选取常见的典型填料,以及适合当地的乡土水生植物,进行填料选择和植物成活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实用性的填料和适用性的植物;在测定所述填料渗透系数基础上,得到基于排空时间的生物滞留池填料配比方案,并根据有机质含量对配比方案进行细化;根据所述填料配比方案,基于排空时间和渗透系数复核生物滞留池高度,使入渗雨水在生物滞留池高度范围内的入渗时间满足排空时间要求。本发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物滞留池高度选择随意、填料和植物耦合性不足、填料配比方案科学性、规范性不高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188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58483.6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系统,包括:审查材料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有待审材料,所述待审材料包括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方案基本信息表和施工图基本信息表;关联材料提供模块,用于将关联的审查材料提供给审查人员;以及审查要点提供模块,用于在各个审查阶段将对应的审查要点提供给审查人员。本申请通过在待审材料中设置设计方案基本信息表和施工图基本信息表,并将关联的审查材料和对应的审查要点提供给审查人员,能够加强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分阶段审查的关联性,实现主体设计审查和海绵专项设计审查的同步审查、各专业设计和海绵设施设计审查的融合审查,从而实现多维度多专业的协调和审查标准的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1360323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44565.5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滞留池砂基填料的配比方法,利用有机质含量和排空时间的限值要求,约束与指导填料组成和配比;通过调整不同介质的混合比例,使混合填料同时满足有机质含量和排空时间的双重要求,完成填料主基质配比。本发明通过调整混合填料的渗透系数能够控制设施的排空时间,按照排空时间配比的填料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径流控制、植物生长和设施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有机质含量则直接决定着植物生长所需要营养状况以及营养物的淋洗情况,间接影响径流控制效果和设施卫生状况。排空时间和有机质含量是两个影响填料配比的关键参数,具有丰富的指标内涵,承载了填料的主要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体现填料功能的两个关键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1257198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139411.4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水砖透水系数测量装置,包括溢流水槽、透水筒和透水砖本体,所述溢流水槽的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溢流水槽的侧壁上插接有一号溢水管,溢流水槽通过一号溢水管与外界相连通,所述一号溢水管位于溢流水槽外的一端正下方放置有一号量筒,所述溢流水槽的外侧壁上连接有L型支撑板,且L型支撑板竖向段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地基上;本发明中,将透水筒和透水砖本体设置为分离式,这样在对透水砖本体进行拿取和放置时,均可以达到便捷操作的效果,而且采用分离式的安装结构,可以便于对透水砖本体的更换,从而在测定不同透水砖本体时,可以达到高效率工作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76355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36767.X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池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水质特点、出水要求、拟定去除效率初步选择生物滞留池的高度和表面积;选取常见的典型填料,以及适合当地的乡土水生植物,进行填料选择和植物成活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实用性的填料和适用性的植物;在测定所述填料渗透系数基础上,得到基于排空时间的生物滞留池填料配比方案,并根据有机质含量对配比方案进行细化;根据所述填料配比方案,基于排空时间和渗透系数复核生物滞留池高度,使入渗雨水在生物滞留池高度范围内的入渗时间满足排空时间要求。本发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物滞留池高度选择随意、填料和植物耦合性不足、填料配比方案科学性、规范性不高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5719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39411.4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水砖透水系数测量装置,包括溢流水槽、透水筒和透水砖本体,所述溢流水槽的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溢流水槽的侧壁上插接有一号溢水管,溢流水槽通过一号溢水管与外界相连通,所述一号溢水管位于溢流水槽外的一端正下方放置有一号量筒,所述溢流水槽的外侧壁上连接有L型支撑板,且L型支撑板竖向段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地基上;本发明中,将透水筒和透水砖本体设置为分离式,这样在对透水砖本体进行拿取和放置时,均可以达到便捷操作的效果,而且采用分离式的安装结构,可以便于对透水砖本体的更换,从而在测定不同透水砖本体时,可以达到高效率工作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4366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46008.3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C02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生物滞留池中填料设计参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研究降雨重现期、汇流比对生物滞留池运行效果的影响,通过判断进水量、出水量、溢流量的大小,得到填料对应的最适降雨重现期和汇流比;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的结果编制填料设计参数计算图系列图表;步骤三,通过实验研究填料高度与污染物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步骤四,通过填料设计参数计算图系列图表查阅选择适宜的填料种类,并确定填料面积;步骤五,确定生物滞留池中填料高度。该方法通过研究降雨重现期、汇流比对生物滞留池运行效果的影响,确定每种填料适宜的设计参数并编制成图表,用以在生物滞留池设计过程中查阅,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简化生物滞留池的设计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218188075U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22388575.8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nventor: 苏祥 , 马宇辉 , 刘滔 , 陆敏博 , 王若云 , 曹倩男 , 沈华 , 许竟成 , 李浩冉 , 沈昊 , 胡兴华 , 韩素华 , 王志红 , 张卫萍 , 孟繁茹 , 夏旭 , 闾刚 , 郑莹 , 张泽宇 , 韩丞 , 夏文君 , 倪思江 , 郭凇伯 , 孔维弋
IPC: B01D2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避免翻泥的二沉池,包括储存池和辅助组件,所述储存池的内部底壁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辅助组件设置于丝杆的外部下端,所述转轴件的右侧上端设置有把具,所述丝杆的上端焊接有限位块。该可避免翻泥的二沉池,通过辅助组件、丝杆和网格板,有利于能够对沉淀之后的泥进行限位,能够有效避免发生翻泥的现象,并且限位矩形件、延长块、螺纹扣、限位件和支撑件,有利于操作人员能够快速的安装拆卸支撑件较为便捷,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支撑件能够增加储存池的高度,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同时支撑件、延长杆、固定凸块、螺纹长杆和支撑限位件,能够有效防止污水排放水流较大时,污水会溅出储存池外部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13329212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1150056.2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人非不共板道路的雨水蓄排结构,其能解决现有结构存在的横向排水沟易堵塞、外侧滞留设施易出现淤泥沉积导致的养护难度大的问题。其包括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外侧设有绿化带,绿化带内设有生物滞留带或雨水花园;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连接处沿道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雨水边井,人行道下设置有排水暗沟,排水暗沟一端与所述雨水边井联通、另一端与生物滞留带或雨水花园联通,雨水边井的井底面低于排水暗沟的底面从而雨水边井的井底到排水暗沟的底面之间形成沉砂区。
-
公开(公告)号:CN208140671U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20726326.6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研究地下水对生物滞留池影响的实验装置,包括地下水装置1、实验土箱2、人工雨水装置3、生物滞留池装置4,所述地下水装置1与所述实验土箱2连接,所述人工雨水装置3与所述生物滞留池装置4连接,所述生物滞留池装置4置于所述实验土箱2正上方,且所述生物滞留池装置4中的液体可从装置底部渗透至所述实验土箱2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1)有效克服了实际滞留研究面临的占地大、需同步建设地下井、研究周期长的困难;(2)实现装置多功能化,可以分别实现地下水影响研究和生物滞留池系统研究;(3)小型化、集约化有效减少了实验装置总体成本;(4)使用范围广,适用于我国大部分高地下水位地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