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20095C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710085669.5
申请日:2007-03-06
Applicant: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谷和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铰链装置及使用该铰链装置的携带设备。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其能够长期防止在携带电话机的送话侧壳体与受话侧壳体之间产生松动。在被位置固定在受话侧壳体(无图示)上的固定部件(5)的外周面形成与转动轴线(L)平行延伸的平面部(5f)、(5f)。在由金属构成的凸轮部件(8)上形成与转动轴线(L)平行延伸并与平面部(5f)大致接触的平板部(8a)。通过使该平板部(8a)卡合在受话侧壳体的内周面上,而将凸轮部件(8)不可转动地连结在受话侧壳体上。
-
公开(公告)号:CN1318769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03104479.4
申请日:2003-02-17
Applicant: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铰接装置。其第1铰接装置由成圆筒状的本体部(20A)和可以在轴线方向移动且大体不能转动地嵌合在该本体部(20A)内的可动部(20B)构成。在第2铰接部件(30)的和可动部(20B)相对的面上,以分别突出一部分的状态埋设固定球体(71,72)。用树脂成形第2铰接部。用硬度比构成第2铰接部件(30)的树脂高的材质例如钢等金属或者陶瓷构成球体(71,72)和与其滑接的可动部件(20B)。
-
公开(公告)号:CN101033772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85669.5
申请日:2007-03-06
Applicant: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谷和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铰链装置及使用该铰链装置的携带设备。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其能够长期防止在携带电话机的送话侧壳体与受话侧壳体之间产生松动。在被位置固定在受话侧壳体(无图示)上的固定部件(5)的外周面形成与转动轴线(L)平行延伸的平面部(5f)、(5f)。在由金属构成的凸轮部件(8)上形成与转动轴线(L)平行延伸并与平面部(5f)大致接触的平板部(8a)。通过使该平板部(8a)卡合在受话侧壳体的内周面上,而将凸轮部件(8)不可转动地连结在受话侧壳体上。
-
公开(公告)号:CN1439816A
公开(公告)日:2003-09-03
申请号:CN03104479.4
申请日:2003-02-17
Applicant: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铰接装置。其第1铰接装置由成圆筒状的本体部(20A)和可以在轴线方向移动且大体不能转动地嵌合在该本体部(20A)内的可动部(20B)构成。在第2铰接部件(30)的和可动部(20B)相对的面上,以分别突出一部分的状态埋设固定球体(71,72)。用树脂成形第2铰接部。用硬度比构成第2铰接部件(30)的树脂高的材质例如钢等金属或者陶瓷构成球体(71,72)和与其滑接的可动部件(20B)。
-
公开(公告)号:CN1211591C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1805018.2
申请日:2001-11-28
Applicant: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16 , E05D11/1078 , E05Y2900/606 , Y10T16/54028
Abstract: 一种铰链装置及移动电话机。在第一铰链部件2上可沿轴线方向移动且不能转动地连接可动部件6。在第二铰链部件3上不能转动地连接打击部件7。通过螺旋弹簧(图中未表示)使可动部件6与打击部件7接触。在可动部件6和打击部件7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把螺旋弹簧的靠压力转换成使打击部件7转动的转动力的力转换机构(图中未表示)。在第二铰链部件3的外周形成接触凸部32。在打击部件7的外周形成嵌入接触凸部32的接触凹部71。接触凹部71的宽度W2比接触凸部32的宽度W1宽一些,在此范围内打击部件7可以相对第二铰链部件3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401058A
公开(公告)日:2003-03-05
申请号:CN01805018.2
申请日:2001-11-28
Applicant: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C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16 , E05D11/1078 , E05Y2900/606 , Y10T16/54028
Abstract: 一种铰链装置及移动电话机。在第一铰链部件2上可沿轴线方向移动且不能转动地连接可动部件6。在第二铰链部件3上不能转动地连接打击部件7。通过螺旋弹簧(图中未表示)使可动部件6与打击部件7接触。在可动部件6和打击部件7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把螺旋弹簧的靠压力转换成使打击部件7转动的转动力的力转换机构(图中未表示)。在第二铰链部件3的外周形成接触凸部32。在打击部件7的外周形成嵌入接触凸部32的接触凹部71。接触凹部71的宽度W2比接触凸部32的宽度W1宽一些,在此范围内打击部件7可以相对第二铰链部件3转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