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3668116U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20793157.5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与微生物组合式生态沉床,适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和处理,主要包括浮球、沉床框架、生物挂膜盘、沉水植物及植物根部的填料。本实用新型将生物接触氧化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相结合,克服了现有单一人工沉床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沉床上的沉水植物对水体污染物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特点,在沉床上部和下部营造好氧区和厌氧区。上部挂膜盘上的微生物多为好氧型;下部植物种植框内填料上的微生物多为厌氧型。沉床上下形成一个好氧微生物-沉水植物-厌氧微生物的高效水环境生态修复系统,能降解水体中的多种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本实用新型无能耗且对水质、水温、透明度等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03866158U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20269146.1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同心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混合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一次沉淀区、二次沉淀区,混合区连接原水管、进水管、回水管,内设潜污泵,厌氧区上部设置三相分离器,缺氧区与好氧区部分相通,好氧区设置搅拌器、曝气管、悬浮生物填料,一次沉淀区底部设有挡板,二次沉淀区中部布设斜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心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减少构筑物占地面积,降低处理污水的能耗,还能优化出水水质,提高泥水分离速率,实现污泥自动回流,且管理方便、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203639230U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20859815.6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升式内环流组合填料生物反应器,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主要用于低浓度、低碳、高氨氮的营养失衡型污水处理。它包括反应器壳体,所述的反应器壳体内部从下到上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气水混合区、内循环区和出水区,气水混合区由进水管、进气管和砂芯曝气盘组成,在反应器壳体内部的内循环区安装套筒,套筒将内循环区又分为升流区和降流区,在升流区内部填充生物陶粒填料,在降流区内部填充竹丝填料,出水区由溢流堰、排泥阀和出水口组成,套筒的下部安装带有网孔的隔板,在反应器壳体的底部安装放空阀,该反应器由空气泵提供空气,空气扩散装置砂芯曝气盘位于套筒的下部。它的有益效果是,生物陶粒填料和竹丝填料制作成本较低,它们作为生物载体挂膜快;该反应器对低浓度、低碳、高氨氮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同时其内部没有运动元件,易于维护,运行费用低,耗能少。
-
公开(公告)号:CN203976477U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20136640.0
申请日:2014-03-25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别以竹丝、陶粒为滤料的两级生物滤池,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两级生物滤池包括一级滤池和二级滤池,两级滤池下部各为承托层、滤板和集水区。滤板上装有滤头,原水进水管与一级滤池集水区相连,曝气管敷设在各级滤池下部承托层中,出水管与二级滤池集水区相连。两级滤池上部连通,之间设有隔板。二级滤池右上部设置排水槽,反冲洗水经排水槽流至池外。一级滤池中竹丝滤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且表面粗糙易形成好氧厌氧区能稳定释放水溶性有机物,非常适合于污染水体的生物膜异位修复,二级滤池中陶粒滤料含有大量的孔隙,其中的孔和微孔结构对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本两级生物滤池适合异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深度处理二级尾水或一些缺乏碳源的化工废水。具有占地面积少、基建费用省、出水水质好、运行管理简单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3866157U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20268871.7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折流板式厌氧/缺氧/好氧/膜过滤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主要由污水池、单向流式ABR反应器、带搅拌器的上流式缺氧池、上流式好氧池、沉淀池以及上流式微滤膜过滤池等设备组成。19、21两个反应池中填料为弹性填料,21池底中间布置了环形微孔曝气装置,可使水流呈流化状态,让微生物、水流、空气三者充分接触,实现硝化、聚磷和对有机污染物的充分降解。本装置将ABR(厌氧折流板)工艺、生物膜法、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MF(微滤膜过滤)工艺等工艺优点相结合,具有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管理简单、占地面积少、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