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热器与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759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581494.7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彭岫麟

    Inventor: 彭岫麟 陈瑜尧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与其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相叠合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并且沿多个轨迹熔接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以使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在轨迹上相互接合,而形成多个条状接合部;填入高压介质于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以使条状接合部之外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受压力作用而相对远离,并形成被条状接合部分隔的多个管道;形成太阳能选择性涂层于第一板件的外表面上。

    太阳能集热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6701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492173.5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彭岫麟

    Inventor: 彭岫麟 陈瑜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至少一太阳能集热器以及一压力调整模块。太阳能集热器包括一容置箱、密封容置箱的一透光盖板以及多个太阳能集热管。太阳能集热管配置于容置箱内,用以供一传热材料在其内流动,且太阳能集热管的外表面上对应配置有太阳能选择性涂层,用以吸收太阳光的一辐射能,将辐射能转换成一热能,并且将热能传递至流经太阳能集热管内的传热材料。压力调整模块通过调整太阳能集热器的内部气压并控制气流流入或流出太阳能集热器的方向而控制太阳能集热器的热能散失率。

    太阳热能收集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0595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410848407.X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彭岫麟

    Inventor: 彭岫麟 陈瑜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20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其包括核心层、套管及多个支撑鳍片。核心层包括吸热板及隔热板。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及连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部。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及连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分别与第二卡合部嵌合。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热收集流道。套管套设于核心层外以罩覆吸热板以及隔热板。套管为一体成型。支撑鳍片设置于套管内并承靠于核心层与套管之间。

    太阳热能收集器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555375U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420866010.9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彭岫麟

    Inventor: 彭岫麟 陈瑜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热能收集器,其包括核心层、套管及多个支撑鳍片。核心层包括吸热板及隔热板。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及连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部。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及连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分别与第二卡合部嵌合。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热收集流道。套管套设于核心层外以罩覆吸热板以及隔热板。套管为一体成型。支撑鳍片设置于套管内并承靠于核心层与套管之间。

    太阳能收集器以及建筑物的附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285841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677027.X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彭岫麟

    Inventor: 彭岫麟 陈瑜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20 Y02E10/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收集器以及建筑物的附加结构。太阳能收集器包括至少一吸热板以及至少一隔热板;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部;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以及连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分别与第二卡合部嵌合,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热收集流道;吸热板的热传导系数为隔热板的热传导系数的30倍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