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135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29556.8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上料机构的微型智能传感器全自动检测平台,包括台板,所述台板上设置有若干并排的检测室;上料机构,包括电动滑台组、伸缩件、容纳件;所述容纳件包括筒体、检测接头、传感器接头夹持件。本发明中,通过外部输料设备(或手动)将待检测的微型智能传感器放入到筒体中,并且待检测的微型智能传感器的接头和连接线先进入筒体,待检测的微型智能传感器的主体部分后进入主体,传感器接头夹持件夹住待检测的微型智能传感器的接头,并将所述传感器接头插入所述检测接头中,从而完成快速高效上料。上料结构后,电动滑台组和伸缩件同步移动,从而将筒体和待检测微型智能传感器移动到检测室中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8828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90839.9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IPC: G01K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感应精确性校验设备,包括安装单元,包括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板上的控制器,以及设置于安装板上的安装台。壳体单元,包括设置于安装台上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上的退位组件。自锁单元,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固定板组件一、设置于固定板组件一上的夹紧组件、滑动设置于外壳内的升降组件、滑动设置于外壳内壁上的滑动齿组件、设置于外壳内的固定板组件二,以及活动设置于升降组件底端,且滑动设置于外壳内的驱动组件。该温度感应精确性校验设备,将传感器放入外壳内,由夹紧组件对传感器进行初步夹持和自锁,同时滑动齿组件带动升降组件运行,使得升降组件上的零件能够发生转动,进而外壳内部温度保持相同,提高校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1459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65024.2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轮机注油辅助装置,包括储油罐,设置于所述储油罐上的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底部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油罐上的把手,设置于所述把手底部的内腔,设置于所述内腔中的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导向杆底部的泄流槽,设置于所述导向杆底部的锥块,本发明中储油主箱内的油液泄出,从而使得储油主箱内部处于微负压装置,从而挤压储油橡胶管,使其内部的产生更强的压强,便于更好的排出位于其内部的油液,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保证主油箱的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1924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29557.2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绝缘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智能电气量传感器绝缘性能测试设备,包括:基台,基台用于支撑设备并固定其他部件;环境模拟机构,包括若干环境模拟舱,环境模拟舱均位于基台上,环境模拟舱包括进口和出口;驱动机构,包括移动件和承载件,承载件安装于移动件上,承载件用于承载待检测的微型智能电气量传感器,移动件能驱动待检测的微型智能电气量传感器进入和移出环境模拟舱。本发明将待检测的微型智能电气量传感器安装在承载件上,移动件驱动待检测的微型智能电气量传感器通过进口进入环境模拟舱中,在环境模拟舱中进行绝缘性能测试,通过该设置,能够检测微型智能电气量传感器在不同的环境中的绝缘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56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59790.2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侵入式负荷用电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V‑I轨迹特征图像重构的电器运行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基于电器稳态运行时的电压、电流采样数据计算电器的有功、无功功率特征;基于电器稳态运行时的电压、电流采样数据计算电器的稳态V‑I轨迹特征;以被监测区域内电器的有功、无功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基准,对第一步中所得的有功、无功功率特征值进行归一化,使其取值映射到区间[0,1]内;将电器稳态V‑I轨迹特征和映射后的有功、无功功率特征进行组合。该方法实现数值形式的有功、无功功率特征与图像形式的V‑I轨迹特征的融合,提升了方法的解算效率,同时仍保持了原NILM方法的电器辨识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2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145798.3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外部影响因素的用电行为刻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电力负荷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包含外部影响因素在内的用户用电特征体系;建立及求解考虑外部影响因素的用户用电行为聚类模型;刻画用户用电画像。本发明基于已有技术对用户用电行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提供一种考虑外部影响因素的用电行为刻画方法,使得对用户用电行为的刻画更加精细。相比于传统用电行为分析展示方式,本发明提出的展示方式够直观反映用户的多维特征,为电力公司掌握客户用电习性、挖掘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61168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318241.X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F16/29 , G06F16/248 , G06F30/20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灾害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微地形影响的配电设备雨涝淹没风险区域分级方法,包括:S1:根据研究地区历史降雨数据建立极值分布模型,利用极值分布模型计算确定10~50年一遇极值降雨量;S2:收集研究区地理信息数据,并对地理数据进行填洼、转换等处理;S3:结合10~50年一遇极值降雨量和地区的DEM高程数据,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雨涝淹没模拟;S4:根据配电设备的性质,结合GIS软件和城市电子街道图,进行区域风险分级。本发明通过考虑微地形影响的配电设备雨涝淹没风险区域分级方法,有利于提升电网公司的灾害管理水平,最大程度降低暴雨内涝对配电设备的灾害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839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08331.7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113/0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气象灾害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设施雨涝淹没停电风险预测方法及相关装置,首先获取历史数值天气预报降雨数据和实时观测数据,其次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采用获取的数据训练并得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将当前数值天气预报数据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得到最新预报降雨量数据;最后将得到的最新预报降雨量数据导入二维水动力模拟软件,仿真模拟暴雨过程,得到研究地区的暴雨淹没深度图,预测研究区域的配电设施的停电风险等级。本发明弥补了数值天气预报中基于预报员主观经验的不足,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配电设施的暴雨淹没风险,对配电网的运行调度提供更准确的雨涝灾害辅助信息,为预防和应对雨涝灾害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57923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382615.4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N3/126 , G06N7/01 , G06F111/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文水资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贝叶斯时空插值的配电网降雨监测选点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ERA‑5的降雨数据,给出所有待选降雨监测点降雨历史数据;构建一个贝叶斯时空模型,选择Matérn空间核与指数时间核的乘积作为空间‑时间核,在备选监测点中选出多个监测点拟合贝叶斯时空模型,并计算误差;采用遗传算法,从所有的待选点中选取使得误差最小的点,作为最终的降雨监测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8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62652.8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模拟强磁场环境的电力设备工况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包括位于底部的移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件上方的容纳部件,垂直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件上下两侧内的多组检测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检测部件上方一侧的密封部件;以及,固定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件内,且位于多组所述检测部件之间的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上的调节部件。本发明能够对电力设备进行更全面的检测,能够对待检测设备进行稳固的限位固定,同时能够根据待检测设备的尺寸进行夹持限位范围的调整,实现对不同尺寸规格电力设备夹持固定的目的,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