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15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51685.0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不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单相断线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在配电网的配电线路上分别设置若干个检测点;采集各个检测点的线电压幅值信号并形成数据集;对数据集进行小波变换处理得到各个检测点对应的细节系数;将细节系数的绝对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定断线故障;根据超出预设阈值的细节系数确定故障区段位置。检测点包括主干线检测点、分支线检测点以及端点检测点,检测点间隔距离根据线路重要程度和负荷分布设置;采用Haar小波变换进行信号处理阈值取值基于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细节系数。通过小波变换和自适应阈值判定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断线故障的快速精确检测无需遍历网络拓扑结构大幅降低计算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440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45340.4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电阻接地系统潜伏性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故障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电网单相潜伏性接地故障检测困难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建立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潜伏性接地故障仿真模型,获得不同情况下单相潜伏性接地故障和系统不对称事件等会引起中性线零序电流幅值升高的事件对应的中性线零序电流波形;截取中性线零序电流幅值超过整定值处附近波形,通过信号采样模块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形式;将数字信号通过格拉姆角场转换为二维图形;将二维图形给定标签后作为训练数据投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与测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不同事件对应的二维图形进行分类,实现单相潜伏性接地故障与系统不对称事件的区分。
-
公开(公告)号:CN1191652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966576.7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故障点迭代修正的配电网短路故障测距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电网短路故障测距技术领域,解决了故障测距结果不够精确的问题。本发明简化了故障距离的计算过程,通过合理假设将故障距离作为唯一变量建立了简单的测距微分方程,避免了复杂的联立方程组求解,更便于工程应用。而且本发明采用迭代计算方法,不仅简化了计算过程,而且可以纠正假设中带来的误差,通过多次迭代可以确保较高的测距精度。方法适用范围广泛,不仅可用于单相接地故障,也可用于相间短路接地故障,工程应用价值高。此外,本发明采用故障电压变化量计算测距结果,能够消除负荷电流对测距精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计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0131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66572.9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测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零序电压投影量的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及系统,在配电网各线路上设置检测点,采集母线出口处检测点处零序电压并判断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则定位获取故障区段,以故障区段为界将线路上各检测点划分为故障点上游检测点和故障点下游检测点,联立故障点上、下游距母线距离分布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故障点到母线的距离。本发明的方法消除了零序电压相位变化对梯度测距的影响,算法简单且测距可靠性高,适用于多种故障电阻范围,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接地故障。本发明在故障测距的精度、可靠性和实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8279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51686.5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测距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双端电压波形比较的有源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线路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在配电线路上利用二分法设置初始故障点并基于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的电压和电流数据计算初始故障点处的第一电压波形和第二电压波形;采用有向距离算法对比第一电压波形和第二电压波形得到波形差异度;根据波形差异度是否满足预设阈值条件确定初始故障点是否为目标故障点位置;当波形差异度不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基于第一电压波形和第二电压波形的对比结果,利用二分法重新设置故障点位置。本发明通过双端电压波形比较结合二分法逼近解决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测距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841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75154.6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幅值时频矩阵相关系数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涉及故障定位技术领域,包括构建中压电缆潜伏性故障仿真模型;采集故障零序电流并进行分析,得到暂态零序电流录波波形;利用幅值时频矩阵的相似度对所述暂态零序电流录波波形的差异性进行量化;对所述相似度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区段幅值时频矩阵;基于所述处理后的区段幅值时频矩阵和暂态波形相似性特征定位故障区段。本发明通过构建中压电缆潜伏性故障仿真模型,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引入S变换和幅值时频矩阵,实现对暂态零序电流录波波形差异性的精确量化并定位故障区段,解决电缆潜伏性故障持续时间短、故障能量小和故障定位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08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53888.X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耦合的导线触树故障起始时间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模拟试验过程中,试验树木从接触导线到炭化起火过程中的电流短时性波动时间,并设定为波动时间阈值;获取线路中导线的电流有效值,根据电流有效值得到幅值波形曲线,对幅值波形曲线进行中值滤波处理,得到曲线上所有的极值点;计算两个相邻极值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判断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波动时间阈值;当时间间隔大于波动时间阈值时,选取时间间隔的曲线进行线性函数拟合,得到拟合函数,根据拟合函数计算导线触树故障起始时间。实现了对导线触树故障的准确判断和定位,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0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53891.1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案的选择方法及系统包括:分别获取目标配电线路拓扑结构信息、线路历史故障信息和线路负荷信息,基于信息依次选择三种故障测距方案对线路进行故障测距;分别计算三种故障测距方案对线路进行故障测距后线路所有负荷点停电损失的三种减少量;分别计算三种年成本;通过对比第一减少量与第一故障测距方案的年成本的差值、第二减少量与第二故障测距方案的年成本的差值以及第三减少量与第三故障测距方案的年成本的差值确定目标故障测距方案。通过计算三种故障测距方案的负荷点停电损失减少量与年成本的差值来确定成本最低的方案,这样可以实现根据具体配电线路的配置和需求选择最合适测距方案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53887.5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零序电压的故障测距方法及系统包括:在目标配电网各馈线上分别设置若干检测点,并采集各馈线上各检测点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参数;根据参数判断馈线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若发生,则获取故障区段定位,并根据故障区段为界将馈线上各检测点划分为故障点上、下游检测点,获取对应的电压、电流;计算故障点上、下游零序电压对母线处零序电压的相对量,根据电压的相对量分别计算故障点上、下游拟合函数的斜率与常数项,并分别得到故障点上、下游的拟合函数,根据拟合函数计算故障点到母线的距离。能够实现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点的精确定位,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降低停电损失,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91612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45971.6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序电压投影量测距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采集每条馈线的零序电压数据,对故障馈线的故障区段进行定位,并以故障区段为界将该条馈线上的各检测点划分为上游检测点和下游检测点;检测故障上游检测点是否存在分支线,若存在分支线则将该分支线接入点作为故障区段上游的补充检测点;基于补充检测点,根据各检测点的零序电气量分别计算各检测点的零序电压投影量;根据零序电压投影量确定故障点上、下游距母线距离的分布函数,并联立故障点上、下游距母线距离分布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故障点到母线的距离。本发明针对混合线路提出了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在参数准确的情况下混合线路测距有较高的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