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上低阻水比的一体式组合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54859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274731.4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上低阻水比的一体式组合围堰及其施工方法,为袋装砂+钢管桩+内支撑结构形式。一方面,在横断面方向,每一层编织袋分三个彼此独立的格仓并缝制成一个整体,格仓处的编织袋与通长编织袋等强度密缝,不允许出现空洞或脱开情况,以确保编织袋中间被钢管桩割破后左右两部分编织袋依然为各自完整的封闭体。围堰外侧多级抛石反压,编织袋被割破后围堰能够保持整体稳定。另一方面,钢管桩施工后,桩对围堰的变形起到侧向约束作用,外侧袋装砂只能产生沿钢管桩界面的竖向沉降变形,整个围堰体系仍然成立,从而可达到在软土地基上有效减小围堰横断面宽度的目的。

    一种明挖隧道上跨既有涵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91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68770.2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挖隧道上跨既有涵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明挖隧道上跨既有涵洞结构包括:既有涵洞;隧道结构,斜交设置在既有涵洞的上方;若干桩基,承载隧道结构;防护结构,包括放坡模块和支护模块,放坡模块和支护模块相配合限定出隧道结构的范围,放坡模块分别设置在隧道结构与既有涵洞的两个相交处,支护模块相邻于各放坡模块设置在范围内的其余位置。通过局部采用放坡模块,并与支护模块配合围成基坑型式,减小了基坑规模,具有良好的控制地表变形能力,通过由桩基承受隧道结构的竖向荷载,使既有涵洞和新建隧道各自为独立的受力体系,避免了两者的相互影响,保证既有涵洞与新建隧道在完成后长期使用期的安全。

    一种变截面管节沉放定位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6875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952339.5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管节沉放定位系统及方法,包括总传动轮、智能陀螺仪以及安装于变截面沉管管节上的动轮、安装于水下基槽上的水底从动轮及从动轮与水底从动轮之间的系缆传动装置;总传动轮布置于相邻岸边或船上;智能陀螺仪设置于变截面沉管管节上部,实时监测变截面管节浮态;同时向变截面沉管管节内部压载水箱注水进行下沉,下沉过程中通过智能陀螺仪测定变截面沉管管节倾斜姿态,并测定各系缆上应力,通过计算终端得出调节倾斜姿态平衡的各系缆力,并且带动总传动轮转动,使得变截面沉管管节每个位置处的竖向位移一致,实现变截面沉管管节的沉放平衡。本发明对管节的倾斜进行智能化调整。

    一种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9044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724321.X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简化现场工艺试验流程,结合室内岩石落锤试验与数值仿真试验快速确定凿岩工艺参数,有效提高水下重锤凿岩效率的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优选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场地基岩类型选取相应类型的凿岩锤;钻取场地基岩芯样,对基岩芯样开展不同落锤速度的基岩岩石落锤试验;对比基岩岩石落锤试验数值与仿真计算结果,反演生成基岩岩石本构模型参数;开展不同刃角的凿岩锤凿岩试验仿真计算,确定最优凿岩锤刃角;通过岩石塑性损伤体积与落锤速度平方比值,确定最优落锤速度及对应最优落锤高度;开展单点多次凿岩试验仿真计算,确定最优落锤次数。本发明应用于优选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的技术领域。

    一种沉管隧道干坞坞口用临水深支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14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59235.6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干坞坞口用临水深支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坞门、两根L型的坞墩、坞坎、坞门底板以及止水带,两根坞墩的第一直角面之间相对设置,两根坞墩的第二直角面均朝向临岸侧,坞坎设置在两根坞墩的底部之间,坞坎与两根坞墩形成凹形组合面,坞门底板设置在两根坞墩之间且位于坞坎的临岸侧的顶部,坞门底板设置有球型基座和止推装置,坞门设置在坞坎与两根坞墩之间以及位于坞门底板的顶部,坞门的背岸侧贴合在凹形组合面上,止水带布置在坞门的背岸侧以及凹形组合面之间,本发明能够降低坞门的左右两侧承受的水流冲击力,以及降低水流对止水带造成的损害,延长止水带的使用寿命。

    一种变截面管节沉放定位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687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52339.5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管节沉放定位系统及方法,包括总传动轮、智能陀螺仪以及安装于变截面沉管管节上的动轮、安装于水下基槽上的水底从动轮及从动轮与水底从动轮之间的系缆传动装置;总传动轮布置于相邻岸边或船上;智能陀螺仪设置于变截面沉管管节上部,实时监测变截面管节浮态;同时向变截面沉管管节内部压载水箱注水进行下沉,下沉过程中通过智能陀螺仪测定变截面沉管管节倾斜姿态,并测定各系缆上应力,通过计算终端得出调节倾斜姿态平衡的各系缆力,并且带动总传动轮转动,使得变截面沉管管节每个位置处的竖向位移一致,实现变截面沉管管节的沉放平衡。本发明对管节的倾斜进行智能化调整。

    一种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9044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24321.X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简化现场工艺试验流程,结合室内岩石落锤试验与数值仿真试验快速确定凿岩工艺参数,有效提高水下重锤凿岩效率的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优选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场地基岩类型选取相应类型的凿岩锤;钻取场地基岩芯样,对基岩芯样开展不同落锤速度的基岩岩石落锤试验;对比基岩岩石落锤试验数值与仿真计算结果,反演生成基岩岩石本构模型参数;开展不同刃角的凿岩锤凿岩试验仿真计算,确定最优凿岩锤刃角;通过岩石塑性损伤体积与落锤速度平方比值,确定最优落锤速度及对应最优落锤高度;开展单点多次凿岩试验仿真计算,确定最优落锤次数。本发明应用于优选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的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