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6060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1911212321.7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线纹香茶菜的ISSR‑SCAR引物、试剂盒、鉴定方法及应用,涉及分子标记与药材鉴定技术领域。ISSR‑SCAR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上游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和延伸碱基作为SCAR分子标记。ISSR‑SCAR引物可以特异性的对线纹香茶菜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具有特异性好、稳定性好的优点,可以快速的鉴定线纹香茶菜,可以避免因居群间的多样性而导致假阳性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31002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3741.6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材干燥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步骤:对待测药材样本以LC‑MS/MS检测其内源激素的含量;内源激素为脱落酸葡萄糖酯、茉莉酸、氧化戊烯基环戊烷己酸和水杨酸中的一种;判断步骤:通过内源激素的含量判断药材的干燥方式为日晒夜闷或烘干;药材干燥的检测方法应用于药材干燥方式的判断;该方法基于内源激素评测可以得知药材的干燥方式,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30528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416714.6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N9/88 , C12N15/60 , C12N15/82 , C12N15/70 , C12N1/21 , C12N15/11 , C12Q1/6895 , A01H5/12 , A01H6/50 , C12R1/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广藿香烯醇化酶PcENO3在制备调节广藿香醇生物合成产品中的应用。本申请首次发现广藿香烯醇化酶PcENO3是广藿香醇合酶的互作蛋白,且证明该广藿香烯醇化酶PcENO3与广藿香醇合成酶PcPTS相互作用,能有效提高PcPTS的体外酶催化活性和广藿香醇的含量。该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生物学功能验证对于互作蛋白在调节广藿香醇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特别是对于通过自身代谢途径或酵母发酵工程等广藿香醇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08411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95851.4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广东农垦热带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橡胶树中小苗套种广藿香的方法,包括:将橡胶地开垦;在开垦后的橡胶地挖穴、施基肥;将橡胶树定植;在橡胶树行间施肥、起垄;在垄面安装水肥装置,并在垄面覆膜;将广藿香定植在穴中间;利用水肥装置对橡胶树及广藿香进行水肥管理。本申请通过充分利用橡胶树中小苗林所剩土地空间和高度空间,实现了橡胶树中小苗林的立体化利用。本申请通过套种试验,在橡胶树中小苗行间套种广藿香组培苗,种植广藿香组培苗(1300-1600)株/亩,亩产量可达800千克以上,橡胶苗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因此,本申请的橡胶树中小苗套种广藿香的方法能提高橡胶树中小苗林的土地利用率,能显著增加橡胶树中小苗林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7761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454161.8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对多个家蚕品种具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及其在僵蚕生产中的应用,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KW1菌株,于2024年7月3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4922。本发明利用KW1菌株的孢子混悬液(含孢量为1×106个/mL)接种多个品种的健康家蚕五龄蚕,僵死率均在97.1%~99.5%。而且在进行大规模生产僵蚕时,僵死率仍高达96%,所得僵蚕平均体长4.3±0.495cm、平均直径6.8±0.703mm,单条僵蚕的最大重量可达1.14g,平均重量为0.88±0.109g(相当于平均万条僵蚕重8.8kg)僵蚕各项指标如浸出物、总灰分、水分等均符合并显著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的标准,表明KW1菌株在高品质僵蚕的大规模规范化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7526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14403.X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适用于规模化生产高品质僵蚕的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为球孢白僵菌KW2菌株,于2024年11月1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5502。利用KW2菌株生产僵蚕,僵化后家蚕颜色为桃红色,然后逐渐褪色,这有助于僵蚕的高效拣选,能更好控制僵蚕品质并降低人工成本,非常适合僵蚕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僵蚕表面菌丝油润厚重,孢子粉较少,利于生产环境管理和人员健康。而且所述KW2菌株对家蚕僵死率达到100%,且僵蚕呈圆柱形,品质高,各项指标如水分等均符合标准;而且白僵菌素和草酸铵的含量较高,药用价值高。KW2菌株在提高高品质僵蚕的大规模安全生产效率上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5562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076783.8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溪黄草的分子鉴定试剂盒及鉴定方法。本发明利用ISSR标记以及扩增所得测序结果,设计筛选得到了一对可特异性检测溪黄草的ISSR‑SCAR标记引物,并在此标记引物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溪黄草的分子鉴定试剂盒及鉴定方法,可避免因居群间的多样性而导致假阳性的发生,适于对溪黄草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6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94287.3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化橘红品种鉴别的分子标记及鉴定方法,本申请提供了基于不同品系化州柚1,2RhaT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密叶类(密叶正毛和密叶红肉)品系化橘红相较于黄龙等品系存在两个插入片段,开发了检测密叶类化橘红和其他品系化橘红的InDel分子标记引物组和鉴定方法。该InDel分子标记引物组通过普通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即可快速、特异、灵敏、简便的区分出密叶类化橘红和其他化橘红品系,可应用于密叶类化橘红与其他品系化橘红之间的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12670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273862.7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1B9/0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提高广藿香挥发油得率的方法,包括:将采收后的广藿香进行低温处理;对低温处理后的广藿香进行恒温烘干;对恒温烘干后的广藿香进行挥发油提取。所述采收后的广藿香为广藿香的地上部分。所述低温处理的温度为4-15℃。所述低温处理的时间为12-24小时。所述恒温烘干的温度为38-55℃。进行恒温烘干时,自动称量广藿香的重量,烘干至广藿香重量恒定为止。所述挥发油提取采用水蒸馏法。将采收后的广藿香进行低温处理,有助控制抑制相关酶的活性,使得酶、激素、MicroRNA等核酸分子的活性在低温下得到抑制,起到稳定内源激素和核酸分子的作用,减少挥发油的分解转化和消耗;低温处理后结合恒温烘干处理,控制减少挥发油的挥发,从而提高挥发油得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55626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76783.8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溪黄草的分子鉴定试剂盒及鉴定方法。本发明利用ISSR标记以及扩增所得测序结果,设计筛选得到了一对可特异性检测溪黄草的ISSR‑SCAR标记引物,并在此标记引物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溪黄草的分子鉴定试剂盒及鉴定方法,可避免因居群间的多样性而导致假阳性的发生,适于对溪黄草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