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系统、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824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0121175.7

    申请日:2023-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其中,该热泵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和流向切换模块。冷媒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第一压缩缸设置第一排气口和第一回气口,第二压缩缸设置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回气口,第二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回气口与第二换热器连接,流向切换模块以第一位置运行时,第二管路与第二回气口连通且第一排气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流向切换模块以第二位置运行时,第二位置对应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二回气口连通。本发明旨在提高空调器在不同场景下的换热效果。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热泵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7136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53408.5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热泵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其中,该热泵系统中,压缩装置、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补气过冷单元和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补气过冷单元通过补气支路与压缩装置的补气口或二级压缩吸气口连通,喷液支路的一端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补气过冷单元之间或连接在室外换热器与补气过冷单元之间,喷液支路的另一端与补气支路连通,补气支路设置补气阀,喷液支路设置喷液阀,该方法包括:控制热泵系统制热运行,获取热泵系统的第一状态参数;当第一状态参数满足补气增焓条件时,控制补气阀开启并获取热泵系统的第二状态参数;当第二状态参数满足喷液条件时,控制喷液阀开启。本发明旨在提高系统能效同时保证压缩装置运行可靠性。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799240U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20950026.1

    申请日:2024-04-30

    Inventor: 旷文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器,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第三换热组件、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并控制第二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三换热组件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冷凝放热,另一者蒸发吸热,且通过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的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三换热组件的工作状态可在冷凝放热或者是蒸发吸热之间切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三换热组件可以在冷凝放热或者是蒸发吸热之间交替工作,从而实现室外制热除霜同时,室内不间断制热。

    制冷系统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22210864U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20791654.X

    申请日:2024-04-16

    Inventor: 刘群波 旷文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和空调器,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排气口和第二吸气口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驱动滑片移动使第一高压腔和第一低压腔实现隔开和导通中的一个;第一阀口与排气口连通,第二阀口与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三阀口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连通;室内换热器与第二阀口和室外换热器连通,室外换热器与第四阀口连通;弹性件驱动滑片移动以使第一高压腔和第一低压腔实现导通和隔开中的另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能够实现对压缩机容积的变换,提升能力能效,确保更节能,且能够高效运行,实现更高负荷工况。

    换热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21036260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510024.9

    申请日:2023-0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回热罐。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四通阀具有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和第四口,第一口与排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与第二口连通;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三口连通;回气口处连接有第一管,第四口处连接有第二管,第一管和第二管伸入回热罐内,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和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之间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具有换热部,换热部设于回热罐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系统,换热系统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较高,空调器的能效较高,且可以避免压缩机出现液击问题。

    室外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21923728U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20277738.1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室外换热器本体,室外换热器本体包括位于室外换热器背风侧的内排换热管、位于室外换热器迎风侧的外排换热管和位于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之间的至少一排中间排换热管,室外换热器本体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冷凝支路,每个冷凝支路包括换热支路和过冷支路,多个冷凝支路中的至少一个被构造成第一冷凝支路,第一冷凝支路的换热支路还流经外排换热管,第一冷凝支路的换热支路与位于室外换热器高度方向两端的两个冷凝支路的换热支路间隔设置,制冷时,制冷剂由换热支路流向过冷支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气流的温差较小,换热效率较高。

    制冷系统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22210863U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20791630.4

    申请日:2024-04-16

    Inventor: 刘群波 旷文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和空调器,制冷系统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驱动滑片移动使第一高压腔和第一低压腔实现隔开或导通;第一阀口与排气口连通,第三阀口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一通道连通,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连通;室内换热器与第二阀口和室外换热器连通,室外换热器与第四阀口连通;第一连通支路与第三阀口、第一排气口、第二通道和第二吸气口连通,第一连通支路上设有控制阀;弹性件驱动滑片移动使第一高压腔和第一低压腔实现导通或隔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能够实现对压缩机容积的变换,提升能力能效,确保更节能,且能够高效运行,实现更高负荷工况。

    制冷系统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22210862U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20791621.5

    申请日:2024-04-16

    Inventor: 刘群波 旷文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和空调器,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排气口和第二吸气口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驱动滑片移动使第一高压腔和第一低压腔实现隔开和导通中的一个;第一阀口与排气口连通,第三阀口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连通,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可选择的与排气口和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通;室内换热器与第二阀口和室外换热器连通,室外换热器与第四阀口连通;弹性件驱动滑片移动使第一高压腔和第一低压腔实现导通和隔开中的另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能够实现对压缩机容积的变换,提升能力能效,确保更节能,且能够高效运行,实现更高负荷工况。

    室外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21923727U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20277728.8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室外换热器本体,室外换热器本体包括位于室外换热器背风侧的内排换热管、位于室外换热器迎风侧的外排换热管和位于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之间的至少一排中间排换热管,室外换热器本体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冷凝支路,每个冷凝支路包括换热支路和过冷支路,多个冷凝支路的多个换热支路沿室外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与位于第一端的换热支路连接的至少部分过冷支路位于第二端,与位于第二端的换热支路连接的至少部分过冷支路位于第一端,制冷时,制冷剂由换热支路流向过冷支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气流的温差较小,换热效率较高。

    室外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21923726U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20273720.4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室外换热器本体,室外换热器本体包括位于室外换热器背风侧的内排换热管、位于室外换热器迎风侧的外排换热管和位于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之间的至少一排中间排换热管,室外换热器本体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冷凝支路,每个冷凝支路包括换热支路和过冷支路,换热支路均流经部分内排换热管和部分中间排换热管,过冷支路流经部分外排换热管,多个换热支路沿室外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位于第一端最端部和/或第二端最端部的换热支路还流经外排换热管,制冷时,制冷剂由换热支路流向过冷支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流出的气流的温差较小,换热效率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