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46140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1268355.8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褪黑素在提高甘蔗糖分中的应用。在甘蔗工艺成熟早期,于甘蔗叶面喷洒褪黑素或含有褪黑素的产品,可以促进甘蔗糖分累积,提高蔗糖分,使甘蔗提早成熟,从而提早收获,拓宽了褪黑素的应用范围,同时,褪黑素安全无毒害,不会对甘蔗及其它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影响甘蔗产量,产品成本较低,用量少,用无人机进行喷施,省时省力,方便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25318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10258527.7
申请日:2019-04-01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旱叶面肥,包括海藻活性物质混合液30份~50份,营养元素组合液20份~35份,壳寡糖5份~10份,复合氨基酸7份~13份,黄腐酸3份~7份,表面活性剂5份~10份;其中营养元素组合液通过家禽类动物提取部分羽毛,通过清水洗净烘干粉碎后分为重量相等的若干份,每份加入7~8倍重量的5mol/L~10mol/L硫酸溶液,置于微波炉中微波消解60分钟,微波消解液进行均匀搅拌,搅拌过后静止沉淀过滤得到消解清液,往消解清液依次添加10份~20份硫酸铜、10份~20份硝酸铵与10份~20份硫酸亚铁,通过加入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将pH值调节至6.0~7.0之间,得出复合溶液,并进一步添加茶麸、烟草末、海带渣混合,投入到发酵池中,加适量水使发酵堆含水量控制为40~50份,堆肥发酵20~30天,待充分腐熟后取出得出营养元素组合液。
-
公开(公告)号:CN110199643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606376.X
申请日:2019-07-06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IPC: A01C21/00
Abstract: 一种确定甘蔗田磷肥施用量的方法,采用以下方法确定:1)选点及施肥处理,在蔗区选取数十个试验点,用四个不同施磷方案进行处理:2)样品采集与测定;3)采用双直线、线性-平台和米切里西三种模型来模拟作物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甘蔗的速效磷农学阈值为22.9mg kg-1;4)综合产量反应、磷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分析确定蔗区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适宜范围22.9-50mg kg-1;5)对于速效磷含量接近磷素农学阈值的土壤,确定推荐施磷量120kg P2O5/ha。本发明确定甘蔗田适宜的磷肥施肥量对于指导甘蔗生产和磷肥高效利用以及避免造成有限磷矿资源的浪费以及较大环境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69233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911209366.9
申请日:2019-12-01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IPC: A01C21/00
Abstract: 一种提高红壤区果蔗磷肥利用效率的方法,采用以下方法确定:1)选点及施肥处理,在红壤区选取试验点,分别用以下四个不同施磷方案进行处理:P0:按当地习惯施磷量减量施磷100%;P1:按当地习惯施磷量减量施磷50%;P2:按当地习惯施磷量20%和P3:按当地习惯施磷量不进行减量;处理时同时施用氮肥和钾肥,其中氮肥采用尿素,钾肥采用氯化钾,二者的用量同样按当地习惯施肥量确定;2)样品采集与测定;3)经测定和计算得出,P2处理下能保证果蔗的高产、磷肥的高效利用以及土壤基础养分的充分利用。本发明确定红壤区果蔗最佳磷肥的施肥量,能保证投入的磷肥和土壤基础磷养分得到高效率的利用。以此指导红壤区果蔗生产,因地制宜,提高果蔗的产量,并避免造成有限磷矿资源的浪费以及较大环境污染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69233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209366.9
申请日:2019-12-01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IPC: A01C21/00
Abstract: 一种提高红壤区果蔗磷肥利用效率的方法,采用以下方法确定:1)选点及施肥处理,在红壤区选取试验点,分别用以下四个不同施磷方案进行处理:P0:按当地习惯施磷量减量施磷100%;P1:按当地习惯施磷量减量施磷50%;P2:按当地习惯施磷量20%和P3:按当地习惯施磷量不进行减量;处理时同时施用氮肥和钾肥,其中氮肥采用尿素,钾肥采用氯化钾,二者的用量同样按当地习惯施肥量确定;2)样品采集与测定;3)经测定和计算得出,P2处理下能保证果蔗的高产、磷肥的高效利用以及土壤基础养分的充分利用。本发明确定红壤区果蔗最佳磷肥的施肥量,能保证投入的磷肥和土壤基础磷养分得到高效率的利用。以此指导红壤区果蔗生产,因地制宜,提高果蔗的产量,并避免造成有限磷矿资源的浪费以及较大环境污染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23357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0254718.6
申请日:2019-03-31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土壤调理剂,其由海藻渣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加入碳化蔗渣、碳化蔗叶、骨炭、糖厂滤泥、硅钾肥和凹凸棒土通过干燥、粉碎、搅拌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本发明利用海藻渣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加入碳化蔗渣、碳化蔗叶、骨炭、糖厂滤泥、硅钾肥和凹凸棒土制成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的解决土壤由于常年使用化学肥料和酸雨沉降造成的土壤酸化及其它类型的酸化问题,避免了蔗渣、蔗叶、糖厂滤泥等废弃物填埋后浪费资源,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的效果,该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可补充钾、钙、镁等土壤营养元素,可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46140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68355.8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褪黑素在提高甘蔗糖分中的应用。在甘蔗工艺成熟早期,于甘蔗叶面喷洒褪黑素或含有褪黑素的产品,可以促进甘蔗糖分累积,提高蔗糖分,使甘蔗提早成熟,从而提早收获,拓宽了褪黑素的应用范围,同时,褪黑素安全无毒害,不会对甘蔗及其它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影响甘蔗产量,产品成本较低,用量少,用无人机进行喷施,省时省力,方便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046727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96471.0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IPC: C02F3/34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酸菌LS-1的新应用以及用于修复砷污染的试剂盒及其应用。该新应用为食酸菌LS-1在修复砷污染中的应用,在厌氧条件下,将食酸菌LS-1加入砷污染物中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食酸菌LS-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555。本发明研究发现食酸菌LS-1具有在厌氧条件下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的能力,三价砷的生物可利用性、移动性远远高于五价砷,因而通过这样处理可以提高砷在环境中的活性,有利于后续将三价砷清除或再利用。本发明提出的将食酸菌LS-1应用在砷污染治理中,可以使得五价砷被还原为三价砷以更容易被富集吸收,因而在修复砷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46727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0796471.0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IPC: C12N1/2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酸菌LS‑1的新应用以及用于修复砷污染的试剂盒及其应用。该新应用为食酸菌LS‑1在修复砷污染中的应用,在厌氧条件下,将食酸菌LS‑1加入砷污染物中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食酸菌LS‑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555。本发明研究发现食酸菌LS‑1具有在厌氧条件下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的能力,三价砷的生物可利用性、移动性远远高于五价砷,因而通过这样处理可以提高砷在环境中的活性,有利于后续将三价砷清除或再利用。本发明提出的将食酸菌LS‑1应用在砷污染治理中,可以使得五价砷被还原为三价砷以更容易被富集吸收,因而在修复砷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19964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0606376.X
申请日:2019-07-06
Applicant: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IPC: A01C21/00
Abstract: 一种确定甘蔗田磷肥施用量的方法,采用以下方法确定:1)选点及施肥处理,在蔗区选取数十个试验点,用四个不同施磷方案进行处理:2)样品采集与测定;3)采用双直线、线性‑平台和米切里西三种模型来模拟作物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甘蔗的速效磷农学阈值为22.9mg kg‑1;4)综合产量反应、磷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分析确定蔗区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适宜范围22.9‑50mg kg‑1;5)对于速效磷含量接近磷素农学阈值的土壤,确定推荐施磷量120kg P2O5/ha。本发明确定甘蔗田适宜的磷肥施肥量对于指导甘蔗生产和磷肥高效利用以及避免造成有限磷矿资源的浪费以及较大环境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