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18722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83408.0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01N3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水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依次通过数据库、数据采集端、网关接收来自在线仪表所监测的进水实时数据,该在线仪表设置在进水端;输入仿真条件,根据仿真条件以及进水实时数据处理得到若干个虚拟仪表的设置点分别所对应的水质仿真结果;将该水质仿真结果通过数据库发送至仿真显示端,以使仿真显示端将水质仿真结果通过预设形式进行显示。本发明以水质指标的仿真结果代替实体仪表的监测结果,弥补因实体仪表数量不足或故障损坏带来的监测空白,从全局层面了解和掌握工艺的实时状况和动态变化,发现并诊断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工艺控制和优化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04607814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20309370.3
申请日:2015-05-13
Applicant: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尾水提标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粗栅格池、细栅格池、沉砂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和消毒出水池,中间水池和消毒出水池之间还依次连通有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池和用于去除悬浮固体的滤网式过滤器,曝气生物滤池的入水口与中间水池的出水口相连,滤网式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消毒出水池的入水口相连;滤网式过滤器的滤网精度为5~20um,流量为5~15m3/h。本实用新型能使提标处理后的尾水能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体要求,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201942599U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20057365.X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A/A/O微曝氧化沟和沉淀池、污泥回流泵站,所述A/A/O微曝氧化沟依次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组成,所述的A/A/O微曝氧化沟和沉淀池、污泥回流泵站构成一双层壁筒状池体,所述的A/A/O微曝氧化沟及污泥回流泵站位于双层壁筒状池体的筒底与双层壁之间构成的环形池内,所述沉淀池为筒底与内侧壁构成的圆形池。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部分池体共用,其投资小、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01942600U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20057377.2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污泥回流泵站、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和沉淀池构成三层壁筒状池体,三层壁筒状池体具有筒底、内壁、中间壁和外壁;好氧池为外壁和中间壁并与筒底构成的外侧圆环状池;缺氧池为内壁和中间壁并与筒底构成的中间圆环状池;沉淀池为筒底与内侧壁构成的圆形池;厌氧池和污泥回流泵站构成双层壁筒状池体,该双层壁筒状池体位于所述三层壁筒状池体的外部,厌氧池为双层壁筒状池体的筒底与双层壁构成的环形池,污泥回流泵站为双层壁筒状池体的筒底与双层壁的内侧壁构成的圆池。本实用新型实现部分池体共用,其投资小、占地面积小。
-
公开(公告)号:CN204607813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20309366.7
申请日:2015-05-13
Applicant: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尾水提标深度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粗栅格池、细栅格池、沉砂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和消毒出水池,中间水池和消毒出水池之间还依次连通有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池和超滤间,曝气生物滤池的入水口与中间水池的出水口相连,超滤间的出水口与消毒出水池的入水口相连。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且施工建造快,运行管理方便,而且使用寿命长,出水水质优,能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要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