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326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99033.X

    申请日:2024-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炭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包括传送筒,传送筒一端形成有进料口,另一端形成有出料口,传送筒设有用于对物料进行传送的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用于将物料自进料口处传送至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连接有处理壳体,处理壳体外壁处设有切块机构及压实机构,压实机构用于将物料位于处理壳体处压实,切块机构用于物料位于处理壳体处切块;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收集盘,收集盘处放置有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用于检测物料的特性。通过上述构造,生物炭能够被处理成相同大小的块状生物炭,这使得在检测过程中所获取的实验结果能够较为精确。

    基于生物炭的污水中除草剂的净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28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1002294.2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生物炭的污水中除草剂的净化处理方法,具体为:在生物炭上固定共存菌得到菌落生物炭,将含有除草剂的污水进行过滤沉淀处理为过滤污水;利用共存菌对温度敏感的特性,实时监测获取过滤污水中pH值的监测序列中的稳定温度值,并将过滤污水的温度维持在稳定温度值,从而去除过滤污水中的除草剂。本发明充分发挥生物炭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共存菌的协同降解与相互弥补的作用;利用生物炭上固定共存菌在对温度敏感性,既避开了当温度过低时不利于共存菌的生长,也避开了当温度过高时,共存菌生长过快,很快入衰退期的两种情况能够消除掉pH值、温度波动造成的对共存菌的生物活性的影响。

    一种生物炭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1789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63757.2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农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炭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炭基肥料,包括:生物炭、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镁、土壤调理剂和黏土矿物。本申请还公开了生物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生物炭、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镁和土壤调理剂混合,依次烘干和粉碎,得到混合物;步骤2、将所述混合物与黏土矿物混合,造粒后得到生物炭基肥料。本申请提供了所述生物炭基肥料在治理酸化土壤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中的应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既能治理污染土壤又适用于作物的生物炭基肥料,解决现有生物炭基肥料功能单一,无法适用于多种作物和改良土壤的技术缺陷。

    一种水稻秸秆改性生物炭的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0401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87907.4

    申请日:2025-01-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水稻秸秆改性生物炭的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具体为:首先在流化床进水处布置流量传感器,读取进水流量,从流化床的曝气装置实时获取曝气速率,然后当进水流量的变化率超出阈值则进行自适应曝气速率调节干预;其中自适应曝气速率调节干预的过程包括:通过进水流量和曝气速率构建曝气适应模型获得适应配对量;根据适应配对量控制曝气速率。动态地量化在采用水稻秸秆改性生物炭构造的流化介质颗粒在养殖尾水处理时,由于进水流量变化与曝气速率过渡引起流化介质颗粒崩坏的发生风险,防止由于曝气过度或者水流量激增导致水稻秸秆改性生物炭构造的流化介质颗粒被击碎,提高流化床的运行质量和适用寿命。

    一种对富磷生物炭覆盖的动态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5285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25192.1

    申请日:2024-07-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采集、机器视觉分析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对富磷生物炭覆盖的动态规划方法,具体为:通过多光谱相机对富磷生物炭待覆盖区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采集图像序列;再对采集图像序列进行预处理,获得处理光谱图像;然后根据处理光谱图像分析并计算施放富磷生物炭发生的低转化风险;最后结合所得低转化风险对待覆盖区域中的风险区域进行预警。通过量化富磷生物炭在选定区域中低效率转化问题的相对风险;对选定区域内的富磷生物炭动态施放提供了真实有效的评定数据基础,提高富磷生物炭在实际农业生产的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本方法具有高效率的特点,操作难度和复杂度降低使得其应用效率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