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3501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36376.1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直换流阀测试系统的电容电压平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桥臂电压参考值,生成第一电压控制脉冲,驱动被测桥臂的子模块半导体开关器件,以确保其电容电压接近实际系统的电容电压。对被测桥臂和辅助桥臂的电容电压进行采样,得到采样结果;其中,被测桥臂和辅助桥臂之间反向串联,被测桥臂和辅助桥臂中分别包含多个相同数量的柔直换流阀子模块;根据采样结果,对第一电压控制脉冲的脉宽进行调整,得到第二电压控制脉冲,基于第二电压控制脉冲调整辅助桥臂子模块的电容电压,以使辅助桥臂的子模块的电容电压平衡。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使得测试电流工况与被测的子模块的电压工况解耦,进而实现更为精准的工况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90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1244191.7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M7/483 , H02M7/5387 , H02M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对称配置的MMC子模块,所述非对称配置的MMC子模块应用于逆变工况下;非对称配置的MMC子模块的上桥臂包括第一IGBT模块和第一FRD模块,第一IGBT模块包括m个并联连接的IGBT芯片,第一FRD模块包括n个并联连接的FRD芯片;其中,m、n为正整数,且m j。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MMC子模块配置不同的上桥臂和下桥臂的芯片数量,能够有效降低芯片平均结温,从而降低MMC子模块的温度,继而降低其失效概率,提高了MMC子模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2446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40390.X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极管换流器的低谐波海上风电送出装置、设备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风电送出模块、第二风电送出模块、第一风电场、第二风电场和阻波支路;第一风电送出模块包括第一变压换流模组,第一变压换流模组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一换流器,第二风电送出模块包括第二变压换流模组,第二变压换流模组包括第二变压器和第二换流器;阻波支路连接至第一换流器和第二换流器之间,阻波支路用于形成高阻抗,以减小第一换流器和第二换流器输出端的谐波电流。该二极管换流器的低谐波海上风电送出装置通过配置直流侧的阻波支路减小直流侧谐波电流,解决二极管换流器拓扑的谐波大的问题,从而降低二极管输电送出工程的体积和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7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36694.3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单元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包括:依次获取储能电站的各储能单元对应的电池特性;根据电池特性,计算各储能单元的充电能力和放电能力;根据总功率判断各储能单元的状态,若各储能单元的状态为充电状态,则计算各储能单元的充电能力,并建立充电功率损耗优化模型;迭代求解充电功率损耗优化模型,直到各储能单元的充电功率分配因子满足各自对应的充电功率约束条件和总充电功率分配权重约束条件,停止迭代,输出各储能单元的第一充电功率分配因子;根据第一充电功率分配因子,依次更新各储能单元的第一荷电状态,并为各储能单元进行充电功率分配。本发明能够降低储能系统的功率损耗,延长储能电池寿命,提高储能单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78718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40366.4
申请日:2016-12-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3/0006 , H02J13/00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控终端及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控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配电网配电变压器检测装置无法进行实时保护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检测装置、数据处理模块、保护装置;通过检测装置采集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参数;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检测所述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参数是否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若是,则通过所述保护装置对所述配电变压器断电,实现了配电变压器的在线监测和保护控制,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网配电变压器检测装置无法进行实时保护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控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72484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540305.6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支撑轴芯、第一卷绕部、温度抑制部以及第二卷绕部;所述第一卷绕部卷绕设置在所述支撑轴芯外,所述温度抑制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卷绕部外,所述第二卷绕部卷绕设置在所述温度抑制部外;所述主体外部包覆设置有绝缘层,所述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电极引出线。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温度抑制部能够对第一卷绕部以及第二卷绕部整体进行降温处理,便捷快速有效地抑制薄膜电容器的温升,提高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117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1282.8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中式全能型静止同步机的SOC均衡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集中式全能型静止同步机的储能系统充放电双环控制策略,其由功率外环与电流内环组成,通过将SOC均衡控制加入功率外环,实现储能系统的SOC均衡控制,该控制策略实施简单,适用性强,可以提高全能型静止同步机内部储能电池容量利用率,在工程设计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本发明SOC均衡控制方法通用性强,理论上该SOC均衡控制策略适用于多种含电池的储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56131.8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F1/6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流量检测的时差补偿方法及系统,对待测物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号,将检测信号分别发送给FPGA模块和时差识别模块,控制FPGA模块接收到检测信号,当FPGA模块所述检测信号时同步发送延时信号至时差识别模块;控制时差识别模块接收检测信号,对检测信号进行比较输出时差信号至复位模块,以复位模块进行充电;控制时差识别模块接收延时信号,对延时信号进行比较输出置低信号至复位模块,以使复位模块放电输出差分信号至时差模块;控制时差模块将差分信号转换为时差数据并发送给FPGA模块;控制FPGA模块根据检测信号与时差数据获得时差信息。通过以上方法,本发明可以精确检测超声波采样时间变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0088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85967.3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67 , G01R31/3842 , G01R31/39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SOC和SOH联合估计方法及装置,通过基于锂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电流数据、在上一时刻的SOC值和SOH值,确定锂电池在当前时刻的先验SOC估计值;基于先验SOC估计值,结合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模型参数与SOC值和SOH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输出电压;利用输出电压与锂电池的测量电压之间的优化模型,确定锂电池在当前时刻的SOH最优估计值;利用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根据SOH最优估计值,计算锂电池在当前时刻的后验SOC估计值。本申请充分考虑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以进一步提升估计精度,而且更加简单易实现,且计算量小,更适合锂电池的实时在线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0502194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389210.9
申请日:2015-07-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广州市仟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1R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线对接环网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待测交流电源系统零线上以通断交替变化的方式对地加上交流信号;分别对第一和第二待测交流电源系统的零线进行电流信号测量,得到第一和第二待测电流信号;判断第一待测电流信号和第二待测电流信号是否呈相同的变化规律,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第一待测交流电源系统与第二待测交流电源系统之间发生零线对接环网故障,发出警告信号;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判定第一待测交流电源系统和第二待测交流电源系统均正常工作。本发明具有实现简单、能及时判断出零线对接环网故障的优点,使得工作人员能快速响应进行故障处理,大大提高交流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