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动态网络等值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3693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25577.1

    申请日:2014-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网络等值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自下而上的等值过程确定,自上而下的等值过程确定,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确定和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确定。自下而上的等值过程的等值特性界定了故障元素对上游母线的影响;自上而下的等值过程的等值特性界定了故障元素对下游母线和负荷点的影响;给出了任一节点的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而求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本发明对配电网进行简化,使计算量显著减少,而且能确定任一节点可靠性主要来源于上游还是下游,为配电网强化电网结构,优化投资配置提供量化依据。此外,本发明突破了理论探讨的层面,使其能便捷地应用于实际大型配电系统中。

    一种基于元件传递特性的配电网可靠性快速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2767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410619782.7

    申请日:201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元件传递特性的配电网可靠性快速评估方法;该方法先可靠性指标逆流传递过程考虑了下游故障对上游负荷的停电影响,顺流传递过程考虑了上游故障对下游负荷的停电影响。在逆流传递过程中,先将支线的可靠性指标传递到馈线上,再从馈线末端开始传递至上一级馈线中。在顺流传递中,通过保护元件的逐级传递,将不同保护元件的操作时间计入可靠性指标当中。结合此两种等值过程则可得到系统中每一点的可靠性指标。该方法考虑了保护元件的不可靠动作率,实现了可靠性指标的全网络传递。本发明采用了集中分类传递的方式,实现了指标的全网络传递,当馈线越多或越长时,效果越明显。

    一种基于元件传递特性的配电网可靠性快速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276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19782.7

    申请日:201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元件传递特性的配电网可靠性快速评估方法;该方法先可靠性指标逆流传递过程考虑了下游故障对上游负荷的停电影响,顺流传递过程考虑了上游故障对下游负荷的停电影响。在逆流传递过程中,先将支线的可靠性指标传递到馈线上,再从馈线末端开始传递至上一级馈线中。在顺流传递中,通过保护元件的逐级传递,将不同保护元件的操作时间计入可靠性指标当中。结合此两种等值过程则可得到系统中每一点的可靠性指标。该方法考虑了保护元件的不可靠动作率,实现了可靠性指标的全网络传递。本发明采用了集中分类传递的方式,实现了指标的全网络传递,当馈线越多或越长时,效果越明显。

    一种面向变电站的二次直流电源丢失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7546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10371778.8

    申请日:2015-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变电站的二次直流电源丢失判别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内容:在区域电网内以变电站为对象配置信号采集装置以及判别装置;信号采集装置与判别装置均采用通信小室的通信电源供电,与变电站二次直流电源相互独立;信号采集装置收集各变电站的二次直流失电接点以及既有的线路光纤纵联保护装置的通道异常接点,并通过通信网络送给判别装置;判别装置收到变电站的二次直流失电接点以及既有的线路光纤纵联保护装置的通道异常接点后,采用与逻辑判别为变电站二次直流电源丢失。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变电站二次直流电源丢失的判断,为后续相应的保护和控制策略提供决策依据,快速将故障隔离,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网企业班组工作负载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746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76914.7

    申请日:2014-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企业班组工作负载量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模型层次结构;获取模型输入指标;计算各模型输入指标的百分制数据;根据百分制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工作负载量化模型得到每项计划的工作负载得分。本发明的一种电网企业班组工作负载量化方法,通过对电网企业各项计划的工作负载的量化,得到每项计划的工作负载得分,并发现电网企业班组中不同工作类型、不同班组、不同员工等之间的工作负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班组与员工的工作量,根据员工自身已有负载与技能水平进行优化派工,使得各单位劳动均衡,提升电网企业班组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