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92564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10211531.6
申请日:2012-06-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局部放电超高频脉冲信号的相角测量方法,包括步骤:在工频信号上升沿的每个过零点时刻同步输出频率特性固定的超高频信号;采用脉冲触发方式采样超高频信号;并记录每次采样时的瞬时时刻和采样的超高频信号波形;根据记录的超高频信号波形提取出超高频信号的时频参数;根据时频参数分离出频率特性固定的高频信号;根据所采样各个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的采样时刻,以及与当前采样的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相邻的、频率特性固定的超高频信号的采样时刻,以计算局部放电超高频脉冲信号的相角。本发明还提出局部放电超高频脉冲信号的相角测量装置,实现简单,可以降低局部放电检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56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211531.6
申请日:2012-06-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局部放电超高频脉冲信号的相角测量方法,包括步骤:在工频信号上升沿的每个过零点时刻同步输出频率特性固定的超高频信号;采用脉冲触发方式采样超高频信号;并记录每次采样时的瞬时时刻和采样的超高频信号波形;根据记录的超高频信号波形提取出超高频信号的时频参数;根据时频参数分离出频率特性固定的高频信号;根据所采样各个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的采样时刻,以及与当前采样的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相邻的、频率特性固定的超高频信号的采样时刻,以计算局部放电超高频脉冲信号的相角。本发明还提出局部放电超高频脉冲信号的相角测量装置,实现简单,可以降低局部放电检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777121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29625.0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局部放电检测及定位用多频段特高频窄带传感器,包括:环线微带天线面板1、屏蔽盒2、BNC接头3;环线微带天线面板1设置在屏蔽盒2中;BNC接头3连接环线微带天线面板1;环线微带天线面板1包括:环形微带金属贴片101、圆形介质基板102;环形微带金属贴片101附着在圆形介质基板102的一侧;环形微带金属贴片101上开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延伸的槽。本发明基于环线天线理论,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变电站局放检测的传感器,该传感器频带覆盖了局放信号能量的主要分布频率范围,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频段响应合理、尺寸小、便于携带和安装等特点,可以满足变电站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698678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310686843.7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483 , G01R31/1209 , G01R31/14 , H04B1/04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局部放电信号并行连接方法及装置,其接收多个局部放电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放大信号,并将放大信号进行隔离处理,使信号能够自触发单向传输,最后将各路经过隔离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其中,特高频局部放电信号的延时传输采用声表面波延迟线组实现。本发明通过对多路信号进行放大隔离处理,使得信号能够自触发单向传输及隔离,进而实现多路局部放电信号的无干扰并行连接,进一步地避免了传输信号过程中信号的损耗。同时,由于并行连接的局部放电检测信号都传入到信号总线,一个数据采集装置同时监测多个信号,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套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64542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85248.1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路局部放电信号并行连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多个局部放电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每个信号进行预处理,将进行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隔离处理,使信号能够自触发单向传输,最后将各路经过隔离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该方法通过对多路信号进行隔离处理,使得信号能够自触发单向传输及隔离,进而实现多路局部放电信号的无干扰并行连接,进一步地避免了传输信号过程中信号的损耗。同时,由于并行连接的局部放电信号都传入到信号总线,一个数据采集装置同时监测多个信号,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套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713242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39636.3
申请日:2013-12-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局部放电源空间定位用特高频传感器及其阵列,包括依次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球锥单极天线1、绝缘支撑件2、接地金属圆盘3、N型接头5,还包括短接柱;在球锥单极天线1的圆锥底部边缘设置有两个垂直于接地金属圆盘3的短接柱4,短接柱4的两端分别连接圆锥底部边缘和接地金属圆盘3,这两个短接柱4的中轴线以及球锥单极天线1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发明采用球面锥形的结构,具有宽频带、全向、高灵敏度、驻波比低及群时延一致性好等特点,能有效满足放电源全向检测的要求,由多个传感器组成的特高频传感器阵列,可以对放电源进行空间准确定位,能够满足变电站局放源空间定位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69867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86843.7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483 , G01R31/1209 , G01R31/14 , H04B1/04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局部放电信号并行连接方法及装置,其接收多个局部放电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放大信号,并将放大信号进行隔离处理,使信号能够自触发单向传输,最后将各路经过隔离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其中,特高频局部放电信号的延时传输采用声表面波延迟线组实现。本发明通过对多路信号进行放大隔离处理,使得信号能够自触发单向传输及隔离,进而实现多路局部放电信号的无干扰并行连接,进一步地避免了传输信号过程中信号的损耗。同时,由于并行连接的局部放电检测信号都传入到信号总线,一个数据采集装置同时监测多个信号,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套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645427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310685248.1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路局部放电信号并行连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多个局部放电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每个信号进行预处理,将进行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隔离处理,使信号能够自触发单向传输,最后将各路经过隔离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该方法通过对多路信号进行隔离处理,使得信号能够自触发单向传输及隔离,进而实现多路局部放电信号的无干扰并行连接,进一步地避免了传输信号过程中信号的损耗。同时,由于并行连接的局部放电信号都传入到信号总线,一个数据采集装置同时监测多个信号,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套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616624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85246.2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局部放电监测系统,包括:分别装设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监测点的局部放电传感终端;与所述局部放电传感终端等数量的信号开关;信号采集控制器,其中所述信号采集控制器包括双通道信号采集端口和信号控制端口;连接各个所述局部放电传感终端与所述信号采集控制器的双通道信号采集端口的信号总线;连接各个所述信号开关与所述信号采集控制器的信号控制端口的控制总线,所述信号控制端口输出用于控制各个所述信号开关交替闭合的控制信号,实现了在降低所述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安装成本以及维护工作量的前提下,对电力系统的局部放电情况进行在线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879718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79321.8
申请日:2012-10-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线环的变电站局部放电全站监测与定位系统,包括一高频屏蔽信号总线,该高频屏蔽信号总线的两端分别接至一双通道数据采集及控制单元,N个传感终端通过三通连接件并接在该高频屏蔽信号总线上。本发明在检测局部放电方面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实现变电站多电力设备局部放电同步监测,大大降低了变电站设备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成本,有助于更多的变电站安装和使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设备,提前发现缺陷,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