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空观测青藏高原大气水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22304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1910584324.7

    申请日:2019-07-01

    Abstract: 一种探空观测青藏高原大气水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收集资料,处理数据;S200、探空观测,获取数据;S300、计算探空观测地区的探空观测大气水汽总量。本发明的探空观测青藏高原大气水汽的方法,通过收集同时具有地基GPS站和探空观测站的地区的历年气象数据建立数据库,创造性的以地基GPS站历年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曲线图为基础,提出太阳天顶角,探空观测站所处环境的地面气温是影响探空观测的大气水汽总量的重要因素,并创造性的提出探空观测大气水汽总量的修订公式,大幅提高了探空观测大气水汽总量的精确度。

    一种探空观测青藏高原大气水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2230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584324.7

    申请日:2019-07-01

    Abstract: 一种探空观测青藏高原大气水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收集资料,处理数据;S200、探空观测,获取数据;S300、计算探空观测地区的探空观测大气水汽总量。本发明的探空观测青藏高原大气水汽的方法,通过收集同时具有地基GPS站和探空观测站的地区的历年气象数据建立数据库,创造性的以地基GPS站历年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曲线图为基础,提出太阳天顶角,探空观测站所处环境的地面气温是影响探空观测的大气水汽总量的重要因素,并创造性的提出探空观测大气水汽总量的修订公式,大幅提高了探空观测大气水汽总量的精确度。

    一种分析重力波活动对上中间层臭氧分布影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0212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17803.1

    申请日:2020-08-14

    Inventor: 常舒捷 徐建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析重力波活动对上中间层臭氧分布影响的方法,包括:S1、获取不同季节UM层臭氧的分布特征;S2、获取不同季节UM层重力波参数的分布特征;S3、获取不同季节UM层的纬向风场数据;S4、基于不同季节UM层臭氧的分布特征、重力波参数的分布特征、纬向风场数据,获取臭氧、重力波参数、纬向风场随时间的演变图,采用信息流的方法建立UM层臭氧与重力波参数之间的信息流,基于UM层臭氧与重力波参数之间的信息流以及臭氧、重力波参数、纬向风场随时间的演变图,得到重力波活动对UM层臭氧分布的影响。本发明能够有效分析小尺度的重力波活动对上中间层臭氧分布的影响,为上中间层臭氧的进一步研究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种分析重力波活动对上中间层臭氧分布影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021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817803.1

    申请日:2020-08-14

    Inventor: 常舒捷 徐建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析重力波活动对上中间层臭氧分布影响的方法,包括:S1、获取不同季节UM层臭氧的分布特征;S2、获取不同季节UM层重力波参数的分布特征;S3、获取不同季节UM层的纬向风场数据;S4、基于不同季节UM层臭氧的分布特征、重力波参数的分布特征、纬向风场数据,获取臭氧、重力波参数、纬向风场随时间的演变图,采用信息流的方法建立UM层臭氧与重力波参数之间的信息流,基于UM层臭氧与重力波参数之间的信息流以及臭氧、重力波参数、纬向风场随时间的演变图,得到重力波活动对UM层臭氧分布的影响。本发明能够有效分析小尺度的重力波活动对上中间层臭氧分布的影响,为上中间层臭氧的进一步研究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种基于平漂球探空数据构建温度廓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845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84934.0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平漂球探空数据构建温度廓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探空数据获取:分别获取平漂球上升段和/或下降段探空数据、平漂段探空数据;温度场数据划分:分别根据垂直分辨率、水平分辨率将垂直温度场数据、水平温度场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子区间;重构温度函数:分别对划分后的每一子区间重构温度函数,并对重构的温度函数进行求解,基于重构温度函数计算每一子区间的温度变化率;温度垂直梯度、温度平流计算:将每一子区间的温度变化率进行拼接,得到温度垂直梯度、温度水平梯度,基于温度水平梯度、风场数据计算温度平流,完成温度廓线的构建。本发明温度垂直梯度和温度平流计算精度高,能够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

    一种分布式海洋气象信息采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973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19747.1

    申请日:2022-08-02

    Inventor: 常舒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海洋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基于若干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海洋环境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储存实时采集的海洋环境数据、标准海洋环境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实时采集的海洋环境数据与所述标准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海洋气象信息;传输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窄带物联网将所述海洋气象信息传输到远程监控模块;远程监控模块,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海洋气象信息转化为气象图表信息并进行显示。本发明基于分布式的结构并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提高了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了采集到的气象信息的准确性。

    对臭氧谷的影响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08135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98175.6

    申请日:2022-07-06

    Inventor: 常舒捷 屠超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臭氧谷的影响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臭氧质量混合比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积分,得到臭氧质量纬向偏差,以表征臭氧含量的纬向差异;基于所述臭氧质量纬向偏差,得到积分臭氧柱总量纬偏的水平分布;利用超前相关和t检验、合成分析法得到ENSO以及QBO与臭氧谷之间的超前关系。本发明针对夏季青藏高原臭氧谷,深入研究ENSO和QBO对夏季青藏高原臭氧谷的综合影响。通过本发明可进一步理解夏季青藏高原臭氧谷的形成机制,为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值的成因提供依据。

    一种南海区域大气重力波高精度探测与识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283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7582.X

    申请日:2024-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气重力波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南海区域大气重力波高精度探测与识别系统;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下的大气重力波探测与识别系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出大气重力波的微弱信号,容易受到噪声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且在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时,往往存在处理效率低、耗时长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南海区域大气重力波高精度探测与识别系统,包括有数据采集模块、识别分析模块、实时反馈模块和可视化展示模块;本发明利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准确地从复杂数据中识别出大气重力波的特征,减少误判和漏判,通过实时在线数据处理,能够在数据产生后立即进行处理和分析,为预报预警提供及时支持。

    一种分析青藏高原UTLS臭氧对重力波响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593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0257659.0

    申请日:2020-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析青藏高原UTLS臭氧对重力波响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重力波选取、数值模拟方案、重力波特征分析、UTLS臭氧对重力波的响应和WRF模式模拟结果分析;本发明通过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ERA5和中尺度模式WRF对发生在青藏高原区域上空地形重力波事件进行了对比和模拟分析,通过自上而下的Suomi卫星视角为重力波信息的采集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得到重力波过程的平对流层物质交换过程及其细节,从重力波的动力过程探索了青藏高原UTLS臭氧对重力波的响应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人类生存提供保障,也对天气气候的变化给出依据。

    一种夏季南亚高压及其邻近区域UTLS臭氧谷变化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266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43112.1

    申请日:2020-07-29

    Inventor: 常舒捷 黄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夏季南亚高压及其邻近区域UTLS臭氧谷变化分析方法,包括:采集臭氧低值,进行EOF主成分分析,得到夏季南亚高压及周边地区UTLS TCO*的主成分时空特征,得到在年际时间尺度上UTLS臭氧柱的异常分布情况;采集主导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对主导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进行回归分析,获取与夏季南亚高压及其邻近区域UTLS TCO*有关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主成分;利用信息流的方法,确定主成分与臭氧变化的因果关系;对臭氧低值区成因进行分析。本发明揭示夏季南亚高压及周边地区臭氧低值分布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说明主要的形成原因,对研究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