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43583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10394826.1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钢砼模块化污水处理设施建造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制台座基础夯实、现浇钢砼池体、预制底板建造和砖砌检查井构筑的步骤。本发明通过购置尺寸适宜的构筑物模块,于施工场外浇筑一体化装置,建造过程简单、易行,且建造成本较低,耐腐蚀性强,构筑物整体规模相对适宜,对起重及进场设备要求不高,符合农村地区现状及经济承受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863126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10393269.1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种工业化村镇污染河水净化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是将工业化村镇污染河段分隔成净水膜过滤段、生物栅过滤段、湿地布置段3个连续的不同区段作为污水处理单元,其中前2个河段为污水收集河段;污水首先进入净水膜过滤段,自流至生物栅过滤段,然后对整个污染河段投放生物底质改良剂对河段进行底质改良,污水再流入湿地布置段,之后再投放螺、蚬、巨牡蛎对整个河段的污染河水实施底栖动物控养。本发明将拟治理的河段作为处理的载体,合理搭配人工水草、高效净水膜与生物栅过滤、河道底质改性、浮岛式湿地、底栖动物控养组合技术,持续改善水质,同时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3013848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42202.5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降解MC-LR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方法,涉及生物工程中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方法技术领域。本方法以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工程菌为基础,从已分离的MC-LR高效降解菌T1(Bacillussphaericus)的原生质体制备。本研究选用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法,既减少了工作量,又保证了后续研究中融合子的质量。采用本发明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方法,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重复性强;所获得的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可达96.64%,且再生率可达83.95%,原生质体制备率高且原生质体活性保持较好,有利于后续融合子的制备与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976529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85672.7
申请日:2012-11-26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2F9/06 , C02F11/12 , C02F10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硝基重氮酚生产过程中还原母液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将还原母液经管道收集至一级酸碱调节池进行混合、均质,调节pH为2-4,后提升至铁炭床,出水自流入二级酸碱调节池,调节pH为3-4后进入类Fenton反应池,反应处理后母液自流入中和池,投加电石渣调节pH至7-8,同时对母液进行充氧,然后流入絮凝沉淀池沉淀,沉淀上清液进入活性炭吸附塔,沉淀污泥提升至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的上清液回流至一级酸碱调节池,浓缩污泥进入卧螺式离心机进行离心脱水,脱水后的污泥掺入动力煤中燃烧利用,离心分离液回流至一级酸碱调节池。本发明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
-
-
公开(公告)号:CN102897976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85661.1
申请日:2012-10-12
Applicant: 常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网地区河浜汇集并原位生态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方法。该方法是村镇河浜为载体,沿河浜两岸构建生态护坡,沿河浜水流方向依次构建长度为L1的原位生物栅净化沟段、长度为L2的砼溢流堰、长度为L3的间歇式原位增氧池段、长度为L4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段、长度为L5的土工布溢流堰依次作为污水处理单元。生活污水经原位生物栅净化沟段两侧的生态护坡引入河浜中汇集后,依次流经污水处理单元。本发明以村镇原有河浜作为生活污水处理载体、处理效果良好、管理维护简单、造价低、能耗低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方式,对解决我国村镇生活污水难收集处理这一难题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888354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276032.5
申请日:2012-08-06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利用其降解铜绿微囊藻的方法,属于环保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溶藻细菌TL,建议的分类命名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fusiformis),保藏编号为CGMCC NO.6108。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fusiformis)降解铜绿微囊藻的方法。本发明分离的溶藻细菌赖氨酸芽孢杆菌通过分泌胞外非蛋白酶杀藻物质间接溶藻和接触藻细胞直接溶藻两种作用方式发挥溶藻特性,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对于微生物法防治以铜绿微囊藻为优势藻种的蓝藻水华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863127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93309.2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河道的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是农业面源污染河段分隔成净水膜过滤段、生物栅过滤段和湿地布置段3个连续的不同区段作为污水处理单元,污水首先进入净水膜过滤段,自流至生物栅过滤段,再流入湿地布置段,之后再按照0.01kg/m2的密度投放螺、蚬,按照0.3个/m2的密度投放巨牡蛎对整个农业面源污染河段实施底栖动物控养。本发明方法将拟治理的河段作为处理的载体,合理搭配高效净水膜、生物栅过滤、浮岛式湿地、底栖动物控养组合技术,持续改善水质,同时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2863126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93269.1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种工业化村镇污染河水净化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是将工业化村镇污染河段分隔成净水膜过滤段、生物栅过滤段、湿地布置段3个连续的不同区段作为污水处理单元,其中前2个河段为污水收集河段;污水首先进入净水膜过滤段,自流至生物栅过滤段,然后对整个污染河段投放生物底质改良剂对河段进行底质改良,污水再流入湿地布置段,之后再投放螺、蚬、巨牡蛎对整个河段的污染河水实施底栖动物控养。本发明将拟治理的河段作为处理的载体,合理搭配人工水草、高效净水膜与生物栅过滤、河道底质改性、浮岛式湿地、底栖动物控养组合技术,持续改善水质,同时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3484403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411120.6
申请日:2013-09-11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从泥鳅体内筛选的溶藻菌及利用其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方法,属于蓝藻处理的微生物学技术领域。提供了溶藻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保藏编号为CGMCC No.7517。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溶藻细菌降解铜绿微囊藻的方法.本发明以食藻泥鳅的内脏及组织液为分离源,铜绿微囊藻为试验源,分离得到溶藻菌LR5。在最佳条件下,溶藻菌LR5对铜绿微囊藻192 h 去除率可达98.95%,溶藻效果非常理想,同时将食藻的泥鳅作为高效溶藻菌筛选的新的菌种来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