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扩散板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45995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130207.X

    申请日:2009-03-24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用于直下型背光方式液晶显示器光扩散板等的优异的面发光性并且辉度高、发光面辉度不匀少的色调优异的光扩散板,特别是提供一种可作为大型液晶显示器或大型液晶电视的直下型背光方式光扩散板使用的光扩散板。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光扩散板,其是通过粘结层使功能性膜积层在热塑性树脂板的单表面或两表面上的复合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粘结层的厚度(x1(μm))和与粘结层接触的热塑性树脂板或功能性膜的任何一者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十点平均粗糙度Rz1(μm))之间的关系,满足式(i),x1<0.3Rz1(i)。

    液晶背光用光扩散板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41360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0810176283.X

    申请日:2008-11-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垂直型背光式液晶显示器的光扩散板等有用的具有优良的面发光性、高亮度且发光面的亮度不匀少、色调优良的光扩散板,特别是提供一种作为大型液晶显示器或大型液晶电视的垂直型背光式光扩散板有用的光扩散板。本发明的液晶背光用复合光扩散板,是在热塑性树脂板的至少一侧面上,通过粘接层层叠了具有光扩散性的厚度为20~500μm的功能性薄膜的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粘接层的厚度为10~100μm,且具有30~90%的孔隙率。

    直下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扩散板

    公开(公告)号:CN101435949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0710186365.8

    申请日:2007-11-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即便在加热条件下向液晶面侧的翘曲也小的热塑性树脂制光扩散板的、没有亮度不均的直下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为直下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为含有背光光源、光扩散板、光线调节膜和液晶面板而成的直下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扩散板具有热塑性树脂制的片材,在150℃下加热10分钟时的翘曲率X1(%)为0.5≤X1≤10的范围(以凸向背光光源侧的方向的翘曲率为正)。

    液晶背光用光扩散板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41360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176283.X

    申请日:2008-11-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垂直型背光式液晶显示器的光扩散板等有用的具有优良的面发光性、高亮度且发光面的亮度不匀少、色调优良的光扩散板,特别是提供一种作为大型液晶显示器或大型液晶电视的垂直型背光式光扩散板有用的光扩散板。本发明的液晶背光用复合光扩散板,是在热塑性树脂板的至少一侧面上,通过粘接层层叠了具有光扩散性的厚度为20~500μm的功能性薄膜的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粘接层的厚度为10~100μm,且具有30~90%的孔隙率。

    直下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扩散板

    公开(公告)号:CN101435949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710186365.8

    申请日:2007-11-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即便在加热条件下向液晶面侧的翘曲也小的热塑性树脂制光扩散板的、没有亮度不均的直下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为直下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为含有背光光源、光扩散板、光线调节膜和液晶面板而成的直下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扩散板具有热塑性树脂制的片材,在150℃下加热10分钟时的翘曲率X1(%)为0.5≤X1≤10的范围(以凸向背光光源侧的方向的翘曲率为正)。

    透射型屏幕用薄板和使用该薄板的透射型屏幕

    公开(公告)号:CN1496814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200310120360.7

    申请日:2003-10-0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低成本且稳定地提供槽形状规则无梯级地沿宽度方向变化的透射型屏幕用薄板。技术方案是一种透射型屏幕用薄板,是表面上多个透镜形状被成型为波纹状且厚度为0.1~2.0mm的透射型屏幕用薄板,其特征在于该薄板(i)由在熔融粘度为102~103Pa·s范围内,从熔融粘度(Y)和载荷(X)的关系引导出的斜度(W)满足下述公式(1)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并且(ii)透镜的高度从中央部或中央部附近开始沿与波纹垂直的方向向周边部实质上以无梯级连续方式进行变化;2×10-2≤W≤6×10-2(1)其中用下述公式表示W:W=-(logY/X)其中X代表载荷(MPa),Y代表树脂的熔融粘度(Pa·s)。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