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06574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11116685.5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巷道帮部位移测量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包括用于发射带电粒子的粒子发射源、用于筛选出特定速度带电粒子的第一空间、粒子接收器以及用于将带电粒子偏转至粒子接收器上的第二空间;在第一空间中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电场,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设置有垂直巷道断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粒子接收器与随动杆连接,随动杆的固定端插入巷道帮部的松动岩层中。本发明根据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进行巷道帮部蠕变位移量的测量,可使巷道帮部蠕变位移量的测量结果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可提高测量的便捷性与高效性,而且在巷道帮部蠕变位移量测量的同时能够保证井下的正常生产,不影响行人及通车,确保生产作业的正常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84790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16531.6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采煤工作面回采末期回撤通道顶板压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采煤工作面基本顶最终断裂位置距回撤通道非生产帮的最佳距离;第二步,计算工作面与回撤通道之间间隔煤柱临界尺寸;第三步,确定停采等压位置;第四步,以第三步确定出的最佳停采等压位置为依据,当采煤工作面到达停采等压位置时,实施停采等压,工作面停采一段时间后出现顶板来压迹象,此后再将工作面继续推采至停采线,完成采煤作业。本发明可解决采煤工作面回采末期回撤通道顶板压力大的问题,通过对工作面回采末期合适位置处实施停采等压措施,改变基本顶周期来压位置,进而达到减少采煤工作面回采末期回撤通道顶板压力,保证采煤工作面顺利回撤。
-
公开(公告)号:CN11953950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07737.1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工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YOLO算法的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识别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将数据映射到三维空间中生成采场工作面3D应力云图,生成均匀分布和可视化的采场三维网格应力分布云图;将高应力、低应力和来压区域用相应的标签进行标识;采用YOLO算法对高低应力区域进行实时图像识别,精准定位顶板来压区域;通过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提取顶板来压区域的时间范围及其对应的液压支架分布范围,实现区域压力变化的智能分析。本发明通过结合YOLO等图像识别算法,使得煤矿不再依赖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不仅减少了人工干预导致的潜在错误,还大幅提高了数据处理可靠性与实时性,从而提高了安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19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910369558.X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采工作面坚硬基本顶断裂参数现场探测方法,它是在在巷道距开切眼两个不同布置分别布置基本顶侧向断裂和基本顶走向断裂监测站,在监测站分别布置钻孔,在基本顶侧向断裂监测站利用深孔岩层位移计与钻孔摄像窥视仪探测两个设备结合,探测工作面基本顶侧向破断情况;在基本顶走向断裂监测站利用岩层位移计监测基本顶走向断裂情况;本发明可以直接获得现场数据,更加真实、有效的分析出基本顶断裂参数,为沿空巷道位置的确定提供数据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440543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46763.6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F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沿空留巷膏体充填墙体的接顶方法,它主要是在预充填段的采空区或巷道内按照充填设计宽度安设充填模板,将预配比好的似膏体充填材料用充填泵注入充填模板内;待充填材料高度达到实际充填高度的85%~90%时,通过千斤顶施压推动充填模板,使充填模板内的充填材料前进,挤压充填材料上升,待充填材料上升接顶后,维持千斤顶压力,前进,挤压充填材料上升,待充填材料上升接顶后,维持千斤顶压力,直至充填材料终凝。本发明在充填材料凝固前施加水平推力,使充填体宽度收缩、高度增加,直至充填材料与巷道顶板接合,充填材料凝固后,形成的墙体与顶板之间缝隙彻底消除,避免采空区漏风和防止煤炭自燃。
-
公开(公告)号:CN110926937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911085119.2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液体体积测量试件动态侧向应变的装置及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用于将待测试件的动态侧向应变信息转化为液体高程动态变化信息的转换装置,用于实时获取液体高程动态变化信息的采集装置,以及用于将转换装置固定在SHPB实验台上且调节转换装置竖直高度的固定装置。本发明将试件的侧向应变转化为测量液体体积的变化,进一步转化成液体高程的变化,由高速动态信号采集仪采集高程信号传感器收到的高程信号,并将液体的高程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传送到计算机,在计算机形成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再根据试件的具体尺寸信息等可以得到在动载下试件侧向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本发明对试件动态侧向应变的测量结果准确,测量方法合理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30857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11085234.X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G01V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量煤岩体中钻孔塑性区破坏范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钻取探测钻孔;第二步,通过测量装置获取探测钻孔内不同深度水漏失量的大小;第三步,获取探测钻孔经过被测钻孔塑性破坏区的长度M;第四步,计算获得钻孔塑性区破坏范围。本发明通过钻探探测钻孔来辅助测量被测钻孔的塑性破坏范围,在此过程中只需记录每段探测钻孔水的漏失量,通过水的漏失量的变化来间接的测量出被测钻孔的塑性破坏范围,测量原理简单,操作容易;而且本发明在设计过程中省略了数值模拟与实验室试验等众多繁琐环节,在测量过程中所得数据都是由现场实测获得,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复杂的井下环境,受到不同地质条件的影响小,适应性强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71529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52586.5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5/00 , E21C41/18 , E21D20/003 , E21D21/00 , E21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矸石治理方法,首先悬挂金属网,组成挡矸屏障结构,形成矸石堆,注浆后形成矸石墙;通过锚索加固,形成第一道矸石体墙防滑移结构,待第一道墙体防滑移结构稳定后再构筑膏体充填体;同时对留巷的另一侧巷壁用传统支护方法进行滞后支护;待膏体充填体强度稳定后,在膏体充填体上构筑第二道充填体防滑移结构;工作面边推进,边进行第二步至第六步的步骤,直至采煤工作面采煤完成,同时形成了沿空留巷。本发明实现了对冒落矸石的利用,减少了倾斜破碎顶板采空区自溜矸石对回采巷道的涌入机率,并且实现了对倾斜煤层巷旁充填体因重力向巷内滑移的控制,改善了采煤工作面采掘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744448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1710772284.X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用全向转向装置,它由转向机构、驱动机构、制动机构以及减振机构组成;转向机构包括支撑架、转向电机、转向节;支撑架的一端紧固设置于车身上,另一端插置于转向节内,由花键轴与转向节连接;驱动机构采用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定子通过平键与电机轴盘固连;转子外侧通过螺栓紧固于轮辐上,转子内侧与制动机构的制动盘形成一体,制动盘边缘处设置有包含制动油缸及摩擦片的制动钳,形成制动机构;减振机构由磁流变阻尼器和减振弹簧组成,可使转向节相对电机轴盘上下运动,实现减振与缓冲。本发明使汽车既可实现大角度、原地转向,又可实现横向、斜向行驶,具有结构紧凑、可靠程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84790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1116531.6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采煤工作面回采末期回撤通道顶板压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采煤工作面基本顶最终断裂位置距回撤通道非生产帮的最佳距离;第二步,计算工作面与回撤通道之间间隔煤柱临界尺寸;第三步,确定停采等压位置;第四步,以第三步确定出的最佳停采等压位置为依据,当采煤工作面到达停采等压位置时,实施停采等压,工作面停采一段时间后出现顶板来压迹象,此后再将工作面继续推采至停采线,完成采煤作业。本发明可解决采煤工作面回采末期回撤通道顶板压力大的问题,通过对工作面回采末期合适位置处实施停采等压措施,改变基本顶周期来压位置,进而达到减少采煤工作面回采末期回撤通道顶板压力,保证采煤工作面顺利回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