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加轴力、弯矩的冲击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804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897209.5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加轴力、弯矩的冲击实验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固定装置包括刚性底座、滑动端荷载施加组件、固定端荷载施加组件、摆锤、试件、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终端共7部分,其关键技术点在于,经气动装置驱动的加载压头嵌入可灵活调整偏心距的齿形轨道压缩试件,实现多种初始轴力和弯矩工况组合;冲击实验时,瞬时冲击力导致试件侧向变形并引发轴向收缩,气动装置活塞伸长,持续施加渐弱的轴力和弯矩直至构件失效,准确模拟结构倒塌过程中内力的实际演化规律;与此同时,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荷载、位移变化和试件构型演变过程,为评估试件的抗倒塌能力及建立准确的力学分析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一种金属管纯弯曲变形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6289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1107417.3

    申请日:2016-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管纯弯曲变形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其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架、机架、液压式双作用千斤顶、加载组件、液压站、数据采集组件和计算机终端七个部分,其关键技术点在于,加载组件的传动轮组件中的链轮与平衡轮的连接轴上均分别装配有一U型槽轴承,U型槽轴承的槽沟圆弧曲率半径与待纯弯曲试验的金属管壁面的曲率半径一致,实验中,金属管的两端被U型槽轴承的沟槽圆弧面以360度贴合的形式“握持”,金属管所受非径向外力小,弯曲变形趋近纯弯曲状态,因而,系统误差小;并且,实验过程中弯曲变形环节全自动化进行,避免了偶然误差的产生;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实验操作简便。

    一种可持续施加轴力的多功能冲击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434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129539.0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可持续施加轴力的多功能冲击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此装置包括刚性支撑、固定端、滑动端、滑动组件、加载组件、液压组件、数据采集组件七部分,其关键技术点在于,滑动端与液压组件的千斤顶之间装配环形弹簧,通过压缩弹簧实现试件预加压力,冲击实验中,弹簧逐渐伸长,轴力减小,真实模拟轴压构件在冲击或爆炸载荷作用下的轴力渐弱过程;并且,滑动端底部预设四个内螺纹螺栓孔,与刚性支撑固定后可模拟受弯构件承受冲击载荷下的失效过程;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实验操作简便。

    一种建筑结构构件火与冲击实时耦合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674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0242343.1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结构构件火与冲击实时耦合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耦合试验系统,所述耦合试验系统包括约束系统、升温系统、冲击系统以及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约束系统提供构件两侧边界条件,施加预加载荷;升温系统驱动高温炉,控制并反馈升温过程;冲击系统控制并反馈落锤高度,判定并反馈炉体位置,释放落锤;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数据采集,协调约束、升温、冲击系统。本发明可实现火和冲击的实时耦合,真实模拟工程发生火灾,建筑结构构件如钢管混凝土柱等承受冲击或爆炸引起实际倒塌的过程,为建筑结构构件在火灾情况下的承受撞击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试验过程中全自动化进行,避免了偶然误差,试验结果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高。

    一种建筑结构构件火与冲击实时耦合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916748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910242376.6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结构构件火与冲击实时耦合试验系统,包括约束系统、升温系统、冲击系统以及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约束系统提供构件两侧边界条件,施加预加载荷;升温系统驱动高温炉,控制并反馈升温过程;冲击系统控制并反馈落锤高度,判定并反馈炉体位置,释放落锤;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数据采集,协调约束、升温、冲击系统。本发明通过各系统的协同工作,可实现火和冲击的实时耦合,真实模拟工程发生火灾,建筑结构构件如钢管混凝土柱等承受冲击或爆炸引起实际倒塌的过程,为建筑结构构件在火灾情况下的承受撞击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试验过程中全自动化进行,避免了偶然误差,试验结果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高。

    一种可持续施加轴力的多功能冲击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554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500678.1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可持续施加轴力的多功能冲击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此装置包括刚性支撑、固定端、滑动端、滑动组件、加载组件、液压组件、数据采集组件七部分,其关键技术点在于,滑动端与液压组件的千斤顶之间装配环形弹簧,通过压缩弹簧实现试件预加压力,冲击实验中,弹簧逐渐伸长,轴力减小,真实模拟轴压构件在冲击或爆炸载荷作用下的轴力渐弱过程;并且,滑动端底部预设四个内螺纹螺栓孔,与刚性支撑固定后可模拟受弯构件承受冲击载荷下的失效过程;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实验操作简便。

    一种建筑结构构件火与冲击实时耦合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91674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42376.6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结构构件火与冲击实时耦合试验系统,包括约束系统、升温系统、冲击系统以及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约束系统提供构件两侧边界条件,施加预加载荷;升温系统驱动高温炉,控制并反馈升温过程;冲击系统控制并反馈落锤高度,判定并反馈炉体位置,释放落锤;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数据采集,协调约束、升温、冲击系统。本发明通过各系统的协同工作,可实现火和冲击的实时耦合,真实模拟工程发生火灾,建筑结构构件如钢管混凝土柱等承受冲击或爆炸引起实际倒塌的过程,为建筑结构构件在火灾情况下的承受撞击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试验过程中全自动化进行,避免了偶然误差,试验结果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高。

    一种金属管纯弯曲变形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6289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07417.3

    申请日:2016-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20 G01N2203/0048 G01N2203/02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管纯弯曲变形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其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架、机架、液压式双作用千斤顶、加载组件、液压站、数据采集组件和计算机终端七个部分,其关键技术点在于,加载组件的传动轮组件中的链轮与平衡轮的连接轴上均分别装配有一U型槽轴承,U型槽轴承的槽沟圆弧曲率半径与待纯弯曲试验的金属管壁面的曲率半径一致,实验中,金属管的两端被U型槽轴承的沟槽圆弧面以360度贴合的形式“握持”,金属管所受非径向外力小,弯曲变形趋近纯弯曲状态,因而,系统误差小;并且,实验过程中弯曲变形环节全自动化进行,避免了偶然误差的产生;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实验操作简便。

    一种预加轴力、弯矩的冲击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8044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0897209.5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加轴力、弯矩的冲击实验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固定装置包括刚性底座、滑动端荷载施加组件、固定端荷载施加组件、摆锤、试件、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终端共7部分,其关键技术点在于,经气动装置驱动的加载压头嵌入可灵活调整偏心距的齿形轨道压缩试件,实现多种初始轴力和弯矩工况组合;冲击实验时,瞬时冲击力导致试件侧向变形并引发轴向收缩,气动装置活塞伸长,持续施加渐弱的轴力和弯矩直至构件失效,准确模拟结构倒塌过程中内力的实际演化规律;与此同时,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荷载、位移变化和试件构型演变过程,为评估试件的抗倒塌能力及建立准确的力学分析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一种可持续施加轴力的多功能冲击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4349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10129539.0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可持续施加轴力的多功能冲击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此装置包括刚性支撑、固定端、滑动端、滑动组件、加载组件、液压组件、数据采集组件七部分,其关键技术点在于,滑动端与液压组件的千斤顶之间装配环形弹簧,通过压缩弹簧实现试件预加压力,冲击实验中,弹簧逐渐伸长,轴力减小,真实模拟轴压构件在冲击或爆炸载荷作用下的轴力渐弱过程;并且,滑动端底部预设四个内螺纹螺栓孔,与刚性支撑固定后可模拟受弯构件承受冲击载荷下的失效过程;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实验操作简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