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酸流化床装置干燥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174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110648588.1

    申请日:2021-0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干燥系统领域,尤其是己二酸流化床装置干燥系统及方法,包括己二酸混合进料系统、干燥进风系统、冷却进风系统、流化床装置、除尘系统;所述己二酸混合进料系统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湿己二酸以及来自所述除尘系统回收的干己二酸粉,所述己二酸混合进料系统的末端与所述流化床装置相连接,所述干燥进风系统、所述冷却进风系统依次与所述流化床装置内部相连,所述除尘系统用于实现对排出所述流化床装置的己二酸粉尘的处理与回收;己二酸混合机所需干料是旋风除尘器捕集下来一部分干粉,不需要增加输送设备;另外此部分干己二酸温度与流化床装置干燥段物料温度接近,进入流化床装置床后不会增加流化床装置的冷、热负荷。

    己二酸流化床装置干燥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174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48588.1

    申请日:2021-0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干燥系统领域,尤其是己二酸流化床装置干燥系统及方法,包括己二酸混合进料系统、干燥进风系统、冷却进风系统、流化床装置、除尘系统;所述己二酸混合进料系统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湿己二酸以及来自所述除尘系统回收的干己二酸粉,所述己二酸混合进料系统的末端与所述流化床装置相连接,所述干燥进风系统、所述冷却进风系统依次与所述流化床装置内部相连,所述除尘系统用于实现对排出所述流化床装置的己二酸粉尘的处理与回收;己二酸混合机所需干料是旋风除尘器捕集下来一部分干粉,不需要增加输送设备;另外此部分干己二酸温度与流化床装置干燥段物料温度接近,进入流化床装置床后不会增加流化床装置的冷、热负荷。

    一种重力流动式间接冷却器和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939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6199.7

    申请日:2025-01-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物料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流动式间接冷却器和冷却方法,本发明通过流化风气体分布组件向重冷器本体内通入干气体,使物料流化段的物料呈现流态化状态,保证气体向上均匀的穿过物料,从而使从进料口送入的物料在水平方向快速铺展开,并在冷却器的横截面上形成均匀的颗粒分布后,均匀的整体下移通过重力冷却段,消除了物料偏析以及各处物料冷却速度不同造成的冷却不均匀;并且利用干气体对物料进行流态化,能够更有效地去除随物料带入的湿热气体以及物料颗粒表面毛细孔或气穴中的水分,避免物料在换热器组件的表面结疤。本发明能使物料冷却的更加均匀,各处物料的水分更加均一,并有助于改善产品储运过程中的板结、结块问题。

    一种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流化床干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2938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61120.5

    申请日:2023-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化床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流化床干燥方法,将物料在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流化床干燥机内进行,采用被干燥物料临界温度以上的进风温度对物料进行干燥,并且所述进风温度能够保持流化床的床层温度低于被干燥物料的临界温度;通过冷却器内冷却介质的冷却作用,保持冷却器的表面温度在流化床的床层温度以下;所述临界温度是指使物料发生氧化、分解、聚合、失活和/或熔融的温度中的最小值。本发明实现了采用被干燥物料临界温度以上的进风温度对物料进行干燥,大幅度提高了流化床干燥机的单位面积蒸发强度,从而使设备体积、设备投资、能源消耗、尾气排放量大幅度减小。

    一种干燥冷却一体机和干燥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9399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13248.X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体物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燥冷却一体机和干燥冷却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壳体本体内自上往下设置流化干燥段、流化冷却段和重力冷却段,使流化干燥段和流化冷却段的物料呈现流态化状态,从而使从进料口送入的物料在水平方向快速铺展开,并在壳体本体的横截面内形成均匀的颗粒分布,使物料向下均匀的整体通过重力冷却段,消除了物料偏析以及各处物料冷却速度不同造成的冷却不均匀;利用物料流态化带来的高传热传质速率,在干燥段对物料进行高效干燥;在流化冷却段可有效置换出湿热气体,避免物料结疤。经过流态化干燥、冷却和干气体置换后的物料进入重力冷却段后,可采用更低温度的冷媒进行冷却,同时提高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

    一种干燥冷却一体机和干燥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939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13248.X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体物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燥冷却一体机和干燥冷却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壳体本体内自上往下设置流化干燥段、流化冷却段和重力冷却段,使流化干燥段和流化冷却段的物料呈现流态化状态,从而使从进料口送入的物料在水平方向快速铺展开,并在壳体本体的横截面内形成均匀的颗粒分布,使物料向下均匀的整体通过重力冷却段,消除了物料偏析以及各处物料冷却速度不同造成的冷却不均匀;利用物料流态化带来的高传热传质速率,在干燥段对物料进行高效干燥;在流化冷却段可有效置换出湿热气体,避免物料结疤。经过流态化干燥、冷却和干气体置换后的物料进入重力冷却段后,可采用更低温度的冷媒进行冷却,同时提高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

    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0178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87985.7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属于气力输送技术领域。为了减少气力输送后成品物料中微细粉含量,本发明在上部下料管中设置导流结构,消除气流和物料的旋转运动,避免气力旋转造成的物料沿壁面旋转滑落现象。再利用锥环将边缘的物料向中间区域聚集后,在气选风主流中多次洒落,同时提高锥环位置处的气流流速,强化气选作用,通过多个锥环反复筛选,其中的微细粉不断从物料中分离出来,被上升气流带出;并根据取样中微细粉的含量调节调风阀控制气选风进风管的进风量,获得最佳气选效果。该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结构简单有效,节省了投资和运行成本。

    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0178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387985.7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属于气力输送技术领域。为了减少气力输送后成品物料中微细粉含量,本发明在上部下料管中设置导流结构,消除气流和物料的旋转运动,避免气力旋转造成的物料沿壁面旋转滑落现象。再利用锥环将边缘的物料向中间区域聚集后,在气选风主流中多次洒落,同时提高锥环位置处的气流流速,强化气选作用,通过多个锥环反复筛选,其中的微细粉不断从物料中分离出来,被上升气流带出;并根据取样中微细粉的含量调节调风阀控制气选风进风管的进风量,获得最佳气选效果。该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结构简单有效,节省了投资和运行成本。

    一种新型内置盘管换热器及流化床

    公开(公告)号:CN218884716U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20137755.0

    申请日:2023-0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内置盘管换热器及流化床,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框架内自上往下设置多层换热管,每层包括两根以上的换热管;同时通过将换热介质进口管箱和换热介质出口管箱竖向设置在支撑框架前侧,所述换热介质进口管箱和换热介质出口管箱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每层的换热管进口与换热介质进口管箱相连,换热管出口与换热介质出口管箱相连,从而实现在一个支撑框架内布置两组以上的内置换热器,使单位体积内换热管排列的更加紧凑,减少了支撑框架占用的空间,有助于在同样的空间内布置更大换热面积的内置盘管换热器,当换热管采用整根的无缝管制备时,不进行拼接也能实现换热管在支撑框架的横向方向宽度的增加。

    一种水力喷射溶粉工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9463046U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20753086.X

    申请日:2023-04-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力喷射溶粉工艺系统,本实用新型利用循环泵将循环罐的循环溶解液加压送入喷射器,从而形成负压,将集料箱内的粉料吸入喷射器实现粉料的快速混合溶解;并且本实用新型在循环罐内设置多孔除沫挡板,将循环罐内腔分为溶液混合腔和溶液存储腔,利用多孔除沫挡板将经过喷射器混合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中的微泡和漂浮在液面上的泡沫隔离在溶液混合腔,使液体单独进入溶液存储腔并通过循环泵加压后进入喷射器,对粉料进行下一轮的混合溶解,从而对粉料实现连续的溶解混合;气泡无法进入循环泵,也降低了循环泵的故障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