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冰联合下输电线路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3280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455872.0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冰联合下输电线路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输电线路灾害评估技术领域。包括基于月平均温度,确定每个时期段的覆冰危险月份;拟合覆冰危险月份对应月平均风速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计算给定重现期下的风‑冰联合风速;根据设定重现期的极端覆冰厚度以及得到的风‑冰联合风速,计算作用于输电塔线体系的风‑冰荷载;将风‑冰荷载作用于预建立的输电线路有限元模型,拟合得到失效概率曲线;结合失效概率曲线和月平均风速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得到输电线路的总失效概率。本发明考虑了覆冰和覆冰期间风速的关联性,提前预警输电线路服役期所面临的风‑冰荷载,评估不同时期下输电塔线体系所具有的可靠性水平。

    一种横向加强连接叠合楼板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078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92848.X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向加强连接叠合楼板及方法,涉及叠合楼板领域,针对目前叠合楼板横向拼接时连接强度不足导致容易形成裂缝及抗剪能力差的问题,通过边沿导向插接、侧中角钢纵向锁止以及中部套管接驳来加强叠合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抗剪能力,约束横向松动来削弱裂缝形成,优化叠合楼板的施工流程;在底板上设置预应力板肋,并将承载角钢、套管与预应力板肋、底板相连接,增大叠合楼板与现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加强叠合层与现浇层的粘结,增强叠合楼板的刚度和整体性。

    一种多维涡簧和螺簧组合式调谐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2956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667853.9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维涡簧和螺簧组合式调谐减振装置,包括一个保护筒,所述的保护筒内部设有数个弹簧盒,弹簧盒固定放置于支撑杆顶部的槽板上,所述支撑杆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保护筒底板内部。所述的弹簧盒内盘绕有涡卷弹簧,涡卷弹簧一端固定在弹簧盒内的条轴上,另一端伸出弹簧盒并穿过轴承连接在万向球铰上,所述的万向球铰放置于预留在质量块侧面的凹槽内。所述的保护筒内壁和质量块上、下面相对地固定设置弹簧支座,所述的弹簧支座套在竖向弹簧的两端。

    非线性动力吸振电磁耗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97939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91258.2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线性动力吸振电磁耗能装置,包括一个箱型结构,一个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一根形状记忆合金绞线,一个质量块以及两个磁铁。外箱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一个磁铁,形成均匀磁场,弹簧上端连接磁铁底部,下端连接质量块,且弹簧中间穿插绞线,质量块可以多个方向摆动。弹簧和质量块组成弹簧摆,其运动方式为弹簧振动和整体摆动两种模态的耦合,当满足内共振条件时,会发生一种振动激发另一种振动,从而达到非线性吸振的效果。弹簧摆动频率与被控结构的主振频率一致,弹簧摆的振动模态与摆动模态强烈耦合,实现内共振特性,达到最优的吸振减振效果。

    双向碰撞摆减振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2780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710656287.7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碰撞摆减振控制装置,适于安装在大跨或高耸结构的顶部,由质量块、摆线、套筒、弹簧、连接板、限位装置、粘弹性材料层和箱体组成,其中质量块和摆线组成悬挂质量摆。双向碰撞摆减振控制装置既能够通过悬挂质量摆吸收主结构的动能,又能够在摆动的过程中与限位装置发生碰撞引发能量交换并消耗悬挂质量摆吸收的动能,降低结构的动力响应,具有双重减振控制效果;同时在限位装置上设置粘弹性材料层,增强碰撞耗能的能力。该装置原理明确、构造简单,占据空间小,抵抗外界因素干扰的能力强、抑制不良振动效果显著,能够减小多个方向的动力响应,且安全性高、造价低,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一种横向加强连接叠合楼板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0785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292848.X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向加强连接叠合楼板及方法,涉及叠合楼板领域,针对目前叠合楼板横向拼接时连接强度不足导致容易形成裂缝及抗剪能力差的问题,通过边沿导向插接、侧中角钢纵向锁止以及中部套管接驳来加强叠合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抗剪能力,约束横向松动来削弱裂缝形成,优化叠合楼板的施工流程;在底板上设置预应力板肋,并将承载角钢、套管与预应力板肋、底板相连接,增大叠合楼板与现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加强叠合层与现浇层的粘结,增强叠合楼板的刚度和整体性。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多维耗能间隔棒

    公开(公告)号:CN1180174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11405.6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多维耗能间隔棒,包括六边形中空主体框架、阻尼耗能装置和夹持装置。主体框架空腔内包括分隔板、永磁体、螺纹杆件和金属圆盘。导线传来振动时,永磁体通过弹簧运动,固定在凹槽内的圆盘旋转切割磁感应线,同时金属圆盘内的阻尼液有利于进一步的耗能。阻尼耗能装置包括主体框架的连接的圆筒,圆筒中间通过八边形空腔相连。圆筒内有拉杆、两个转盘、阻尼绳和质量块,空腔内有固定的圆球、圆球表面的压电发电单元,空腔内壁上的控制器。所述的质量块表面附有一层永久磁铁,质量块周围有限位器。拉杆端部固定有弹性小球。间隔棒通过夹持装置和导线相连接,夹持装置包括绝缘外筒、绝缘内筒、多层弹簧和滚轴丝杆。

    多级复合型吸能耗能减振装置、应用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0704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710233658.0

    申请日:2017-04-1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级复合型吸能耗能减振装置、应用及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复杂的载荷作用,无法进行多方向的能量耗散的不足,可有效实现多级多方向的减振,其方案如下:装置包括外箱,外箱的顶部和底部各自设有一永磁体,两永磁体的磁极相反;质量块设于外箱内部,质量块的侧面通过第一弹性减振组件与外箱内壁连接以实现质量块水平方向上的耗能减振作用;设于质量块下方的液体容器,液体容器内乘有设定体积的液体,液体容器内设有第二弹性减振组件,第二弹性减振组件底端与液体容器内底部连接,顶端与质量块固定,同时,质量块在移动过程中,切割两永磁体产生的磁感线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形式进行耗散。

    一种半主动磁流变调谐质量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8708928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642482.9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主动磁流变调谐质量阻尼器,包括一个筒体,在所述的筒体底板内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一个工作缸。在所述的工作缸内部设有隔板,将其分为中心腔、阻尼腔和旁腔。在所述的中心腔内设有能沿工作缸轴线方向水平移动的质量块。在所述的质量块中部开槽并设有滚动轴承,四周连接有能沿滚动轴承滑动的活塞杆。在所述的阻尼腔内部设有活塞,活塞固定连接到活塞杆上。所述的活塞杆穿过预留在隔板上的通孔延伸到旁腔内,和旁腔内的弹簧一端相连。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工作缸内部。在所述的阻尼腔内部充满磁流变液,外部缠绕有通电线圈。所述的通电线圈与筒体内部的感应控制装置连接。

    控制三维平动及其扭转方向的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41981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702553.5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9/02 E04H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三维平动及其扭转方向的减振装置,包括一个外筒,所述的外筒内设有一个能沿其内壁上下活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外筒底部通过弹性装置I相连;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垂直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顶部设有一个限位板,所述的连杆和限位板用于支撑设置在外筒内的内筒,所述的内筒的底部能沿着设置在底板上的环向滑轨在外力作用下旋转;且内筒底部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金属球,金属球支撑内筒底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