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84552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0980125802.2
申请日:2009-06-25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714 , G06K7/0047 , H01R12/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具有不妨碍卡连接器的小型化、薄型化、虽然构造简单但散热效果却很好的卡散热机构。卡用连接器利用盖构件和基座构件形成卡收容空间,上述盖构件至少具有顶板及左右侧壁,上述基座构件至少具有底壁、前壁及左右侧壁,上述卡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内置有集成电路的小型卡的至少一部分,该卡用连接器具备散热机构和多个触头,该触头贯穿上述基座构件的上述前壁且能弹性变形地支承在该基座构件上,上述散热机构位于上述多个触头的后方且能弹性变形地支承在上述基座构件上,上述散热机构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一端为自由端的散热片,上述散热机构配置在形成于上述基座构件的上述底壁上缺口部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748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010092841.5
申请日:2020-02-14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良治
IPC: H01R13/40 , H01R13/502 , G02B6/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零件组装容易且为尺寸稳定性、接触可靠性高的QSFP‑DD类型。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具备:第1接触件(1a‑k)的列;第2接触件(1b‑k)的列;第3接触件(1c‑k)的列;第4接触件(1d‑k)的列;支撑第1接触件(1a‑k)的列的上壳体(500);支撑第2接触件(1b‑k)的列的下壳体(600);以及支撑第3接触件(1c‑k)的列以及第4接触件(1d‑k)的列的内部壳体(400)。从而,上壳体(500)、下壳体(600)以及内部壳体(400)是使上壳体(500)和下壳体(600)夹着间隙上下相向,在这2个壳体中收纳内部壳体(400)组装而成的,通过该间隙来形成嵌合通信对象装置的头部7的插槽(40)。
-
公开(公告)号:CN102148438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10571716.9
申请日:2010-12-01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R12/71 , H01R13/635 , H01R4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容易制造的锁销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第1腿部、第2腿部、连接第1腿部和第2腿部的连接部的倒U字形锁销的制造方法,该锁销是用于卡用连接器的推压式弹出机构的锁销,该制造方法至少包括:(a)由金属板切割出具有与上述倒U字形锁销相对应的形状的毛坯的工序;(b)对上述倒U字形锁销的被切割成截面为矩形的上述第1腿部和第2腿部所对应的部分进行圆形加工,来使上述第1腿部和上述第2腿部的截面成为圆形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237613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110057781.4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R13/641 , H01R13/71 , H01R13/502 , H01R13/62 , H01R12/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IC卡用连接器,卡端检测开关(18)和按压的杆构件(16)设于形成侧壁(10LW)的卡槽(10CS)的一部分的周缘,在卡端检测开关的可动端子(18A)的折弯片部(18Ab)被由第一IC卡SDC或第二IC卡的前端部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按压的按压杆构件的按压面(16T)按压的情况下,可动端子的折弯片部的接点部(18Ap)与固定端子(18B)的接点部(18Bp)抵接,此外,在第一IC卡SDC或第二IC卡的前端部从卡槽被排出的情况下,可动端子的折弯片部在其本身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按压按压杆构件并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可动端子的折弯片部的接点部相对于固定端子的接点部远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084552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80125802.2
申请日:2009-06-25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714 , G06K7/0047 , H01R12/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具有不妨碍卡连接器的小型化、薄型化、虽然构造简单但散热效果却很好的卡散热机构。卡用连接器利用盖构件和基座构件形成卡收容空间,上述盖构件至少具有顶板及左右侧壁,上述基座构件至少具有底壁、前壁及左右侧壁,上述卡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内置有集成电路的小型卡的至少一部分,该卡用连接器具备散热机构和多个触头,该触头贯穿上述基座构件的上述前壁且能弹性变形地支承在该基座构件上,上述散热机构位于上述多个触头的后方且能弹性变形地支承在上述基座构件上,上述散热机构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一端为自由端的散热片,上述散热机构配置在形成于上述基座构件的上述底壁上缺口部中。
-
公开(公告)号:CN1310380C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03130987.9
申请日:2003-05-08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良治
IPC: H01R1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包括具有与在电缆的一端设置并具有被啮合部分的端部电连接的接触端的电缆接纳部分,所述电缆接纳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接触端相对定位所述电缆的一端,并将所述电缆的一端放置在其中;以及置于所述电缆接纳部分中的可在待连接的所述电缆的厚度方向移动的制动部件,具有一个开口,用于允许所述电缆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以及具有与在所述开口的边缘插入所述电缆接纳部分的所述电缆的所述被啮合部分的端面有选择地进行啮合的啮合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457117A
公开(公告)日:2003-11-19
申请号:CN03130987.9
申请日:2003-05-08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良治
IPC: H01R1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包括具有与在电缆的一端设置并具有被啮合部分的端部电连接的接触端的电缆接纳部分,所述电缆接纳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接触端相对定位所述电缆的一端,并将所述电缆的一端放置在其中;以及置于所述电缆接纳部分中的可在待连接的所述电缆的厚度方向移动的制动部件,具有一个开口,用于允许所述电缆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以及具有与在所述开口的边缘插入所述电缆接纳部分的所述电缆的所述被啮合部分的端面有选择地进行啮合的啮合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476532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039032.2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R13/40 , H01R1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传输用连接器,提高高速传输用连接器的壳体的强度。高速传输用连接器(8)具备:外壳体(21),具有:插槽(6),嵌合光收发器(9)的首部(90);和前侧上板部(220)及前侧下板部(230),夹着插槽(6)在上下对向;内壳体(31);前侧的第1触片(1a)以及第2触片(1b)的列,以在插槽(6)内的前侧露出前端侧接触部(11a,11b)的方式,被支撑于外壳体(21);后侧的第3触片(1c)及第4触片(1d)的列,以在插槽(6)内的后侧露出前端侧接触部(11c,11d)的方式,被支撑于内壳体(31);及金属部件(7),支撑前侧上板部(220)及前侧下板部(230),并紧固前侧上板部(220)及前侧下板部(230)。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74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0092841.5
申请日:2020-02-14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良治
IPC: H01R13/40 , H01R13/502 , G02B6/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零件组装容易且为尺寸稳定性、接触可靠性高的QSFP‑DD类型。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具备:第1接触件(1a‑k)的列;第2接触件(1b‑k)的列;第3接触件(1c‑k)的列;第4接触件(1d‑k)的列;支撑第1接触件(1a‑k)的列的上壳体(500);支撑第2接触件(1b‑k)的列的下壳体(600);以及支撑第3接触件(1c‑k)的列以及第4接触件(1d‑k)的列的内部壳体(400)。从而,上壳体(500)、下壳体(600)以及内部壳体(400)是使上壳体(500)和下壳体(600)夹着间隙上下相向,在这2个壳体中收纳内部壳体(400)组装而成的,通过该间隙来形成嵌合通信对象装置的头部7的插槽(40)。
-
公开(公告)号:CN211208743U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20169944.2
申请日:2020-02-14
Applicant: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井良治
IPC: H01R13/40 , H01R13/502 , G02B6/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零件组装容易且为尺寸稳定性、接触可靠性高的QSFP-DD类型。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具备:第1接触件的列;第2接触件的列;第3接触件的列;第4接触件的列;支撑第1接触件的列的上壳体;支撑第2接触件的列的下壳体;以及支撑第3接触件的列以及第4接触件的列的内部壳体。从而,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内部壳体是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夹着间隙上下相向,在这2个壳体中收纳内部壳体组装而成的,通过该间隙来形成嵌合通信对象装置的头部7的插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