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66202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710152795.8
申请日:2007-09-2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口茂 , 野野山茂夫 , 小林浩 , 长峰智幸 , 堀哲也 , 加藤良明 , 中洼康治 , 小岛隆史 , 伊藤敏行 , 外馆学 , 石井良知 , 仁川进 , 古木健悦 , 谷口博信 , 小野贤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47 , G06F1/1616 , G06F1/1622 , G06F1/1626 , G06F1/1677 , G06F1/1679 , G06F1/1681 , G06F2200/1614 , H04M1/0214 , H04M1/0233 , H04M1/0241 , H04M1/725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显示控制方法。该电子设备具有固定外壳单元和可移动外壳单元,并且可改善该可移动外壳单元的旋转可操作性。具有固定外壳单元和可移动外壳单元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可移动臂,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方式经由铰链安装至该固定外壳单元。该可移动外壳单元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该可移动臂上,并且该可移动外壳单元的旋转中心设置在接近于该铰链的位置,以使其处于该可移动外壳单元的中心线上或附近。本发明可改善具有固定外壳单元和可移动外壳单元的电子设备中可移动外壳单元的旋转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572733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03230.2
申请日:2009-01-2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装置。在蜂窝电话中,直线地引导多个发光器件LED所发射的光的导光板以及显示预定的LED显示画面的LED显示单元,层叠布置在活动侧外壳中。在导光板的大致中央部位处形成的缝将导光板分成第一导光区域和第二导光区域。发光器件的第一发光组向第一导光区域发射光,发光器件的第二发光组向第二导光区域发射光。通过交替地点亮第一发光组和第二发光组,来交替地照明第一导光区域和第二导光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150607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710005166.2
申请日:2007-02-1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4M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47 , H04M1/0216 , H04M1/02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框体单元的电子装置,该框体单元的角度可通过一转动机构而改变,且本发明旨在提高可以固定在预定角度上的框体单元的固定精度。该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单元(可动臂单元);转动支撑单元(转动模块),其安装在该支撑框架单元上;框体单元(可动框体单元),其固定在该转动支撑单元上并可以通过该转动支撑单元转动;和转动锁定机构,其安装为远离该转动支撑单元的转动中心,且当该框体单元转动到预定角度时,该转动锁定机构将该支撑框架单元和该框体单元保持在锁定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572733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003230.2
申请日:2009-01-2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装置。在蜂窝电话中,直线地引导多个发光器件LED所发射的光的导光板以及显示预定的LED显示画面的LED显示单元,层叠布置在活动侧外壳中。在导光板的大致中央部位处形成的缝将导光板分成第一导光区域和第二导光区域。发光器件的第一发光组向第一导光区域发射光,发光器件的第二发光组向第二导光区域发射光。通过交替地点亮第一发光组和第二发光组,来交替地照明第一导光区域和第二导光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166202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710152795.8
申请日:2007-09-2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口茂 , 野野山茂夫 , 小林浩 , 长峰智幸 , 堀哲也 , 加藤良明 , 中洼康治 , 小岛隆史 , 伊藤敏行 , 外馆学 , 石井良知 , 仁川进 , 古木健悦 , 谷口博信 , 小野贤广
IPC: H04M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47 , G06F1/1616 , G06F1/1622 , G06F1/1626 , G06F1/1677 , G06F1/1679 , G06F1/1681 , G06F2200/1614 , H04M1/0214 , H04M1/0233 , H04M1/0241 , H04M1/725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其程序和记录介质。该电子设备具有固定外壳单元和可移动外壳单元,并且可改善该可移动外壳单元的旋转可操作性。具有固定外壳单元和可移动外壳单元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可移动臂,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方式经由铰链安装至该固定外壳单元。该可移动外壳单元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该可移动臂上,并且该可移动外壳单元的旋转中心设置在接近于该铰链的位置,以使其处于该可移动外壳单元的中心线上或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268191C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02815054.6
申请日:2002-07-3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16 , H05K1/0393 , H05K1/148
Abstract: 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柔性扁形电缆、及轴构件;该第一箱体具有印刷电路板模块;该第二箱体通过铰链部连接于该第一箱体并且具有印刷电路板;该柔性扁形电缆将一端连接于第一箱体的印刷电路板,将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箱体的印刷电路板,而且在上述铰链部的位置至少弯曲1周;该轴构件插入到该弯曲部的内部。该轴构件虽然在箱体都未固定,其移动受到限制。这样,对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携带设备,可不降低柔性扁形电缆的弯曲部的自由度地增大耐久性,防止局部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04080288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092496.X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D3/12 , H04M1/022 , Y10T16/557
Abstract: 电子装置。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由第一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由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的第二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凸轮,该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随着所述第一壳体的旋转而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并且使所述第一壳体沿离开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一起移动;第二凸轮,该第二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轴上,随着所述第二壳体的旋转而绕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并且使所述第二壳体沿离开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轴一起移动;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沿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变近的方向施加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572731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133585.3
申请日:2009-04-16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236 , H01H2225/028 , H04M1/0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手持式装置。布置在蜂窝式电话中的固定侧后罩的侧板罩上的一对侧键与制成为长度和该一对侧键长度基本相同的膜片接合。该一对侧键仅通过向所述膜片的两端部施加在两侧上具有粘合面的双面胶带而与所述膜片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572730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126591.6
申请日:2009-03-16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设备。天线的天线轴首先插入穿过固定侧前壳的侧面板壳体上创建的轴通孔。然后,天线轴上的凸缘螺纹固定在固定侧前壳的侧面板壳体上的预定位置处创建的螺丝孔中。当天线的天线轴插入穿过在侧面板壳体上创建的轴通孔时,天线轴的所插入末端与固定在固定侧前壳中的电路板上的基本上V形的连接接收单元邻接。结果,在天线和电路板之间建立了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150611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710103313.X
申请日:2007-05-18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1637 , G06F1/1616 , G06F1/1622 , H04M1/021 , H04M1/0233 , H04M1/02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其具有折叠结构,并包括:本体单元(20),具有多个操作键(21);显示单元(10),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本体单元(20),并在折叠时与所述多个操作键(21)相对的相对表面上具有显示屏(11);以及突起部分(12),用于防止损坏所述显示屏,所述突起部分在所述显示单元(10)的相对表面上沿所述显示屏(11)的外边缘部分设置,并形成为使其在连接至所述本体单元(20)一侧的高度小于在所述显示单元(10)的自由端一侧的高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