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9997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80074995.X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IPC: G01N33/579 , C12M1/34 , G01N21/83 , G01N21/49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保持多个试验体、体积小且能够通过多种检查方法精度良好地实施内毒素或(1→3)‑β‑D‑葡聚糖的检查。检查装置(10)具备:剖面圆形的试验体(21),容纳检查对象(13);试验体保持部(22),将多个试验体(21)保持为一列;发光元件(62、63),向多个试验体(21)中相邻的两个试验体(21)入射光;第1导光路(46),引导由发光元件(62、63)发出的光;及第2导光路(47),形成为直径比第1导光路(46)细,并从第1导光路(46)向试验体(21)引导由发光元件(62、63)发出的光。
-
公开(公告)号:CN11301593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80074736.4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在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及OSD图像由于投影透镜的转动而转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适合各个图像的旋转校正。投影装置(1)具备:壳体;投影透镜(3),其具有保持部,并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壳体上;第一转动位置检测部(70A)和第二转动位置检测部(70B),其检测保持部的转动状态;DMD(22B),其将从外部设备输出的投影图像与从内部存储器输出的包含文字的OSD图像的合成图像输出到投影透镜(3);以及控制部,其在投影透镜(3)的保持部转动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转动位置检测部(70A)和第二转动位置检测部(70B)的检测结果对OSD图像进行旋转校正,且不对投影图像进行旋转校正。
-
公开(公告)号:CN11274010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80061497.9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利性高的投影装置及投影透镜。投影装置(2)具备:驱动壳体(55),具有从中央部(96)突出的突出部(95);投影透镜(10),具有第1旋转机构(88A);及风扇(92),吸入或排出气体,中央部(96)在第1方向X的一侧即第1A方向X1侧具有第1A侧面(55C1)且在第1方向X的另一侧即第1B方向X2侧具有第2A侧面(55D1),突出部(95)在第1A方向X1侧具有第1B侧面(55C2),在第1B方向侧具有与投影透镜对置的第2B侧面(55D2),风扇(92)与第2A侧面(55D1)及第2B侧面(55D2)对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36153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211018046.7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在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及OSD图像由于投影透镜的转动而转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适合各个图像的旋转校正。投影装置(1)具备:壳体;投影透镜(3),其具有保持部,并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壳体上;第一转动位置检测部(70A)和第二转动位置检测部(70B),其检测保持部的转动状态;DMD(22B),其将从外部设备输出的投影图像与从内部存储器输出的包含文字的OSD图像的合成图像输出到投影透镜(3);以及控制部,其在投影透镜(3)的保持部转动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转动位置检测部(70A)和第二转动位置检测部(70B)的检测结果对OSD图像进行旋转校正,且不对投影图像进行旋转校正。
-
公开(公告)号:CN11316807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74734.5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与投影透镜的转动状态和/或移动状态相关的控制的投影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投影装置具备:壳体;光源;控制部;以及投影透镜,其安装于壳体,该投影透镜具有保持部、检测保持部的转动状态的检测部、出射光学系统、以及将保持部的转动设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机构部,通过使保持部转动,投影透镜能够位移到保持部的转动状态成为出射光学系统与壳体相对的收纳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出射光学系统与壳体不相对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包括出射光学系统朝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上方位置,控制部在保持部的转动状态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断开光源,控制部在保持部的转动状态处于上方位置的情况下,接通光源。当在出射光学系统与壳体相对的收纳状态下接通光源时,从出射光学系统出射的光抵达壳体,有可能投影透镜或壳体的温度上升而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在转动状态为收纳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断开光源,能够防止不良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93049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80071391.7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具有电光学元件的投影装置主体上的投影透镜,所述投影透镜具备:第一聚焦光学系统;具有安装部、供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光轴的光入射的第一保持部;以及保持第一聚焦光学系统的调整架,在将第一方向上的一方设为第1A方向并将另一方设为第1B方向的情况下,第一聚焦光学系统位于比安装部更靠第1A方向侧,第一光轴的光向第1B方向侧行进,调整架可相对于第一保持部沿第一方向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90740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80053957.1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IPC: H05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N5/1077 , A61N2005/1094 , A61N2005/1095 , G21K1/02 , H01J35/00 , H01J35/12 , H01J35/16 , H05G2/00
Abstract: 提供一种放射线照射装置,具有:金属靶,当照射电子束时出射制动X线作为放射线束;放射线屏蔽体,具有狭缝状的放射线透过部,该放射线屏蔽体配置于上述金属靶的上述放射线束的出射方向下游侧,使得上述放射线束的一部分透过上述放射线透过部且屏蔽入射到上述放射线透过部以外的区域的放射线束;及电子束发生装置,将出射的上述放射线束的发生点的直径小于上述放射线透过部的入口部的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的电子束照射到上述金属靶。
-
公开(公告)号:CN102379677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50768.0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043 , A61B1/00009 , A61B1/063 , A61B1/0638 , A61B1/0653
Abstract: 一种荧光内窥镜检查设备,包括内窥镜插入单元和成像单元,内窥镜插入单元插入体腔中并引导激励光以照明将被观察的区域,成像单元通过接收已经通过采用激励光的照明从将被观察的区域输出并由内窥镜插入单元引导的荧光对荧光图像进行成像。此外,该荧光内窥镜检查设备包括面部信息检测单元和互锁单元,面部信息检测单元通过接收由内窥镜插入单元引导的光检测已经由成像单元成像的成像图像中关于人的面部信息,互锁单元在面部信息检测单元已经检测到面部信息时禁止采用激励光进行照明。
-
公开(公告)号:CN11316807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980074734.5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与投影透镜的转动状态和/或移动状态相关的控制的投影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投影装置具备:壳体;光源;控制部;以及投影透镜,其安装于壳体,该投影透镜具有保持部、检测保持部的转动状态的检测部、出射光学系统、以及将保持部的转动设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机构部,通过使保持部转动,投影透镜能够位移到保持部的转动状态成为出射光学系统与壳体相对的收纳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出射光学系统与壳体不相对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包括出射光学系统朝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上方位置,控制部在投影透镜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断开光源,控制部在投影透镜处于上方位置的情况下,接通光源。当在出射光学系统与壳体相对的收纳状态下接通光源时,从出射光学系统出射的光抵达壳体,有可能投影透镜或壳体的温度上升而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在转动状态为收纳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断开光源,能够防止不良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366386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1980072571.7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阻碍保持部的旋转的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具备:第1保持部,其与具有电光学元件的投影装置的框体连接,供与从框体入射的光束对应的光轴即第1光轴的光通过;第2保持部,其供使第1光轴的光弯曲所得的第2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第1保持部在小于360°的可旋转范围(PR)内旋转;第1旋转控制部(53),其控制第2保持部的旋转;及第1电驱动部(51),第1旋转控制部(53)设置于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中的一个的第1外周面,第1电驱动部(51)设置于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第2外周面,第1旋转控制部(53)和第1电驱动部(51)是在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重叠的关系,在可旋转范围(PR)内,第1旋转控制部(53)与第1电驱动部(51)彼此分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