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4191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61646.9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宿州学院
IPC: A61K41/00 , A61K31/704 , A61K31/352 , A61K47/60 , A61K9/51 , A61P35/00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粒子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纳米粒子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疏水阿霉素:将盐酸阿霉素与三乙胺进行反应一,得到疏水阿霉素;制备PEG‑HDA:将8Arm‑PEG‑NHS与5‑羟基多巴胺进行反应二,得到PEG‑HDA;制备FDCPNPs:将疏水阿霉素溶解后得到疏水阿霉素溶液与矢车菊色素溶液混匀,加入所述PEG‑HDA混匀,加入FeCl3溶液生成CYA‑Fe3+@DOX纳米颗粒,即FDCPNPs。实现CYA+DOX的协同用药,提高抗肿瘤小分子化疗药物DOX的药效。
-
公开(公告)号:CN103948936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77775.6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宿州学院
IPC: A61K47/48 , A61K31/33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修饰的靶向性紫杉醇前体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前体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包括叶酸、氨基酸和紫杉醇,其中叶酸为靶向配体,氨基酸为连接子,该前体药物中还包括荧光染料;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解决了紫杉醇的水溶性和靶向性问题,并降低了紫杉醇药物的毒性,提高了其治疗效果,避免了大分子蛋白所引起的机体免疫原毒性,同时解决了用脂质体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所存在的包封率差、结构不稳定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98263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87156.1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宿州学院
IPC: A01H1/02 , A01H1/04 , C12Q1/6895 , A01H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抗南方锈病玉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包括:从多个玉米品种中选择出具有抗南方锈病的分子标记的玉米作为亲本;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作为亲本;两个亲本进行杂交,收获一代籽粒;一代籽粒自交后,收获二代籽粒,二代籽粒经过多堆柄锈菌菌液浸泡,进行抗病筛选,选择未感病的健康种子进行育种;所述多堆柄锈菌菌液中含有病菌抑制剂。本发明的方法将分子标记与杂交育种相结合,在杂交二代中即可筛选出抗病品种,减少后续杂交育种步骤,也减少了非抗病品种的干扰,缩短了育种进程,提高了育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22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211906.2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宿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纳米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靶向端粒酶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具有配位能力的金属离子、靶向端粒酶发卡DNA、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多酚化合物、体内成像示踪剂;发卡DNA茎部为5‑8个碱基对的G‑C碱基,用于装载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中间环部为15‑20个碱基的A/C碱基,与金属离子配位;两端为荧光基团‑淬灭基团;金属离子与发卡DNA‑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多酚化合物、体内成像示踪剂配位形成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内核、表面、外围。本申请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有靶向性、载药量高、稳定性好,提高小分子抗肿瘤药物药效的同时,多酚和小分子抗肿瘤药物还具有协同药效,实现分子影像诊断与靶向化疗的同步治疗,达到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45706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232537.5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宿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诱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压室温等离子微生物诱变方法,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系统对活化的菌悬液进行诱变,诱变结束后利用细胞膜修复液洗脱,静置修复,接着用生理盐水重悬;所述细胞膜是由无菌水、磷脂、乙酰胆碱按照100:0.5‑1:0.1‑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的。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诱变过程中的微生物存活率,并且提高了正突变率,进而提高了诱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96936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710762701.2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宿州学院
IPC: A61K47/69 , A61K47/54 , A61K9/51 , A61K31/33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性小分子自组装靶向性纳米粒子载药系统,包括2‑氨基葡萄糖‑荧光染料FITC和紫杉醇,其中2‑氨基葡萄糖‑荧光染料FITC作为小分子的亲水端,紫杉醇为小分子疏水端,用纳米沉淀法自组装靶向性纳米粒子载药系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两性小分子自组装靶向性纳米粒子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先合成靶向性两性小分子2DA‑FITC‑PTX,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靶向性2DA‑FITC‑PTXNP载药系统,此载药系统粒径为42±4nm,且粒径大小均匀,载药效率高达98%,在模拟生理环境PBS缓冲液中,2DA‑FITC‑PTXNP载药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酸性PBS缓冲液中具有较好的释药动力学曲线,其半衰期t1/2为8小时,适于静脉给药维持体内血药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948936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177775.6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宿州学院
IPC: A61K47/48 , A61K31/33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修饰的靶向性紫杉醇前体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前体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包括叶酸、氨基酸和紫杉醇,其中叶酸为靶向配体,氨基酸为连接子,该前体药物中还包括荧光染料;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解决了紫杉醇的水溶性和靶向性问题,并降低了紫杉醇药物的毒性,提高了其治疗效果,避免了大分子蛋白所引起的机体免疫原毒性,同时解决了用脂质体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所存在的包封率差、结构不稳定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45706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232537.5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宿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诱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压室温等离子微生物诱变方法,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系统对活化的菌悬液进行诱变,诱变结束后利用细胞膜修复液洗脱,静置修复,接着用生理盐水重悬;所述细胞膜是由无菌水、磷脂、乙酰胆碱按照100:0.5‑1:0.1‑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的。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诱变过程中的微生物存活率,并且提高了正突变率,进而提高了诱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2224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0211906.2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宿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纳米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靶向端粒酶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具有配位能力的金属离子、靶向端粒酶发卡DNA、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多酚化合物、体内成像示踪剂;发卡DNA茎部为5‑8个碱基对的G‑C碱基,用于装载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中间环部为15‑20个碱基的A/C碱基,与金属离子配位;两端为荧光基团‑淬灭基团;金属离子与发卡DNA‑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多酚化合物、体内成像示踪剂配位形成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内核、表面、外围。本申请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有靶向性、载药量高、稳定性好,提高小分子抗肿瘤药物药效的同时,多酚和小分子抗肿瘤药物还具有协同药效,实现分子影像诊断与靶向化疗的同步治疗,达到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95246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1161264.1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宿州学院
IPC: A61K47/54 , A61K47/52 , A61K45/06 , A61K49/00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20/00 , B82Y30/00 , B82Y40/00 , A61K31/352 , A61K31/3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诊疗剂,涉及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所述纳米诊疗剂的内核以共价偶联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小分子配体与具有配位能力的金属离子配位形成,所述纳米诊疗剂的外围以共价偶联的多酚结构的化合物‑荧光染料形成。本发明还公开纳米诊疗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纳米诊疗剂能够克服传统脂质体剂型药物包封率低、稳定性差等缺点,同时避免靶向性小分子前药耐药性强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