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11900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563402.6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以脱木素木材为原料的热敏变色相变储能木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将木块加入到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至沸腾保持一定时间,之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得到脱木素木材;(2)将脱木素木材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进行漂白,加热至沸腾,直至木材变白;(3)将结晶紫内酯和双酚A加入到熔融的十四醇中,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磁力搅拌,得到复配物;(4)将脱木素木材放入复配物中浸渍,放入真空烘箱中一定时间,得到热敏变色相变储能木材。优点:原料不但保留了原木原有的三维多孔结构,而且比原木具有更大的吸附率,制备得到的热敏变色相变储能材料,成本低,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环境友好,热敏变色。
-
公开(公告)号:CN10624411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73983.4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混合搅拌,用氨水调节PH,继续搅拌,陈化,抽滤,干燥,研磨,制成用作支撑材料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将羟基磷灰石粉末和与该羟基磷灰石粉末具有良好相容性的相变材料按一定质量比,分别加入到相应的溶剂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所述两种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烘干,研磨,最后得到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相变储能材料,克服了以往所用支撑材料的成本高、储存相变材料少、导热系数低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缺点,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529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610017635.1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是以木屑为支撑材料制备定型相变储能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木屑加入到质量分数为70%‑99.6%丙酮中,除去木屑当中的杂质,所得木屑放烘箱中烘至恒重;2)将木屑、聚乙二醇、膨胀石墨分别分散到无水乙醇当中,搅拌使其分散均匀;3)将木屑、聚乙二醇、膨胀石墨三种分散液混合,加温、磁性搅拌使聚乙二醇、木屑和膨胀石墨三者充分接触;将所得产物烘干、研磨过筛得到定型相变储能材料。优点:以杨木木屑作为支撑材料,所制备的定型相变材料具有生物降解特性,可以承载的76.2%的聚乙二醇,良好的储热性能、导热性能和能力。装置、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资金投入少,制备周期可在24 h内完成,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244116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0673983.4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混合搅拌,用氨水调节PH,继续搅拌,陈化,抽滤,干燥,研磨,制成用作支撑材料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将羟基磷灰石粉末和与该羟基磷灰石粉末具有良好相容性的相变材料按一定质量比,分别加入到相应的溶剂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所述两种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烘干,研磨,最后得到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相变储能材料,克服了以往所用支撑材料的成本高、储存相变材料少、导热系数低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缺点,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511900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0563402.6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以脱木素木材为原料的热敏变色相变储能木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将木块加入到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至沸腾保持一定时间,之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得到脱木素木材;(2)将脱木素木材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进行漂白,加热至沸腾,直至木材变白;(3)将结晶紫内酯和双酚A加入到熔融的十四醇中,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磁力搅拌,得到复配物;(4)将脱木素木材放入复配物中浸渍,放入真空烘箱中一定时间,得到热敏变色相变储能木材。优点:原料不但保留了原木原有的三维多孔结构,而且比原木具有更大的吸附率,制备得到的热敏变色相变储能材料,成本低,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环境友好,热敏变色。
-
公开(公告)号:CN108504331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298310.4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定型高热导率相变储能炭化木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木块放入高温箱体中,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到800℃-1000℃,保温2 h-5 h,降温到与室温相差不大于10℃。2、将十四醇放置于容器中,升温到50℃加热,直至十四醇完全熔融。3、将炭化木块加入到熔融的十四醇中,放入40℃-100℃真空烘箱中2 h-8 h,得到三维定型高热导率相变储能木材。优点:1)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强度好,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以及较高的热导率,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2)保留了原木的三维多孔结构,且具有更大的吸附率和更高的热导率,所得产物储热性能优异,具有承装能力大、相变焓较大等特点;3)操作工艺简单,资金投入少,制备周期短,反应条件温和。
-
公开(公告)号:CN11855982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31839.9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模塑木质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强度切换方法,属于相变材料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相变材料成型性和结构稳定性不佳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将脱木质素木材置于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浸渍;二、冷冻、解冻;三、置于液态聚乙二醇中浸泡。强度切换方法:一、置于水中浸泡;二、置于液态聚乙二醇中浸泡;三、重复循环步骤一至二。本发明用于可模塑木质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强度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728366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66775.6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B27K3/02 , B27K3/08 , B27K3/32 , B27K3/20 , B27K5/04 , B27K5/00 , B27K3/52 , B27K3/34 , B27K3/15 , B27K3/36
Abstract: 一种具有木质素基光热阻燃涂层的相变储能木材的制备方法,它属于相变储能材料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有机固‑液类相变储能材料存在液体泄露、易燃、低光热转化效率的问题。方法:一、脱木素处理,得到脱木素后的混合水溶液及脱木素木材;二、制备相变储能木材;三、制备提纯木质素;四、制备木质素与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体的混合液体;五、将相变储能木材浸渍于木质素与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体的混合液体中。本发明用于具有木质素基光热阻燃涂层的相变储能木材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685502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23126.8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08L33/26 , C08L3/02 , C08L1/02 , C08L97/02 , C08K5/098 , C08F120/56 , C08F220/56 , C08F220/06 , C08F222/38 , C09K5/06
Abstract: 一种既可以长期储存能量又可以间歇结晶放热的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相变材料只能一次释放所有的存储能量,而不能间歇式的多次释放部分存储能量的问题。方法:将熔化的三水合乙酸钠、聚合物单体、交联剂及稳定剂加热混合,得到反应体系,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引发剂并保温。本发明用于既可以长期储存能量又可以间歇结晶放热的相变材料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52150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392190.7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稳定全生物质的木质素基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Pickering乳液技术领域。为解决木质素基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稳定全生物质的木质素基Pickering乳液,包含组分如下:球形木质素纳米颗粒、纤维素纳米纤维、环己烷和超纯水。本发明以工业废弃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球形木质素纳米颗粒为稳定颗粒,以高长径比、非吸附的纤维素纳米纤维为耗散剂,采用耗竭机制使乳液体系中的液滴的结构通过耗尽絮凝而稳定,提高了木质素基Pickering乳液的储存稳定性,所获得的超稳定木质素基Pickering乳液可在食品、药物运输等多个方面得到有效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