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3442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195781.0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耗散分析的带有变弧线导流叶片的风管静压箱,包括静压箱本体,所述静压箱本体处于新风机房内部,所述静压箱本体包括上游风管和下游风管,所述上游风管的进风口与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且新风机的输入端通过百叶送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下游风管的出风口通过防火阀与送风管连通,且送风管输出端与室内连通。本发明通过对静压箱本体的能量耗散场分析可知,采用第一导流片、第二导流片和第三导流片的静压箱本体一方面降低了直角突变处的能量耗散强度,另一方面使进入下游风管的流体有一个缓冲,使流体进入下游风管之前速度梯度变化幅度小,从而降低流体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64850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625909.1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全预制楼板,涉及楼板技术领域,包括:底板;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底板上方;及保护层,保护层浇筑在保温层上方:其中,底板和保护层通过若干拉结件固定连接,拉结件穿过保温层;本发明可以实现楼板全预制,并将保温层集成在全预制楼板上,降低了后期混凝土面层开裂的风险,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23442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195781.0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耗散分析的带有变弧线导流叶片的风管静压箱,包括静压箱本体,所述静压箱本体处于新风机房内部,所述静压箱本体包括上游风管和下游风管,所述上游风管的进风口与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且新风机的输入端通过百叶送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下游风管的出风口通过防火阀与送风管连通,且送风管输出端与室内连通。本发明通过对静压箱本体的能量耗散场分析可知,采用第一导流片、第二导流片和第三导流片的静压箱本体一方面降低了直角突变处的能量耗散强度,另一方面使进入下游风管的流体有一个缓冲,使流体进入下游风管之前速度梯度变化幅度小,从而降低流体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55527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600520.0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4C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浆口在上的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包括有套筒本体,套筒本体内设有灌浆腔,套筒本体的环壁内设有纵向的进浆通道,进浆通道底部与灌浆腔底部连通且进浆通道与灌浆腔之间形成U型通道,所述套筒本体上部设有连通到进浆通道顶部的灌浆口和连通到灌浆腔顶部的出浆口,所述灌浆口和出浆口的高度均不低于套筒本体内应密实灌浆范围的顶部。这种套筒彻底避免了灌浆结束拔出灌浆嘴时的浆体倒流,灌浆口和出浆口的高位存浆起到了补浆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对灌浆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及责任心的要求水准,有效保证了套筒灌浆的密实性。
-
公开(公告)号:CN212317260U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21265281.0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全预制楼板,涉及楼板技术领域,包括:底板;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底板上方;及保护层,保护层浇筑在保温层上方:其中,底板和保护层通过若干拉结件固定连接,拉结件穿过保温层;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楼板全预制,并将保温层集成在全预制楼板上,降低了后期混凝土面层开裂的风险,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17282U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22200260.X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4C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浆口在上的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包括有套筒本体,套筒本体内设有灌浆腔,套筒本体的环壁内设有纵向的进浆通道,进浆通道底部与灌浆腔底部连通且进浆通道与灌浆腔之间形成U型通道,所述套筒本体上部设有连通到进浆通道顶部的灌浆口和连通到灌浆腔顶部的出浆口,所述灌浆口和出浆口的高度均不低于套筒本体内应密实灌浆范围的顶部。这种套筒彻底避免了灌浆结束拔出灌浆嘴时的浆体倒流,灌浆口和出浆口的高位存浆起到了补浆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对灌浆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及责任心的要求水准,有效保证了套筒灌浆的密实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