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8040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05187.9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体水质提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间歇曝气提升水体水质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游配水区、主体反应区和下游回水区,下游回水区的出水口设置回水蠕动泵,回水蠕动泵通过回水管道将流至下游回水区的水体提升至上游配水区形成循环;主体反应区包括自上至下一体式设置的曝气区和沉积区,曝气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和水体取样装置,沉积区内设置有污泥取样装置,水体取样装置和污泥取样装置在主体反应区的前、后壁上对称设置,并沿前、后壁的竖直方向设置多组。本发明以受损河流水质提升为目标,为受损河流水质的改善提供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和研究方法,对河流水环境的保护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120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66352.6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氧气缓释功能的沉水植物带水抛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材料由骨料、胶凝材料、掺合料、功能型外加剂和水组成,骨料、胶凝材料、掺合料、功能型外加剂和水的质量比为(60‑80)∶(5‑15)∶(5‑10)∶(5‑15)∶(35‑45),骨料由生物质粉末和脱水底泥缺氧共热解制成,生物质粉末和脱水底泥的质量比为(5‑10):100。本发明抛植材料可有效实现沉水植物的带水抛植作业,而且抛植材料中的功能型外加剂,可起到缓释氧气的作用,有效提高水域的复氧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725344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025243.X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卸载土方时既有隧道上浮的方法,涉及一种基坑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既有隧道正上方需要卸载土方的范围和深度、对既有隧道两侧且处于需要卸载土方外围的土体进行挖掘直至步骤1确定的深度,形成分布在既有隧道两侧的两个施工区域、在两个施工区域分别施工桩体、在两个施工区域中的一个上对处于两个施工区域之间的需要卸载土方的底部进行顶管施工,形成顶管通道、在顶管通道内施工顶梁并分别与步骤3施工的桩体连接形成跨越既有隧道的板凳桩、板凳桩形成后,进行需要卸载土方的开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有效防止进行卸载时既有隧道上浮的弊端,且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072534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022525.4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既有隧道在其上正上方卸载土方过程中上浮的方法,涉及一种基坑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既有隧道正上方需要卸载土方的范围和深度、将需要卸载的土方分自上而下分为多个卸载层、在最顶层的卸载层上均匀施工用于防止对应卸载层上浮变形的钢管桩,且每个钢管桩的顶部所在水平面与对应卸载层顶部所在水平面持平、自上而下的顺序开挖多个卸载层,挖掘过程中将裸露的钢管桩下压,使其顶部与下层待挖掘卸载层顶部持平、持续挖掘直至所有钢管桩的顶部与需要卸载土方底部持平,且处于既有隧道正上方的钢管桩的底端与既有隧道顶部保持安全距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有效防止进行卸载时既有隧道上浮的弊端,且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92039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56912.5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40/177 , G06F40/174 , G06F3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交点阵列将AutoCAD绘制表格数据快速提取的方法,涉及计算机数据提取领域,包括框选要提取的表、筛选表范围内为*line的实体,建立线图元选择集,建立交点集,分别按照各个交点的横纵坐标进行分组,定义空二维序列表,将交点写入生成完整的交点阵列A,按照行列检索交点阵列A,获取四个角的坐标都不为nil(无坐标)的最小范围矩形,即最小内容单元,获取最小内容单元里的图元属性,保存该最小内容单元的左上角行列号和获取的图元属性,按转存要求和行列号写入其属性即可;通过将数据坐标空间单元与行列地址一一对应,避免了漏选、错选等缺陷,提高了数据提取的准确率和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4556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011337435.7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墙体检测的中子透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被检测装配式墙体两侧的用于发射快中子的中子发射机总成和用于接收热中子的中子接收机总成,所述中子发射机总成和中子接收机总成分别固定安装在可带动其在与被检测装配式墙体所在竖直面平行的竖直面上进而二维平面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上,所述中子发射机总成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中子接收机总成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且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主控制装置连接,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技术的检测方法;本发明可有效检测建筑墙体内的连接质量,可信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84599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32554.3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用复合型垂直防渗隔离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拟建垂直防渗墙采用帷幕灌浆方式实施钻孔,钻孔沿拟建垂直防渗墙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对钻孔冲洗后进行灌浆,灌浆高度高于密实层/疏松层交界面0.5m以上;步骤二、完成灌浆后,在拟建垂直防渗墙两侧各修筑一道混凝土导墙,养护7‑14天;接着在拟建垂直防渗墙区域开挖沟槽,直至密实层/疏松层交界面;步骤三、在沟槽轴线与密实层/疏松层交界面相交处插入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钢板,钢板顶部与钻孔中灌浆水平面齐平;采用膨润土泥浆对沟槽进行护壁;步骤四、浇筑垂直防渗隔离墙;步骤五、浇筑完成后在垂直防渗隔离墙顶部覆盖一层原位土。
-
公开(公告)号:CN11250215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28985.2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外围土体固化的方法,涉及基坑支护领域。该方法包括将淤泥质土层的基坑分为多个顺序开挖层,沿基坑侧壁施工围护桩,在围护墙后的土体内施工排水板带、排水板带上部的收集管、连管及主排管。然后,对第一开挖层的土体进行开挖,至一次土方开挖面,并施工第二层内支撑,按开挖顺序对基坑其余开挖层的土体进行开挖,直至基坑的设计深度。在此过程中,基坑围护墙后的土体由于主动土压力和墙前被动土压力的挤压作用,进行首次排水固结,排水固结区域随着开挖的过程逐渐下移。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淤泥质土层基坑支护止水防渗工程造价高、资源较浪费、污染较严重的特点。同时,提高了基坑支护围护墙后土体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005086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711348349.4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高支墩反拉式斜撑结构,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支护基坑边缘的围护结构和设置在基坑内用于支撑所述围护结构的支墩桩列,所述围护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围护结构靠近基坑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围檩,所述支墩桩列的顶部设置有条形支座,所述围檩和所述条形支座通过撑臂连接,所述围护结构与所述支墩桩列之间设置有两排桩基列,两排所述桩基列均与所述围护结构平行,所述桩基列顶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条形支座顶部的高度,两排所述桩基列的顶部设置有边跨底板连接,所述边跨底板的顶部通过斜拉臂列与所述条形支座连接;本发明有效降低主体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便于基坑土方挖掘,有效降低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005086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348349.4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高支墩反拉式斜撑结构,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支护基坑边缘的围护结构和设置在基坑内用于支撑所述围护结构的支墩桩列,所述围护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围护结构靠近基坑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围檩,所述支墩桩列的顶部设置有条形支座,所述围檩和所述条形支座通过撑臂连接,所述围护结构与所述支墩桩列之间设置有两排桩基列,两排所述桩基列均与所述围护结构平行,所述桩基列顶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条形支座顶部的高度,两排所述桩基列的顶部设置有边跨底板连接,所述边跨底板的顶部通过斜拉臂列与所述条形支座连接;本发明有效降低主体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便于基坑土方挖掘,有效降低降低施工成本。
-
-
-
-
-
-
-
-
-